理想国译丛021:国家构建:21世纪的国家治理与世界秩序

理想国译丛021:国家构建:21世纪的国家治理与世界秩序
作者: [美]弗朗西斯·福山
出版社: 上海三联出版社
原售价: 58.00
折扣价: 38.30
折扣购买: 理想国译丛021:国家构建:21世纪的国家治理与世界秩序
ISBN: 9787542670564

作者简介

弗朗西斯?福山(Francis Fukuyama),日裔美籍学者,哈佛大学政治学博士,现任美国斯坦福大学弗里曼?斯伯格里国际问题研究所奥利弗?诺梅里尼高级研究员,此前曾任教于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尼兹高等国际研究院、乔治?梅森大学公共政策学院,曾任美国国务院政策企划局副局长、兰德公司研究员。著有《历史的终结与最后的人》、《信任》、《政治秩序的起源》等。现居加利福尼亚。 ◎译者简介 郭华,牛津大学教育学硕士,伦敦大学教育研究院社会学博士。现旅居英国。在国内外媒体发表过一系列关于英国文化和教育的专栏文章,另译有福山作品《信任:社会美德与创造经济繁荣》等。

内容简介

导读:政治秩序中的国家构建——福山国家理论述评 / 李强(选摘) 弗朗西斯?福山的名字对于中国读者并不陌生。他因1989年发表《历史的终结?》而名扬世界(1992年福山将最初的文章扩展成书,即《历史的终结与最后的人》,下文简称《历史的终结》)。该文断言历史在自由主义民主中达到顶峰,自由主义民主将会是“人类意识形态演化的终点”和“人类政体的最后形式”。 蕞近,福山的新著《政治秩序的起源:从前人类时代到法国大革命》和《政治秩序与政治衰败:从工业革命到民主全球化》相继出版。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部上下两集的著作不仅是作者自《历史的终结》以来蕞有分量的力作,而且也是自亨廷顿《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以来在政治秩序与政治发展研究领域蕞系统、蕞深刻、蕞有影响力的著作之一。无怪乎该书甫一问世,便受到西方学术界的高度评价。 福山的著作也引起国内学术界的巨大兴趣。自福山的《政治秩序的起源》与《政治秩序与政治衰败》出版以来,特别是自中文版问世以来,对福山著作的评论持续不断,俨然形成一股“福山热”。这一热潮更由于福山本人多次访华与学术界、舆论界、政界互动而升温。 不过,令人遗憾的是,国内学术界的评论主要集中在福山著作对于中国政治的现实意义上。其中讨论最多的是:福山新著的观点是否在根本上从《历史的终结》后退,不再认定自由主义民主是人类历史发展的终点,反而更多地注意到发展中国家照搬西方民主的失败以及美式民主自身所引发的政治衰败,注意到中国道路对美式民主的潜在挑战。在这个意义上,福山的新著似乎印证了主流理论关于自由主义民主衰落以及中国模式崛起的看法。 尽管从这一角度解读福山的新著并非完全没有根据,但如果仔细阅读福山的著作,笔者倾向于同意福山自己的说法,即福山的基本观点并未发生实质性改变。当然,与《历史的终结》那种以自由民主作为评价政治秩序唯一标准的做法比较,福山的新著大大拓展了理解政治秩序的视角,将国家构建、法治和责任政府作为评价政治秩序的三个基本维度。在这三个基本维度中,尤其值得关注的是他那种具有历史纵横感和广阔比较视角的国家构建理论。 在笔者看来,这种宽阔视角的国家构建理论值得国内学术界高度重视。国内学术界对国家构建问题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从学术的角度分析福山理论框架的贡献与缺失,有助于我们理解国家构建这样一个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的问题。 福山关于国家构建的理论经历了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在2004年出版的《国家构建》中,作者首次将注意力转向国家构建问题。此后,作者在2006年主编的《民族构建》中进一步将民族构建和国家构建结合在一起讨论政治发展问题。2006年出版的《美国处在十字路口:民主、权力与新保守主义遗产》虽然不是直接讨论国家问题的著作,但对于理解福山从单向度的自由主义民主理论转向强调国家构建至关重要。如果说,福山在这几部著作中关注的主要问题是美国对外政策,那么,《政治秩序的起源》和《政治秩序与政治衰败》则展示了作者对国家问题的系统性理论思考。 一、福山国家理论的基本路径 福山首次明确阐述自己的国家理念是在《国家构建》(2004)一书。该书的核心观点是强调国家构建在政治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国家构建是指建立新的政府制度以及加强现有政府。我在这本书中的观点是,国家构建是国际社会最重要的问题之一,因为软弱或失败的国家是世界上很多蕞严重问题的根源,从贫穷到艾滋病,从毒品到恐怖主义,不一而足。” 如果说《国家构建》、《民族构建》和《美国处在十字路口》在很大程度上属于政策研究的即兴之作的话,《政治秩序的起源》和《政治秩序与政治衰败》可以看做福山对国家理论的系统阐述。福山在这两卷本的皇皇巨著中全面展开了在此前著作中初见雏形的国家理论,围绕国家问题提出一系列颇有创新意义的观点。在《政治秩序的起源》和《政治秩序与政治衰败》中,福山系统阐述了构成良好政治秩序的三种基本类型的制度:国家、法治和负责制政府。“成功的现代自由民主制,把这三种制度结合在稳定的平衡中。” 二、恢复国家在政治研究中的核心地位 福山国家理论的首要贡献是恢复国家在政治研究中的核心地位。 传统政治学以国家为中心。从中世纪晚期到近代早期,政治理论关注的基本问题之一是国家构建问题。但是,令人遗憾的是,20世纪以来,特别是二战以来,在政治学研究领域,尤其是在全球影响巨大的英美政治学界,对国家问题的研究在很长时期相当边缘化。 福山的国家理论对于以自由主义为主流的西方政治理论而言,至少具有以下创新之处: 第一,现代国家是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福山争辩说,在所有制度中,国家是最重要的制度。第二,民主制度建设与国家构建密不可分。正是基于经济发展对强国家的需求,福山引入政治发展的议题。“政治发展可以理解为创造一套日益复杂且范围广泛的国家机构以便促进集体行动或平息社会冲突。”在这个意义上,福山指出,政治发展涵盖民主发展且比民主发展涵义更为宽泛。 福山的观点十分清楚,他对新保守主义以及布什外交政策的批评不在于是否应该将促进民主作为美国对外政策的目标,而是关注更广阔意义上的发展问题,其中蕞重要的是包括国家建设在内的政治发展问题。通观福山对国家构建的强调,应该说,他的贡献主要在于挑战西方尤其是美国占主导地位的政治话语,回归常识。福山敏锐地注意到国家构建对于经济发展以及民主化的重要前提作用,应该说是西方理论界的一位先知先觉者。在这个意义上,福山对国家构建重要性的强调应该说是具有创新意义的贡献。 三、国家构建的历史图景 福山国家理论的另一个贡献是颠覆了西方学术传统在国家构建历史叙事中的西方中心论范式,而以宽阔的比较视野和宏大的历史叙事模式勾勒出世界主要地区的国家构建历史及其类型。 福山关于国家构建的历史叙事不能算是严谨的历史著述,他并未在一手资料的挖掘上有任何贡献,他的叙述主要依赖各领域专家的研究成果。但他在论述如此宽阔的主题时几乎没有对如此众多的专家的著作有所曲解。惟其如此,曼认为“福山的基本论证是令人信服的,他自始至终展示了良好的历史感与对社会学的敏感”。 通过从历史视角以及世界范围内比较视角分析国家构建,福山描绘出一幅关于国家构建的全景图。尤其是对中国读者而言,福山将传统中国国家构建纳入比较分析框架的努力对于我们摆脱在国家构建研究中西方中心论的路径、以新的视角审视中国传统政治制度的特征具有重要启迪意义。 通常而言,学术著作的贡献可以有多种方式。有的以其哲理的深刻与逻辑的严密在理论上有所创新;有的以其资料的丰富扎实为学术界提供新的增量知识;有的以其视角的敏锐新颖启迪人们思考。福山自1989年发表《历史的终结?》以来,始终站在政治理论界探索的前沿,不断思考世界出现的新问题,探索解释这些问题甚至解决这些问题的方式。他的国家理论对于中国学术界以广阔的历史视角与宽泛的比较视角思考中国自身的国家问题一定会有诸多启迪意义。 ★ 下启《政治秩序的起源》等作 以国家为镜鉴探索新世纪的人类兴衰 随着21世纪的来临,人类世界踏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正是站在这一历史节点上,福山集中关注起国家构建的重大意义,此后陆续撰写了两本视野广阔的国家构建历史著作:《政治秩序的起源》和《政治秩序与政治衰败》。 ★ 结合组织理论和公共管理学理论 解析国家软弱的基因和制度弊端的病理 从比较政治学的角度切入,对比现实中的不同国家在重要领域的治理成绩,以作者一贯的清晰明了展现各国的国家功能水平,并基于组织理论,明白易懂地分析制度弊病产生的原因和构建高效组织制度的困难。 ★ 紧贴世界时事和现代历史 兼具殷切的现实关怀和福山式的历史视角 从贫困、毒品、艾滋病、恐怖主义等人类社会面临的一系列现实问题出发,围绕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对国家构建理论展开阐述,同时不忘回顾二战以来的相关经典历史案例,兼顾迫切的现实需要与深度的历史回顾。 ★ 北大教授李强作序推荐 全面梳理福山国家理论十余年来的研究思路 李强教授不仅细致解读了本书的要旨,同时总述了作者在后续《政治秩序的起源》等著作中进一步阐述的国家构建理论,帮助读者深入全面地认识作者以广阔宏大的比较政治视野勾勒出的“一幅世界范围的国家构建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