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新世界
原售价: 26.00
折扣价: 18.20
折扣购买: 自觉成就一切
ISBN: 9787510420948
很多员工都喜欢强调“我做了”,他们常常说: “我做了老板让我做的事。” “我做了公司规定的事。” “我做了职责范围内的事。” “我做了力所能及的事。” …… 在他们心里,“我做了”是一种保险的办法——虽无功劳,但有苦劳 ,既不承担责任,又可以保住饭碗。 他们认为,既然“我做了”,就可以名正言顺地说: “这不是我的错!” “这不关我的事。” “这不是我们部门的职责。” “这和我没关系。” “这不是我的问题。” …… 然而,做了不等于做好。一个员工表面上做了,实际上没有解决问题 ,这样的工作不会有任何绩效,也不会得到公司的认可。只有做得好,才 能算是真正做了。否则,不但你的努力和辛劳得不到认可,你还会失去老 板对你的信任。更严重的是,以“做了为借口”敷衍会让你无法得到能力 的提升,停留在所谓的“做了”的程度,而不是日渐向“做好”挺进。 老板对张文越来越不满意了。张文每次都能把他交代的事情完成,却 不能让他满意。 有一次,老板让张文查一下北京主要宾馆的情况,因为有个重要的客 户从新疆过来,老板想好好地招待—番。 张文接到任务后就忙开了。半天后,张文给老板发来了一封电子邮件 ,上面密密麻麻地写着二十多家宾馆的众多信息,包括宾馆等级、地理位 置、服务质量等。 老板看到这封邮件就皱起了眉头,他希望看到的是简洁明了的说明, 最好还有一些小建议,比如,哪家宾馆的新疆菜做得好,哪家宾馆的服务 比较适合这位客户,等等。 张文认真地查找并列出了二十多家宾馆的详细信息,他没有做错事, 可老板为什么还是对他不满意呢?原因是张文没有把工作做好。他只听见 老板让他查宾馆,却没有进一步思考,不知道老板的目的是要好好招待新 疆客户。张文应该有针对性地找到最适合这位客户的宾馆,标明它们的特 色,然后让老板过目,老板自然会很满意。这就是“做了”和“做好”的 差别。 张文属于持有“做了”心态的员工。这样的员工只会按上司的吩咐干 活,遇到问题,他们留给老板或上司,被动地等老板、上司来处理、决定 。因为他们有个错误的认识——只有上司明确吩咐的任务,才是自己的, 出现的问题都是老板的或上司的。 广告专业的毕业生小洁进入了一家中型企业。一次,老板交给她一项 任务,为一家企业设计一个广告策划方案。小洁认为太简单了,很快就拿 出了一个完整的方案,带着几分得意地走进了老板办的公室。谁知老板看 都没看她的方案,随口说了一句:“这是你最好的方案吗?”小洁愣了一 下,没有回答。老板把方案退回给她,小洁没说什么,拿着方案走回了自 己的办公室。 这次小洁开始重视这个方案,她苦苦思索了好几天,改了又改,然后 再次走进了老板的办公室。结果老板仍然是那句话。小洁心里还是有几分 忐忑,不敢回答。于是,老板再次让她拿回去修改。 这样反反复复有五次之多。最后一次,老板问起的时候,小洁肯定地 说:“是的,这是我认为最好的方案。”这时候老板方才点头同意方案通 过。 老板对小洁的要求,看起来苛刻,实际上是对员工和公司都有利的。 刚毕业的小洁不懂得工作的真正意义,总以为一切都很简单,以自己的聪 明才智随便就能完成。但是老板用五次退改的行为,告诉她一个道理:做 了≠做好。一个自觉的好员工,并不会敷衍了事,自大自满,而是会精益 求精,力求把事情做好。 各行各业无不呼唤着能自主做好手中工作的员工。齐格勒说:“如果 你能够尽到自己的本分,尽力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情,那么总有一天,你 能够随心所欲地做自己想要做的事情。”反之,如果凡事得过且过,从不 努力把自己的工作做好,那么,你就永远无法到达成功的顶峰。对于这种 类型的人,任何老板都会毫不犹豫地把他排斥在外的。 对于一个企业而言,只有每个员工都自觉将自己的工作做到最好,才 能让整个企业的各个方面都保持运转的最佳状态,这对企业和个人都是有 利的。P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