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这座城

致敬这座城
作者: 陈元邦
出版社: 海峡文艺
原售价: 42.00
折扣价: 25.20
折扣购买: 致敬这座城
ISBN: 9787555019206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中轴线,向江逐海 *近读了祝勇先生写的《皇城北京》,其中有一篇《 正传:**轴线》,写道: “中国的‘中’字,是对于 古代城市中轴线*好的图示。从这个象形文中,我们看到 了一座四方城池,和贯穿城池的南北的中轴线。”祝勇先 生还对北京的中轴线做了这样的论述: “它不仅是空间 的线索,也是时间的线索。从元代到共和国,几乎所有的 历史都能从这条轴线中找到依据。这也是许多旅行者抵达 北京后,*先踏访中轴线的原因。” 丁酉三月末,去了趟京城。清晨出发时,南方的榕城 下着雨,到了京城,蓝天白云,阳光灿烂,视野极其开阔 。下午办完公务后,与同事一道绕着故宫的外围走了一圈 ,整个故宫和不远处的景山在夕阳的映照下,沐着金辉, 不少人在护城河边上拿着“长*短*”,留下阳光辉映下 的故宫夕照。记得祝勇先生在他的书中这样写道:“景山 并不高峻,但高度刚好适宜人们俯视这座古老的城市。景 山制高点上的万春亭,是北京中轴线上**没有实用价值 的宫阙建筑,然而它却被赋予*加重要的意义——这座突 起的四角攒尖式古亭给人们观察这座古城提供了*佳视角 。 景山上的这座万春亭,让我想起了福州屏山上的镇海 楼。曾经在省档案馆编辑的《流年似水——外国摄影家眼 中的闽江与福州》一书中看到一幅拍摄于20世纪初《亭中 望楼》的照片,透过西湖的亭子,屏山的镇海楼隐约可见 。那时的城市,没有像如今这样高楼林立,城市的民居静 静地卧在这块开阔的土地上,让人体会到城市的宁静。如 今的镇海楼,是2009年重建而成的,它雄立屏山之巅,以 红色为主基调,飞檐翘角,白*里在蓝天的映衬下显得端 庄大方,夜晚灯火璀灿,格外引人注目。镇海楼给人们观 察福州这座古老城市提供了*佳视角,从这里去触摸这条 中轴线,不仅有空间的线索,还有时间的线索,似乎可以 触摸到2000多年的发展历史,可以感*到2000多年的脉动 。 记得在福州工人文化宫一楼的长廊上,有一幅长达22 米的国画。它是福州的十五位工人画家用时近半年联手绘 就的一幅作品,取名为《福州中轴线》。伫立于画作前欣 赏,感慨很多。画作南起屏山,一条长长的八一七路从屏 山脚下的古榕树延伸铺展开去,经鼓楼、东街口百货,三 坊七巷坐其右、朱紫坊在其左,穿南后街过中亭街,上下 杭于街之右,直达闽江。站在江滨,可眺望对河烟台山, 20世纪初,五口通商时,那里是福州的领事馆区,“洋人 ”聚集的地方。这条长长的八一七路,是20世纪50年代市 政建设时,迁了城隍庙,拆了鼓楼及几座老城门,形成的 以福州的解放*命名的道路,它让人记住了福州解放的* 子。这条路,是50年代城里*重要的一条路,也是**条 横贯南北的道路,成了这座城的中轴线,集聚了福州的城 市精华,可以触摸到福州城市发展的脉动。 且从这条中轴线徐徐展开福州城市发展的历史画卷。 闽在周为荒服,“自无诸建国,都冶为城,是为冶城,设 险守国,自汉始也”。“无诸建国古蛮州,城下长江水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