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淑女(精)

中国淑女(精)
作者: (英)谢福芸|编者:沈迦|译者:龚燕灵
出版社: 东方
原售价: 62.00
折扣价: 39.70
折扣购买: 中国淑女(精)
ISBN: 9787520702881

作者简介

谢福芸(Hosie, Dorothea Soothill,1885-1959) 著 英国作家、中英关系活动家。英国循道公会著名赴华传教士、汉学家苏慧廉之女,1885年11月出生于浙江宁波,后随父母在温州长大。七岁时回英国就学,毕业于剑桥大学纽海姆学院(Newnham College,Cambridge)。完成学业后返回中国,1911年前后与包哲洁(A.G.Bowden Smith)在北京创办培华女校,并自任英文教习。1913年嫁给原英国驻华外交家、探险家谢立山爵士(Sir Alexander Hosie,1853-1925),并协助编辑了《中国商务地图》(Commercial Map of China)。1926年出任中英庚款访华代表团秘书。1931年苏慧廉去世后,将其父英译的《论语》书稿加以编辑,作为“牛津经典丛书”之一,于1937年出版发行。谢福芸一生六次访华,撰写了多部有关中国风物、人情的书籍,畅销于欧美,多次再版重印。 沈迦 主编 1969年出生于浙江温州,1991年毕业于杭州大学新闻系。浙江大学文学硕士、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工商管理硕士。曾为记者、编辑,后创业经商,现居温哥华,从事传教士与近代中国历史研究。著有《寻找?苏慧廉》《一条开往中国的船》等。《寻找?苏慧廉》2013年获评深圳读书月十大好书,并入围《纽约时报》《经济观察报》《南方都市报》等年度好书榜单,凤凰卫视据此两度拍摄同名记录片。

内容简介

第一章 中国母亲 一艘装有宽大横梁和白色遮阳棚的汽轮启动螺旋 桨,鸭子划水般缓缓驶离喧闹的码头,和那些仍被拴 在码头上的轮船姐妹默默道别。一离开上海外滩,汽 轮马上拐进黄浦江。江边鳞次栉比伫立着不同国家风 格各异的建筑。在浦东码头,停泊着一艘急需重新粉 刷的苏联船只,从船头到船尾挂满了旗子,不禁使人 联想起苏联经常庆祝的节目。它似乎在用这种方式来 藐视自己所遭遇的排斥。在对面的法国码头,一艘意 大利炮艇正在为即将参加的某个意大利庆祝活动而精 心梳洗打扮。英国商人们则正忙于交付货物。太阳升 起来,阳光照在江中一艘笨重的大船上,船员的金发 在晨光中闪闪发亮。 站在我身边的大副告诉我“那是潜水艇的放缆船 ”。过了一会他又说:“这条海岸线上的锚索业务被 丹麦人全包了,他们的工作效率确实很高。” 这时,一艘小船从我们船旁快速驶过。 “这艘船是从温州港过来的,”大副说,“温州 在宁波南面大约三百英里的地方,那里几乎没有白人 ,是真正的中国。那里生产油纸伞,我去过几次。” 我冲他笑了笑。 “我生在宁波,长在温州。”我告诉他,“如果 把我扔到那艘船上,我会像在荆棘丛里的野兔那样悠 然自得。那里的一切,无论是厨房里飘来的大蒜和炒 肉的香味,还是每顿饭都给我做红薯吃的好心的胖船 员(就是因为有一次我告诉他我喜欢吃红薯),都会 给我一种回到家的感觉。我还能告诉你那艘船上装运 了什么货物:一筐筐略带一丝苦味儿却深受美食家追 捧的瓯柑,据说人发烧时吃它很管用。你知道吗?这 种柑子在“满洲”能卖个好价钱呢!我自己更喜欢吃 小蜜橘,下等舱的孩子们都会自己剥着吃。” “可能船上还装着大量运往上海的个大汁多的胡 萝卜,”他补充道。 “是啊,还有那些造型古怪的宽边浅口的箩筐, ”我也附和着,“里面装满了小鸡雏儿,叽叽喳喳地 叫个不停。鸡雏儿的主人蹲在一旁,给它们喂食、喂 水。如果你好好央求央求,他会很乐意给你看那些漂 亮的黄色小绒球。” 我的眼睛热切注视着那艘毫不起眼的小船驶向岸 边。她就像一只小母鸡,温顺谦卑地穿梭在那些消耗 大量煤和油的大船中间,在被大个头儿们摈弃的杂物 中悠然自得地寻觅着食物。这时,思乡之情不禁油然 而生,我开始想念那个充满甜蜜回忆的南方乡村。久 居北京的江浙人有时也会有这样的经历,突然冲出家 门,为自己的阳台买一株夹竹桃,或者为下一顿饭买 上几个南方运来的柚子或是竹笋。虽然由于运输耽搁 太久,果蔬的质量很差而且贵得出奇,但这些小东西 却可以瞬间让他感受到回家的感觉。 大副和我四处张望。我的脑海中浮现出这样一幅 画面,一名苦力挑着扁担颤颤悠悠地从山上往下走, 清末汉学家苏慧廉之女,英国作家、社会活动家 谢福芸 英国名媛讲述“中国故事”二十世纪上半叶畅销欧美 首度原版引进 何光沪 夏晓虹 雷颐 马勇 袁立 等名家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