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宅策划(完美家居实用手册)

旺宅策划(完美家居实用手册)
作者: 欧阳羽峰
出版社: 文联
原售价: 29.80
折扣价: 23.20
折扣购买: 旺宅策划(完美家居实用手册)
ISBN: 7505948156

作者简介

欧阳羽峰,北京生人,15岁应征入伍,后转入铁路工程部门,十年间走遍祖国名山大川。改革开放后曾两度进入国家级设计院,也曾历经民营装饰公司、外资营造公司,从事土建及装饰设计施工工作。二十余年来,作者耳濡目染、身体力行设计蓝图及建筑空间之中。1998年参与和黄地产重庆大都会海逸酒店五星级装饰施工监理工作,2004年参与策划威海五洲太阳城项目工程,把传统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并将科学诸论融为一体,编纂成书,以飧读者。曾先后出版了《人居两旺》、《现代家居禁忌与破解》及《血型魔方》等书。作者反馈电话:010-88424263

内容简介

一、城市规划与建设 中国最早的城市规划应该出现在夏朝。夏朝的都城经过八次搬家最后到达了河南郾师的二里头一带,这时的王城已经具有初步形制。 秦灭六国后,成阳成为全国的政治经济中心,车同轨、书同文,城市也出现方正的格局。 后来隋唐时的长安城已经成为世界级的大都市,城墙、街市、宫殿已经是规划在先,建筑在后的顺序。 (如图1)唐长安大明宫含元殿复原图 现在的北京城在历史沿革及城市规划和建设上最具有代表性。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伐纣,未及下车就封黄帝的后裔于蓟,封同姓召公于燕。后来燕吞并蓟,将蓟改称燕京。隋唐时的幽州是北京广安门外迤南一带。辽主完颜亮于公元937年开幽州为南京,作为陪都。金代于公元1151年将辽南京城扩大,增建宫殿,定为中都。公元1215年,金中都遭到元军的破坏,仅剩东北郊的离宫大宁宫,元以此离宫为中心,开始营建一座全新的城市——元大都。 元大都的建设具有空前规模,是后来明清都城乃至今天北京的基础。公元1368年明军攻入元大都,元顺帝妥懂帖睦尔逃回北漠。明遂改元大都为北平府。次年,明缩去大都城北部不发达的地区五里,筑了北面城墙。从明开始直到民国年间,北京城的形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对于今天,有位著名的地产商回顾道:新中国成立后的五十年代,我国仿照“城市功能分区”的模式,其理论依据主要是参考莫斯科和大伦敦的规划思路,而这种思路遵循的是“雅典宪章”的精神,即城市要进行功能分区,一定要分为工业区、商业区、教育区等等。当年大伦敦的“功能分区规划”实行了不过十年,其弊端就已表现出来。人们由于在不同的功能区间游走,造成交通拥堵、空气污染等等严重问题,城市也越来越缺少竞争力,泰晤士河两岸面貌也因此产生巨大差异。民选市长查里德上任后,对这种工业化明显的功能区进行了调整,如提高CBD的停车费,再如让地铁来回穿行五次泰晤士河,将城市的功能进一步融合,城市也恢复了活力。 其实,如果人口、汽车、经济不是无限制扩大的话,城市功能分区的好处还是显而易见的。后来的人口爆炸、汽车激增,经济越来越国际化,打破了工业时期城市相对宁静的格局(1949年北京的全城人口仅有200万),随之变得嘈杂不安,于是必须提出新的规划理论来加以解决,否则将会造成城市功能瘫痪和居住环境条件的下降。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由于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的变革不断深化,市场经济日趋成熟,城市逐渐演变成了大物流集散地、高新技术汇集地、人才竞争集合地、商品消化消费地、服务业集中地、信息交通枢纽地、经济发展原发地,地区、国家、国际综合交往地,从而造成广大的农村人口和边缘城镇人口向大城市为中心的地区涌来,使城市摊子过大,问题尖锐突出。 2004年初,北京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开始,指导思想一改过去一个中心、周围展开的城市格局思路,将按照“两轴、两带、多中心”的思路进行调整。发展新城并不意味着抛弃旧城,而是为了减轻旧城区的超强度开发。超强度开发必定造成对老城区历史风貌的破坏,不利于老城的保护。北京新城区的开发并不是上海的“浦东模式”,或像巴黎那样划分新城和旧城,因为制造新城需要大量的资金,而且不能解决目前北京拥挤的现状。所以,北京需要进行的是多中心的城市空间新格局。所谓“两轴”就是按照老城以天安门为中心东西发展的“横轴”和南北发展的“中轴”。P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