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作家
原售价: 36.00
折扣价: 23.10
折扣购买: 说吧从头说起
ISBN: 9787506372572
舒晋瑜:生于山西霍州,祖籍山东淄博。自1999年供职于光明*报报业集团中华读书报至今。
阿来:我希望通过写作自我修复 采访手记: 有时候,他是个纯粹的诗人,他的诗歌寂静丰盈 ,没有半点杂质;有时候,他是个摄影爱好者,装备 和作品不亚于专业摄影家;*多的时候,他是写作者 ,只听从于内心的召唤,心无旁骛。 当然,他也会半是神秘半是得意地告诉你:写作 ,那得靠天赋! 他的身上,有一股子拧劲儿。比如他获得茅盾文 学奖的《 尘埃落定 》,当年虽屡遭退稿,却坚定不 移地告诉编辑:可以改,我只改错别字。 当然,他也明白什么时候不该“拧”。他不跟自 己的内心拧,并且强调,再拧也拧不过命运。“我们 有点听天由命 —— 听起来会让人感觉有点消极,但 是人的命运有一个大的定数,人都是有命运感的,有 自然神性的东西支配它。” 阿来的老家属于藏区,出门就是大自然。但是他 很少享*这些美好,生活中留下的温暖的记忆并不太 多。 舒晋瑜:*早留在记忆里的家乡是什么样子? 阿来:我对家乡的记忆可不好。我们那个年代, 农村出身的话,肯定是比较沉重的记忆。大部分农村 都一样,太穷困。跟乡土文学中描写的农村不一样, 乡土文学里农村有着像乌托邦一样美好的田园生活。 但是也有美好,就是自然界的。可能跟我生活的 地区有关,老家那一带属于藏区,没有**上升到高 原,有*地、森林、河流,自然环境优美。前后十多 里地就那么一个小村庄,出门就是大自然。但是因为 贫困很少享*这些美好。而且生活中留下的温暖的记 忆不太多。 童年对一个人的成长是十分重要的,定然深刻地 影响到作家及其作品;文学既基于个人经历和感*, 又要**这些。 舒晋瑜:这么多年来,对家乡的印象也不停地变 化吧?您有36年的时间生活在那里。 阿来:我也巴不得每次回去都有感觉。但是太熟 悉了,路上哪里有弯道,哪里有棵大树,都太熟悉了 。我不断地回去,不断地对她有希望,希望她变得好 ,这也是对社会的一种希望。但是回去也是很正常的 来来往往,不过是**的车程,不能说一抬脚就到, 至少油门一踩就到了,没有什么依依不舍。 这也是中国文学中有趣的问题:把故乡的依恋渲 染到难以割舍的程度。我不太相信。 很多人一生的努力就是离开乡村。当然会有某种 特殊的感情,大概也和古代文学传统有关。在古代, 因为交通问题或者其他问题,可能走一次就不回去了 ,有的像贺知章“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我常想这个事情。古人还可以理解,**的人们 再这么表述就有些夸张了。 舒晋瑜:但是您依然称故乡为“肉体与精神的原 乡”,您觉得,在自己的写作经历和人生经历中,故 乡给予您怎样的滋养? 阿来:对于我精神的养成、性格的养成、对世界 的看法,都有**深的影响。这也是**想**自己 的一个原因。如果还想有新的认知,不能老在现有的 水准上,离开那个乡村,对农村出生的人来讲,都有 改变自己生活的动机。 除了对我精神气质上的陶冶,*重要的是,使我 有了一个立场,不管离开再远,可能我们出生底层, 坚持这种立场的人不太多,我还是会站在他们的立场 。 在城里,尽管各方面条件都还好,但人们有时候 还有不满足,而且我们的不满足比底层人民的还多。 我就常常警醒自己,想想我的父辈,我的同时代还待 在农村的人,一切都释然了。我们应该少追求些物质 利益,多做些精神上的坚守。 藏族的血统来自母亲,父亲是**商人的儿子。 阿来出生与生活的环境是大渡河上游的“嘉绒藏族” 村庄,属川藏高原的一部分,这里的藏族人民世世代 代过着半牧半农耕的生活。他的每一部作品,都与故 乡有关。 舒晋瑜:您出生和成长的地方是个传统的藏族村 落,藏族文化和传统对您的人生有何影响?这种人生 经历对您的写作有何帮助? 阿来:人都是这样,要表达情感,也要传承集体 记忆,一个村庄一个家族都有它的英雄人物,也有很 多传奇需要人传颂,*多的是通过故事的方式。我听 过很多,主要还是口传的、歌唱形式的。 过去精神*多指向于**,我已经从那个环境中 出来,精神指向是多方面的。文学也是自我完善、自 我教育的一个方式。 舒晋瑜:您的作品主要是写藏族历史,写藏民生 活,是希望大家通过您的作品*深入地了解藏族文化 和藏民生活,还是只是出于您个人的写作习惯? 阿来:这就是一个人的气质性,我自己写作的时 候,*多的是表达自己。当然客观上可能会有这样的 效果。 舒晋瑜:作为一个藏族作家,我猜测您*多的是 从藏族民间的神话、部族传说、家族传说、人物故事 和寓言中吸收营养。但是我记得,您说过自己印象* 深的作品是《 聊斋志异 》。 阿来:我们喜欢复杂的东西,包括批评家们也喜 欢复杂的东西,把一部《 红楼梦 》分析来分析去。 世界上的东西都是这样,大家都说好的东西不见得那 么好,说不好的东西也未必就不好。《 聊斋志异 》 精灵剔透,看起来很简单,其实汉语达到了**高的 境界。我也读了明清笔记,*不要说散文诗歌。《 庄子 》里头也有表达很好的修辞,当然主要目的不 在文学上,而是对哲学的诠释。 藏族没有纯粹的书面的独立语言。书面表达不发 达的地方,往往口头表达很发达。我*多地是*口头 文学的影响。在我们生活的地方,大部分人没能上学 识字,有点像回到百十年前的中国,国语还没有推广 ,生活在方言的世界里。所以书面语言系统对普通人 的影响不大。 阿来初中毕业开始务农,在阿坝州的水利建筑工 程队当过工人,开过拖拉机,还是个合格的机修工。 恢复高考,使阿来得以在马尔康师范学校学习,并当 了五年的乡村教师。 舒晋瑜:您是从二十二岁才开始写作的?**篇 作品是什么?有关故乡吗? 阿来:后来有了正式的工作,生活安定下来才开 始写。上世纪80年代文学热,我的周围很多人在写。 **篇作品是写*原的。 舒晋瑜:您的成名不算早,《 尘埃落定 》出版 时已36岁,而且出版的过程也不顺利。您觉得前期准 备的过程,对自己而言是种折磨么? 阿来:之前写过很多,不是很差,但是很多编辑 拒不承认。《 尘埃落定 》发表是在1998年,我准备 了十来年。过程并不折磨,看你的目标。不能说写作 没有一点功利之心,也希望通过写作改变命运。但是 写作本身、阅读本身是这么有意思的事情,本身就充 满乐趣。我常常讲,写作要有乐趣,阅读要有乐趣, 如果写完小说就住院了,如果是这么苦的事情,我就 不干了。 舒晋瑜:当年《 尘埃落定 》写出来,遭遇过很 多退稿? 阿来:稍微像样一点的出版社都投过稿。也不是 直接退稿。编辑说你改改吧,一二三提了很多意见。 我那时比现在说话还冲——《 尘埃落定 》可以改: 只改错别字,因为我不能保证我每个字都敲对。 舒晋瑜:为什么会这么自信? 阿来:写作者同时也是一个很好的读者,读了那 么多书,我对自己的作品有一个基本的判断。很多不 出名的人,为了能够出书或者出名,不惜一切代价, 很多人因此把自己的作品改得面目全非。 从**作开始就被“退稿”,阿来走上文坛初始 并不顺利。他倒觉得这是好事,尤其是对年轻人,这 样*接近文学本质,会回过头来在文学上下*多的功 夫。 舒晋瑜:这样的倔强,是否在文学作品的发表上 走了很多弯路? 阿来:很多人走了捷径,找到知名的人把自己引 荐到圈子里来,我也经常听到身边有人说,到北京去 了,认识谁了。上世纪80年代,很多作家都上了作家 班,文坛作家们于是有了“同学聚会”,北大作家班 、武大作家班,以及鲁迅文学院等等。我不报名,也 没有这个要求。我觉得那些内容通过自学就可以达到 。不像理科,必须在某个**的实验室才能学到。我 就想自己学,剩下的东西就是人际网络的建设。我觉 得我不追求这个。 舒晋瑜:可是,中国这样的人情社会,文坛也不 能出其左右。 阿来:我觉得没关系。我从来只问一个根本的问 题:为什么我做文学而没有做其他,我有很多选择的 机会。选择文学,不伤害我的自尊。我本来是为了活 得干净一点干这么一件事。选择写小说,就觉得这是 可以靠个人能力达到的。如果见了谁还要点头哈腰, 我早就放弃了。和我一起写作的都走红了,我还默默 无闻。虽然发表了不少短篇小说,但是因为不在那个 “圈子里”,即便有作品发表大家也不大谈论我,会 “假装”我不存在。我不服气,一定坚持靠自己打拼 会在文坛有立足之地。 …… P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