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人民日报
原售价: 39.80
折扣价: 25.50
折扣购买: 永远在路上(严于律己做人清正廉洁做事)
ISBN: 9787511547255
1.不受曰廉,不污曰洁 “廉洁”一词最早出现在战国时期伟大诗人屈原 的《楚辞》中:“朕幼清以廉洁兮,身服义而未沫。 ”意思是说,我年幼时秉持清廉的德行,献身于道义 而不稍微减轻。东汉著名学者王逸在《楚辞章句》中 注释说:“不受日廉,不污日洁。”也就是说不接受 他人馈赠的钱财礼物,不让自己清白的人品受到玷污 ,就是廉洁。换言之,严于律己就是让我们做人要有 清清白白的行为、光明磊落的态度。 廉洁是一个人的品行,是一种风格、一种境界。 严于律己不是装样子,也不是作秀,更不是演给别人 或是自己看的自欺欺人的把戏。严于律己要求的是实 实在在,是从内心到行动上都清清白白、干干净净。 这是做人的根本。 北宋时期,博州有位州官,为人极其廉洁。一天 晚上,有人从京城送来一封上司的来信。他猜想这一 定是朝廷有什么重要指示,马上命令公差点上蜡烛阅 读。谁知读了一半,他又命令公差把官家的蜡烛吹灭 ,把自己买来的蜡烛点上,继续往下看。公差很纳闷 ,难道官家买的蜡烛不及他自己出钱买的蜡烛亮吗? 后来才知道,那封信里有一小半是关于他留在京 城家属的情况,他认为这是私事,不能点官家的蜡烛 看。不过是借用公家一点烛光看完半封家书,可就是 这么点私人的事,这位州官也不愿意占公家的便宜。 在许多人看来,这位州官的行为可能还有些“迂腐” ,因为用根蜡烛不过是件再小不过的事了,可就是这 样一件小事,州官却看得很重。这个故事虽小,但是 其中却蕴含着廉洁自律的大道理。 廉洁自律,就是自我约束,自我控制,不放纵自 己的欲望和行为。自律乃廉洁的沃土。一个人的伟大 不在于领导别人,而在于管理自己。如果我们面对诱 惑能够保持本心,持正守廉,不贪不污,不管有人无 人,有监督无监督,都能严格自律,坚守正确的价值 观、权力观、利益观,就能保持廉洁的品德。不管你 在这个社会中处于一个什么样的位置,切不可忘记做 一个严于律己的人,尤其是物质生活丰富以后。 孔繁森生前是西藏阿里地区的党委书记。他的家 远在山东聊城,但是他坚决服从党的安排,两次赴藏 工作,历时将近十年,为西藏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 献。 1994年年初,阿里遭受了50年不遇的雪灾,几万 牧民群众被大雪围困,大批牲畜死亡,抗灾救灾刻不 容缓。这时,孔繁森爱人病重在拉萨,女儿打电话到 阿里,恳求他急回拉萨。面对人民利益与家庭利益的 矛盾冲突,作为地委书记的孔繁森再次选择了前者, 他毅然带领干部冒着漫天大雪奔赴抗灾救灾的第一线 。他认为,为人民利益而工作而活着,人生才有意义 。为了人民的利益,他可以舍弃一切,甚至献出自己 的生命。为了藏族同胞的幸福,孔繁森全身心地投入 到了工作之中。在阿里地区经济发展战略研讨会上, 孔繁森动情而激昂地说,群众祈求神灵,是把幸福寄 托在来世上。我们共产党人就是要使群众今生今世过 上幸福的生活。他还说:“阿里的贫穷,是我们的耻 辱;率领群众致富,是我们的天职。”就是这种使命 感和荣辱观使孔繁森为改变阿里地区的贫困面貌而竭 尽全力工作。为寻找发展经济的对策,在阿里工作的 近两年中,孔繁森没休息过一个星期天。阿里地区的 7个县、30个区,他全部到过,106个乡他去了98个, 好多区、乡他都去了好几次,行程达7万千米。在孔 繁森的带领和努力下,阿里的厂房拔地而起。孔繁森 生命最后的10天,他还在新疆为阿里地区的经济发展 和人民生活改善而奔波,办成了10件大事。就在他殉 职的前一天晚上,他还在新疆拔通阿里的电话,询问 阿里地区规划的修订情况。当他不幸逝世时,人们在 他的遗物中,发现的竟是他利用考察间隙写下的发展 阿里地区经济的12条建议,真可谓“鞠躬尽瘁,死而 后已”。P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