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丈记徒然草/中外名家随笔精华

方丈记徒然草/中外名家随笔精华
作者: (日)鸭长明//吉田兼好|译者:王新禧
出版社: 长江文艺
原售价: 28.00
折扣价: 17.70
折扣购买: 方丈记徒然草/中外名家随笔精华
ISBN: 9787535487490

作者简介

吉田兼好(1283-1350),是*本南北朝时期**的歌人、随笔作家。他出身望族,精通儒、佛、老庄之学,以歌人身份活跃于文学领域。赏识他的后宇多上皇驾崩后,年约三十的兼好旋即遁世出家。兼好出家后,云游四方,大长见识。其作品除《徒然*》外,尚有和歌集《兼好法师集》。 鸭长明,生于1155年,是古*本**的歌人、歌论家、随笔作家。因和歌和琵琶双艺皆臻,被后鸟羽上皇提拔。生逢乱世,又迭遇天灾人祸、仕途失意,遁入深山,至死不出。

内容简介

一、流水泡沫 浩浩河水,奔流不*,但所流已非原先之水。河 面淤塞处泛浮泡沫,此消彼起、骤现骤灭,从未久滞 长存。世上之人与居所,皆如是。 繁华京都,铺金砌玉,豪宅鳞次栉比、甍宇齐平 。无论贵贱,所居宅邸看似能世代流传,然细加寻访 ,可知往昔古屋留存者甚罕。或去岁遭焚,今年重建 ;或豪门没落,变为小户。居者亦相同。虽居处未变 ,人丁见旺,但昔*相识者,二三十人中仅余一二。 朝死夕生之常习,恰似泡沫。 不知生者死者,由何方来,又向何方去?亦不知 暂栖此世,为谁烦恼,为谁喜悦?居者及宅邸无常之 情形,便如牵牛花上之露。或露坠花存,花虽存,但 一遇朝阳,立时枯萎;或花谢而露未消,虽然未消, 终捱不过*暮。 二、安元大火 自吾识人事迄今,已历四十余春秋,世间不可思 议之事,屡见不鲜。 安元三年四月廿八*夜,烈风劲吹,呼啸不宁。 戌时许,自京都东南起火,迅即延烧至西北,旋又波 及朱雀门、大极殿、大学寮、民部省各处,**间过 火之地俱成灰烬。 火源似乎来自樋口富小路舞人所宿简易小屋。强 风猛刮、火借风势,如扇面张开般向四面八方蔓延。 远处人家蔽于浓烟,近处则遭烈焰吞噬。空中烟尘滚 滚,火光映红四周。风助火威,如飞延烧,竟达一二 町之远。火中众人,个个惊惶,或*烟熏倒地,或卷 入火舌烧死,或尽弃家财孤身逃命。七珍万宝俱化灰 烬,损失难以估量。此次火劫,单公卿家即被烧府邸 十六栋,一般庶民家焚毁*不计其数,殃及京都三分 之一。男女死者数十人,牛马之类数之难尽。 人之营生,皆入于愚中。京都如此危境,却耗尽 资财、煞费苦心建屋盖楼,当真无谓至极。 三、治承旋风 治承四年卯月,自中御门京极附近刮起大旋风, 直至六条。 三町四町范围内屋宅,俱*旋风吹袭,无论大小 ,悉遭破毁。或当场倒塌,或仅存桁柱。门被吹飞四 五町远,墙垣亦被刮倒,邻舍间再无界隔。家中资材 飞散空中高达数尺,桧皮、葺板等,如寒冬之树叶, 飞舞半空。狂风怒号,吹起烟尘蔽*,目不见物,耳 畔唯闻呼呼声,难辨话语。只怕地狱之业风亦不过如 此。不但屋舍毁损,抢修房屋时,丧生残疾者*是无 数。此旋风其后移转西南方,想必又将有诸多人家遭 灾哀叹。 旋风常见,却*无此番经历之恐怖。难道神佛有 何警示?实令人起疑。 四、迁都福原 治承四年水无月,突然传令迁都。此事实大出意 料之外。平安京之起源,据闻乃嵯峨天皇治世时定都 于此,迄今已历四百余年。无特殊缘由,本不应轻易 迁都。世人为此而忧心忡忡,也是理所当然。 不过多言亦无益,天皇、大臣、公卿等,皆已移 往新都。但凡身有官职者,怎肯独留旧京?期望升官 及仕途得意者,沐主君深思,自然竭力争取早迁新都 ;而失意落魄、心无所望者,只能唉声叹气,滞留旧 京。昔时并立争奢之豪宅,*渐荒废。家家俱编梁木 成浮筏,投入淀河,载家私器皿,运往福原。宅基尽 变农田,人心*是大变,唯珍视马、鞍,而牛、车尽 废。西**领地人人皆盼,东北庄园个个不愿。 彼时,吾因事赴津国今京。见其土地狭小,不足 以划割条里。北面沿山过高,南面近海极低。波涛阵 阵喧扰,海风呼啸猛烈。因皇居建于山中,令人唏嘘 :想必木丸殿就是这般模样。待世风变时,倒颇能显 幽雅意趣。每*拆旧都栋木,填塞河道漂流运来,却 在新都何处重建?满目空地,新建屋宅少之又少。旧 都既弃,新都又难于营建,人民颠沛飘零,愁苦不堪 ,如置身浮云之中。原本就居住福原者,为失去土地 而不满;刚刚迁居福原者,又为新居土木劳苦而叹息 。放眼道路,惯乘车者不得不骑马;本应衣冠楚楚者 ,却大多穿着直垂。国都之风尚急剧变*,已与穷乡 僻壤之武士无异。“世乱而无瑞相。”此言甚是。* *骚动不宁,人心摇荡,民生困苦已成事实。不得已 ,至同年冬,天皇又还都平安京。然家家户户屋宇尽 拆,叫人宿栖何处?即便重建,亦未必恢复原先模样 。 传闻上古圣人在位,以仁爱治国,天下大治,茅 茨不翦、采椽不斫。又有贤君,见民炊烟转疏,即命 减免课税。此类善政,皆为惠民救世。今昔对比,优 劣立分。 五、养和饥馑 大概在养和年间——年深*久,已记不甚清—— 那两年世间饥馑绵延,其惨状笔舌难尽。春夏旱魃肆 虐,秋季又大风洪水,灾变相继而至,五谷*收。仅 有春耕夏作之劳,却无秋割冬藏之喜。 是故诸国之民或弃地离乡,或舍家入山。朝廷御 祈、寺社行特殊秘法,均无效验。京都*常生活,一 应物资供应,皆赖乡村。而今无物运入京中,登时秩 序大乱。京中百姓人心惶惶,终不能耐,纷纷廉价抛 售家财以购粮,却无人问津。财物换粮,金贱粮重。 道路乞食者*多,悲愁之声不*于耳。P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