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林悲风

东林悲风
作者: 夏坚勇
出版社: 山西人民
原售价: 42.00
折扣价: 22.70
折扣购买: 东林悲风
ISBN: 9787203101666

作者简介

夏坚勇 作家、剧作家,代表作品:系列文化散文《湮没的辉煌》、长篇散文《大运河传》及《绍兴十三年》、话剧《金粉残阳》等。曾获庄重文文学奖、紫金山文学奖、曹禺戏剧文学奖及鲁迅文学奖。

内容简介

这就是江南么? 北方太自信了,自信得近乎昏聩。他们总是习惯 于从太史公的《史记》中去认识江南。太史公笔下所 描绘的,是一个榛莽丛生、地广人稀的蛮荒的江南; 一个火耕水耨、饭稻羹鱼的原始的江南;也是一个苟 且偷生,无积聚而多贫的瘠薄的江南。最后,他老人 家得出了这样的结论:“是故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 ,亦无干金之家。”这是一幅原始共产主义的图景。 司马迁曾游历过江南,他笔下的描写照理说是有根据 的。但即便如此,也只是他那个时代——西汉前期— —的江南。北方如果老捧着过时的皇历不放,那就大 谬不然了。江南是中国的江南,它的经络血脉是与北 方息息相通的,因而,每一个强盛的王朝在走上历史 舞台之前,都是以江南的崛起作为序幕的。例如,秦 汉大一统之前的吴越对江南的开发,隋唐盛世之前的 六朝的繁华,明清大帝国之前的宋室南迁以及由此带 来的对南方的惨淡经营,等等。北方是政治的北方, 是王者之气的北方,因而也是滋生理性与阴谋的北方 ;江南是艺术的江南,是祭祀和歌舞的江南,因而也 常常是“一片降幡出石头”的江南。不错,江南是柔 弱的,但那是一种有着足够韧性的柔弱。你可以一时 忽视它,却终究还是离不开它。当北方在为王冠的归 属而厮杀得昏天黑地时,江南却在默默地兴修水利, 垦殖耕耘,并悄悄地完成了由木、石和青铜工具向铁 制工具的转变。这样,当北方的厮杀有了点头绪时, 在废垒残垣中蓦然回首,江南却正是莺歌燕舞的好风 景。 历代的帝王大都定鼎于北方,目光又往往关注着 更北方的大漠边关。在他们中间,杨广是比较早地开 始关注江南的——岂止是关注,简直是一往情深。这 当然与他在江南的经历有关。开皇八年(公元588年) ,晋王杨广率五十万大军浩荡南征,一举平定南陈。 这场战争结束了自永嘉之乱以来将近三百年的分裂割 据局面,实现了秦汉之后的又一次大一统。而对于杨 广本人来说,江南给予他的,不光是六朝金粉的艳丽 和结绮临春的奢华,更重要的是一笔丰厚的政治资本 ,一个刚刚十九岁的少年,就统兵出征,立功于千里 之外,雄姿英发,所向披靡,这是何等令人瞩目的风 光!当然,哗众和出彩还不是全部,作为一个野心勃 勃的皇子,平陈之役还给了他一次和军界重臣们沟通 和牵手的机会,这一点亦不可小视。因此,从某种意 义上说,杨广政治生涯的第一步,是在江南这块舞台 上迈出的。随后,他便被封为扬州总管,在江都一住 就是十年。 这中间有一桩事有必要说一下。开皇十年(公元 590年),江南发生了士族土豪的叛乱,其时杨广恰好 奉命出镇扬州,他实际上主持了平叛的政治攻势。先 后招降了十五座城邑的叛乱分子,有力地策应了杨素 的军事行动。但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却没有说及 此事,且将杨广去扬州写在杨素平定泉州之后.给人 本套丛书精选夏坚勇、王充闾、诸荣会、詹谷丰、王龙五位实力作者作品,收录其获奖作品,倾情打造权威历史读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