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海燕
原售价: 28.00
折扣价: 14.90
折扣购买: 语文影及其他(朱自清集)(精)/在读文库
ISBN: 9787535076700
朱自清(1**8-1948),原名朱自华,字佩弦,号秋实,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东海。中国现代**作家、学者、教育家、批评家。曾任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系主任。 朱自清的散文素朴缜密、隽永深刻、沉郁顿挫,以语言洗练、文笔清丽、思想沉厚著称,极富真情实感和感染力,他的散文作品可以分为三类:一是家庭小品,如《背影》《给亡妇》等;二是海外游记,如《欧游杂记》《伦敦杂记》;三是写景美文,如《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荷塘月色》《春》等。
说话 谁能不说话,除了哑子?有人这个时候说,那 个时候不说。有人这个地方说,那个地方不说。有 人跟这些人说,不跟那些人说。有人多说,有人少 说。有人爱说,有人不爱说。哑子虽然不说,却也 有那伊伊呀呀的声音,指指点点的手势。 说话并不是一件容易事。天天说话,不见得就 会说话;许多人说了一辈子话,没有说好过几句话 。所谓“辩士的舌锋”、“三寸不烂之舌”等赞词 ,正是物稀为贵的证据;文人们讲究“吐属”,也 是同样的道理。我们并不想做辩士,说客,文人, 但是人生不外言动,除了动就只有言,所谓人情世 故,一半儿是在说话里。古文《尚书》里说,“唯 口,出好兴戎,”一句话的影响有时是你料不到的 ,历史和小说上有的是例子。 说话即使不比作文难,也*不比作文容易。有 些人会说话不会作文,但也有些人会作文不会说话 。说话像行云流水,不能够一个字一个字推敲,因 而不免有疏漏散漫的地方,不如作文的谨严。但那 些行云流水般的自然,却决非一般文章所及。—— 文章有能到这样境界的,简直当以说话论,不再是 文章了。但是这是怎样一个不易到的境界!我们的 文章哲学里虽有“用笔如舌”一个标准,古今有几 个人真能“用笔如舌”呢?不过文章不甚自然,还 可成为功力一派,说话是不行的;说话若也有功力 派,你想,那怕真够瞧的! 说话到底有多少种,我说不上。约略分别:向 大家演说,讲解,乃至说书等是一种,会议是一种 ,公私谈判是一种,法庭*审是一种,向新闻记者 谈话是一种;——这些可称为正式的。朋友们的闲 谈也是一种,可称为非正式的。正式的并不一定全 要拉长了面孑L,但是拉长了的时候多。这种话都是 成片断的,有时竟是先期预备好的。只有闲谈,可 以上下古今,来一个杂拌儿;说是杂拌儿,自然零 零碎碎,成片段的是例外。闲谈说不上预备,满是 将话搭话,随机应变。说预备好了再去“闲”谈, 那岂不是个大笑话?这种种说话,大约都有一些公 式,就是闲谈也有——“天气”常是闲谈的发端, 就是一例。但是公式是死的,不够用的,神而明之 还在乎人。会说的教你眉飞色舞,不会说的教你昏 头搭脑,即使是同一个意思,甚至同一句话。 中国人很早就讲究说话。《左传》,《国策》 ,《世说》是我们的三部说话的经典。一是外交辞 令,一是纵横家言,一是清谈。你看他们的话多么 婉转如意,句句字字打进人心坎里。还有一部《红 楼梦》,里面的对话也极轻松,漂亮。此外汉代贾 君房号为“语妙天下”,可惜留给我们的只有这一 句赞词;明代柳敬亭的说书极有大名,可惜我们也 无从领略。近年来的新文学,将白话文欧化,从外 国文中借用了许多活泼的,精细的表现,同时暗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