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岸无眠

北岸无眠
作者: 江春葆
出版社: 方志
原售价: 38.00
折扣价: 26.98
折扣购买: 北岸无眠
ISBN: 9787514425048

作者简介

江春葆,安徽省无为县籍,重庆市作家协会会员,地方志学者。曾主编有《重庆市江北区志(1986~2005)》、《人文历史三千年一江北区境考》、《璀璨江北》等出版。有2017年2月出版的诗集《在爱中行走》。

内容简介

重庆榨油业的精彩 今天的江北城之地,已成为重庆最耀眼的中央商 务区,其中“寰宇天下”楼盘临江的地块上,曾经有 一座赫赫有名的工厂。这座工厂,可以追溯为重庆榨 油史国人投资唯一用现代机器榨油的企业,既是重庆 的首家,又是整个重庆业界水准最高、产量最大的制 油企业。它于2008年10月最后迁离江北城,标志着这 个行业在江北的完美谢幕。这个厂自他诞生之日起, 食用油这一上千年来的古老而传统作坊式生产,步人 了现代机制榨油的行列。它既是一场战争的催生,又 是这一行业在江北城的嬗变。 古老的江北城之地,地处两江交汇,得舟楫之便 ,历来是人们择居的中心地,又是巴渝中心的经济商 贸繁盛区域,食用油作坊式生产兴盛不竭。江北城内 ,众多的油坊,人声鼎沸,筛、炒、磨、碾、搅拌、 压榨好不热闹。榨油房里,悬在梁上巨大的杠杆,在 壮汉的力臂屏息帷幄中,对准榨筒的楔子,山大的重 力撞击,把菜籽里的油源源不断的压榨出来,以供市 场之需。那时,江北城制油业主产菜籽油和桐籽油( 简称桐油)两大类。其中的桐油,主要满足造船业等 木制品的需求,其用量远远不如食用的菜籽油。 在这里,你可别小瞧其貌不扬的桐油,自它一问 世,就是地道的“国粹”。凡木制品被它反复涂抹, 具有防腐且耐用之功效。桐油的原料,尤以川产的桐 籽为上品,市场上称川桐。这个川桐油制品,到了清 代中后期,迎来了它的需求高峰。当它洞开为市场大 宗出口商品时,江北城桐油业的名声,远远盖过食用 菜籽油了。清光绪年间,江北两江沿岸,一时成为云 、贵、川桐油出口转运重要口岸和桐油出产加工场所 。江北城内外的加工作坊,提制桐油的吭吭声此起彼 伏。据《重庆市略志》记载:“重庆市区旧式油厂( 指桐油)共有13家。厂址均在江北。”仅紫云宫街就 有义生、新亚、华通、和丰四家。经营油料的油行、 油栈,也比比皆是,有名有姓有头面的大油栈有七家 之多。这在重庆开埠至抗战期,桐油业于江北城已经 形成一个较大的利益行帮和产业,内资外资一时涌人 。不过,当时所产桐油比较粗放,又称“毛油”。 时为精明的美商“施美洋行”,摸准了国人桐油 加工的软肋,1928年,于口岸优势的江北城,投资兴 办机器炼油厂,名为施美油厂。该厂建于江北城外的 水府宫街(今黄花园大桥下一侧),后又在江北城的紫 云宫(今“寰宇天下”楼盘临江的地块)建厂房,扩大 产量。这个“施美洋行”经销及桐油生产,有记录的 1936年,曾达到16万担之多。抗战全面爆发,桐油贸 易纳入了政府管制,并收回外商、私企经营权,交由 于1936年8月在上海成立的中国植物油料厂统一经营 ,重庆设有分支机构。为扩大油脂生产出口之需,位 于原“施美洋行”投资的紫云宫30号之地,纳入在渝 的国民政府经济部矿产调整处、中国植物油料厂重庆 分厂以及重庆中国银行筹建一座新企业之用。194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