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习录校释(精)/国学经典文库

传习录校释(精)/国学经典文库
作者: (明)王守仁|责编:曾倩|校注:萧无陂
出版社: 岳麓
原售价: 25.00
折扣价: 15.50
折扣购买: 传习录校释(精)/国学经典文库
ISBN: 9787553812281

作者简介

王守仁(1472—1529),浙江余姚人,因曾筑室于会稽山阳明洞,自号阳明子,学者称之为阳明先生,亦称王阳明。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精通儒家、道家、佛家。 萧无陂,本名肖平,1979年生,汉族,湖南长沙人,哲学博士,湖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哲学系副教授。

内容简介

导读 这是徐爱为自己平日从阳明问学所录写的引言。在这篇引言中,徐爱首先介绍了王阳明以《大学古本》为正,重新诠释格物之说,惊骇当世。徐爱自己亦经历了由惊骇到怀疑再到服膺的过程。其次,简要地追溯了阳明为学的复杂经历,以证格物新说非“立异好奇”,乃“精一之功”的结果。最后,徐爱阐明了语录形成之缘故。阳明之学精深广博,已超入圣域,徐爱跟随十余年亦未能“窥其藩篱”。为了防止诸门人仅凭只言片语而“臆断悬度”,曲解师说,于是将平日所录阳明之说结集,与同门互相探讨,以继承先生之学。 原文 先生于《大学》格物诸说,悉以旧本为正,盖先儒所谓误本者也。爱[1]始闻而骇,既而疑,已而殚精竭思,参互错综,以质于先生,然后知先生之说,若水之寒,若火之热,断断乎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者也。先生明睿天授,然和乐坦易,不事边幅。人见其少时豪迈不羁,又尝泛滥于词章,出入二氏之学[2]。骤闻是说,皆目以为立异好奇,漫不省究。不知先生居夷三载[3],处困养静,精一[4]之功,固已超入圣域,粹然大中至正之归矣。爱朝夕炙门下,但见先生之道,即之若易,而仰之愈高;见之若粗,而探之愈精;就之若近,而造之愈益无穷。十余年来,竟未能窥其藩篱。世之君子,或与先生仅交一面,或犹未闻其謦欬[5],或先怀忽易愤激之心,而遽欲于立谈之间,传闻之说,臆断悬度,如之何其可得也?从游之士,闻先生之教,往往得一而遗二。见其牝牡骊黄[6],而弃其所谓千里者。故爱备录平日之所闻,私以示夫同志,相与考正之,庶无负先生之教云。门人徐爱书。 注释 [1]爱,指徐爱(1488—1518),字曰仁,号横山,浙江余姚人,举正德进士,官至南京工部郎中。徐爱是王阳明的妹夫,阳明赴谪贵州时,即入室称弟子,因而是阳明的第一位弟子,有“王门颜回”之称,惜英年早卒。 [2]二氏之学,谓佛老也。 [3]居夷三载,正德元年(1506),王阳明因上疏抗辩,获罪下狱,后贬谪贵州龙场(今修文县),前后三年。龙场当时尚未开化,故称“夷”。 [4]精一,语出《尚书?大禹谟》:“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宋儒视之为十六字心传,下文的“惟精”“惟一”均源于此。 [5]謦欬(qǐngkài),咳嗽,引申为言谈声教。 [6]牝牡骊黄,语出《淮南子?道应训》,又见《列子?说符》。秦穆公使伯乐求马,使者报以牡而黄,使人取之,则牝而骊,穆公不悦。伯乐叹谓人只见其外而不见其内,见其粗而不见其精。及马至,果千里之马。 以台湾商务印书馆影印的《文渊阁四库全书?王文成全书》中的《传习录》为底本,参校了多种刻本、校刊本、辑评本、详注本等,还参考了近十年来公开出版的《传习录》校注、译注方面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