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河南文艺
原售价: 39.00
折扣价: 24.60
折扣购买: 一碗面里的乡愁
ISBN: 9787555909361
赵瑜,“核桃男人”的范本,1976年生,白羊座。河南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现供职于《天涯》杂志。曾用笔名陶瓷了、中原渔人。 已出版“小”系列散文集:《小闲事》深入打探鲁迅和许广平的恋爱过程、《小忧伤》怀念童年个人史。另曾出版长篇小说:《我们都是坏孩子》《我鄙视你》《暖昧》《裸恋》。
第一章 麦收记忆 一 面条是和母亲关系密切 的食物。 对北方人来说,回家里 吃饭,几近一种特指,是吃 母亲的手擀面。这是一种不 需注释的默契:在黄河以北 的更为广泛的区域,包括但 不限于山西、山东、河南、 河北,均是在中午的时候吃 面,面为正餐。而早餐和晚 餐则是吃稀饭。 在豫东乡下,晚饭后的 人们相互的问话是:“喝汤 了吗?”晚上的时候,大多 数人家喝的是一种面糊,或 者煮几块红薯、南瓜。因为 是稀汤,所以问话是诚实的 。 而早餐后的问语则更为 简略,基本是两个字:“几 碗?”因为豫东人的早餐, 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是固定 喝一种玉米糊,唤作“糊涂” 。问人几碗,就是,你喝了 几碗糊涂。 而只有中午的时候,见 面才会说,该回家吃“饭”了 。饭特别重要。饭在黄河以 北的大部分区域里,指的是 一碗汤面。 面在相当长的时间里统 治着我的记忆。关于饥饿, 我会想到我爷爷吃馒头的姿 势,一般都是一只手拿着馒 头,另一只手在下面接着馒 头碎屑。那时候,乡村人给 这些吃馍时掉落的渣起了一 个好听的名字,叫作“馍花” 。是馍馍开出来的花。 在我成长的20世纪80年 代,小麦有一半是要无偿地 缴给国家的,叫作缴公粮。 每一户人家,缴完公粮之后 ,所余的麦子不能支撑一个 家庭全年吃上面粉,所以, 渐渐地,乡村世界将小麦面 粉与玉米面粉起了不同的名 字。小麦面粉叫作“好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