迦陵谈诗二集

迦陵谈诗二集
作者: 叶嘉莹|责编:甘慧//尚飞//吕昱雯
出版社: 人民文学
原售价: 55.00
折扣价: 33.00
折扣购买: 迦陵谈诗二集
ISBN: 9787020136117

作者简介

叶嘉莹,号迦陵。1924年生于北京书香世家,1945年毕业于辅仁大学国文系,师从诗词名家顾随。1954年起任教**大学,1966年应邀赴美围哈佛大学和密西根州立大学任客座教授。1969年移居加拿大,1989年当选为加拿大皇家学会院士。1979年开始回中国大陆讲学,三十多年来,先后在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四川大学等数十所大校讲学。1996年在南开大学创办“中华古典文化研究所”;1999年以其退休金,以恩师顾随名号设立“驼庵奖学金”。

内容简介

钟嵘《诗品》乃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中**部评诗的专 著,在开始讨论这一本书的内容理论之前,我想我们应该 先对作者写作本书之年代及其写作之动机略加介绍。 根据《诗品序》所云“其人既往,其文克定,今所寓 言,不录存者”的话来看,可见《诗品》中所论及的作者 皆当是已去世之人,《诗品》中曾录有沈约,而沈约卒于 梁武帝天监十二年①,故《诗品》之成书必在天监十二年 之后。就当时之时代背景言之,则南朝诸帝王莫不爱好文 学,影响所及,故作家莫不各逞才华纷纷致力于辞藻及声 律之美的研求,在这种风气之下,钟嵘的《诗品》一方面 表现了矫正风气重视内容情意的深远的用心,一方面却也 未免受时代风气之影响,对于一些文辞较为质朴的作者降 低了对他们的品第的高下②。 至于《诗品》一书之写作动机,则据其序文所言:“ 今之士俗………庸音杂体人各为容,………观王公播绅之 士,每博论之余,何尝不以诗为口实,随其嗜欲,商椎不 同,………喧议竞起,准的无依。近彭城刘土章俊赏之士 ,疾其淆乱,欲为当世诗品,口陈标榜,其文未遂,感而 作焉。”从这些叙述来看,可见钟嵘撰写此书之动机乃是 有见于当世写诗之作者虽众,而对诗之评价却没有一定之 标准,因而乃想要为诗歌定出一个品评的标准,把诗人分 别出高下的品第来。像这种品第高下的观念,实在曾受了 魏晋以来九品论人的影响,与沈约之《棋品》①、庚肩吾 之《书品》等,都同样是这种风气之下的产物。 《诗品》之内容当然主要乃是品第诗人之高下,而对 之分别加以批评的按语。除此以外他也还对一些较重要的 诗人做了一番推源溯流的工作。关于他所做的这两件工作 ,过去虽曾受到不少赞美,但也曾受到不少批评。先就推 源溯流一方面来讲,《诗品》所曾加以品评的诗人共有一 百二十二人,钟嵘对其中三十六个较重要的作者,都曾分 别指出其渊源流派,而一一上溯,则归源于《诗经》及《 楚辞》二大主流。对此种推溯加以赞美者如章学诚在其《 文史通义》中即曾云:“《诗品》之于论诗……专门名家 勒为成书之初祖也…《诗品》思深而意远……深从六艺溯 流别也,论诗论文而知溯流别,则可以探源经籍,而进窥 天地之纯,古人之大体矣,此意非后世诗话家流所能喻也 。”②又如陈延杰《读诗品》亦曾云:“《诗品》既为三 十六人溯厥师承,使后世得以探其源而寻其流者,钟氏之 功也。”①傅庚生《诗品探索》亦曾云:“记室持历史的 观点以论诗,故首明其流变。”②至于对钟嵘这种推溯觉 得不满意的,则如《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即曾云:“其论 某人源出某人,若一一亲见其师承者,则不免附会耳。” ③谢榛《四溟诗话》也曾说:“钟嵘《诗品》专论源流, 若陶潜出于应球,应朦出于魏文,魏文出于李陵,何其一 脉不同邪。”④这两种不同的见解,实在分别道出了《诗 品》在推源溯流这一方面的长处与缺点。先就其缺点来说 ,则任何一个诗人在阅读前人之作品时,当然都不免或多 或少会受到一些影响,其所受之影响既不必只限于一人, 则除非有极特殊的有意模仿之情形,如果便断言说某人源 出于某人,当然有时就不免有过于主观武断之弊,而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