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上海教育
原售价: 48.00
折扣价: 38.40
折扣购买: 疑趣课堂:让学生享受数学生活
ISBN: 9787572009051
季国栋,1977年出生,教育硕士,高级教师,上海工程技术大学附属松江泗泾实验学校校长。获江苏省特级教师、松江区拔尖人才、松江区首席教师、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授课专家、教育部农村校长助力工程项目授课专家等荣誉称号。获全国、华东六省一市、江苏省教学评比一等奖。执教上海市“空中课堂”等各级各类公开课并作讲座百余次。先后主持省、市级课题12项,获江苏省教学成果一等奖、江苏省课程研究一等奖等。近百篇文章在《课程?教材?教法》等刊物上发表,出版专著《面朝大海——我的数学教学》。登上《小学数学教师》等10家媒体的封面并作专题介绍。
必须强调的是,我们的数学课堂需要的是学生真切的情感和真实的思维,不能出现学生为了迎合教师、迎合知识而导致情感和思维上“失真”的现象。 教学“圆的周长”时,为了让学生体验圆周率的计算过程,教师一般要求学生同桌合作,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大小不同的圆,分别测量出它的直径和周长(滚动、绳绕),并计算出该圆周长与直径的比值,然后比一比看谁测量得准,即π近似于3.14。因为在教学之前,有一大部分同学已经对圆周率有所了解,并且知道π的近似值是3.14,甚至有一小部分同学知道了圆的周长公式,所以在测量的操作过程中,就会出现个别同学不想参与或者敷衍了事的情况。在汇报环节中,有的同学明明没有进行测量和计算,却仍然给老师一个杜撰的、不真实的结果。更有甚 者为了体现测量的误差,还故意将周长与直径的比值设定为接近3.14,老师也没有对比值进行检查。有的学生在课后还解释道:如果让比值刚好等于3.14,别人会感觉结果太假,如果让比值离3.14较远,老师会觉得测量得不够认真,所以故意找3.12、3.16、3.11等一个个接近3.14的值,这样既可以让老师高兴,又可以完成任务。这样的课堂是不真实的课堂,长此以往,孩子们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将会逐步丧失。怎么避免出现这种情况呢? 疑趣课堂是自然、纯朴的,在教师引导学生不断地释疑和生趣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进行合理的碰撞,不需要进行刻意的雕琢和修饰。课堂中可以有火花,有惊喜,也可以有争论,有遗憾,甚至可以有失误和不完美,我们追求的是真情实感、真知灼见。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正视误差,用实际测量的结果进行计算,而没必要纠结“看谁测量得准”的问题。另外,为了减少误差,还可以要求学生测量三次以上,再取平均值求出圆的周长和直径的比值。不管得出什么结果,只要操作过程认真严谨,都应该得到肯定。如果得到的结果比3多一点,说明比较精确;如果误差很大,就要仔细寻找原因,是不是测量工作有问题或操作不当等,进而作出改进。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在测量中学到知识和技能,也培养了学生求真的科学精神,磨炼了学生探索的能力;即使过程有点纠结、烦恼、痛苦,疑趣课堂也是坚决拒绝假学习、假操作的。 疑趣课堂是一种怎样的课堂? 在季国栋校长笔下,疑趣课堂是智慧的课堂,是儿童喜欢的课堂。 在疑趣课堂中,学生会觉得数学学习非常好玩——特别吸引人,数学学习非常伤脑筋——需要积极思考,数学学习非常自由——可以自主学习,数学学习就像碰碰车——彼此可以相互交流。 基于“疑趣课堂”理论框架,本书尤其重视实施路径与教学策略,所阐释的要点对广大教师而言具有引导意义。全书条理清晰,语言流畅,案例丰富,操作性很强,容易推广,适合教师借鉴、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