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天环游世界

五十天环游世界
作者: 蔡天新
出版社: 三联书店
原售价: 78.00
折扣价: 53.10
折扣购买: 五十天环游世界
ISBN: 9787108078148

作者简介

蔡天新,浙江台州人,曾是少年大学生,山东大学理学博士,浙江大学特聘教授、数学学院博导。他提出了形素数和加乘数论的概念,有关新华林问题的研究被英国数学家、菲尔兹奖得主阿兰·贝克赞为“真正原创性的贡献”。 蔡天新也是诗人、作家,已出版数学、文学和游记类著作30多部,外版著作20多部,其中英文版7部。他曾获国家科学技术奖和国家教学成果奖,多次荣获国际诗歌奖。他曾入选杭州首届10大创新力人物和第8届影响力作家,并受邀参与央视《东方时空》《朗读者》节目和美国爱荷华大学国际写作计划。 2012年,蔡天新飞抵坦桑尼亚,这是他游历的第100个国家。至2014年,他的足迹已遍及中国每个省市自治区。他的细心:无论远近,每次旅行归来都认认真真地手绘一幅旅行地图;他的勇敢:七游南美,八访非洲。

内容简介

马丘比丘之巅 毋庸讳言,我的目的地是马丘比丘,而古都库斯科是必经之地。从利马到库斯科的直线距离不过400多公里,但由于中间是高低起伏的安第斯山,因此只能坐飞机。从普诺到库斯科是有火车的,且一路风光无限,可惜我的时间不够。只好按原计划,坐巴士去胡利亚卡,再从那里搭乘唯一的航班去库斯科。 飞抵库斯科后,我立刻去了汽车站,再与人拼车去60公里外的小镇欧雁台,那里有火车到马丘比丘山下的热水镇,库斯科就等回程再游览。在友人建议之前,一个月前我便已在网上买好火车票和门票。虽只有130公里,来回车票却需要200多美元。当晚我投宿在欧雁台的中心广场,这座小镇景色宜人,处于群山的环抱之中。 我对那列驶往热水镇的蓝色专列记忆犹新,共有A、B、C三节车厢,上头开着天窗,座位的舒适度犹似中国高铁的头等车厢,不过却是单轨,来往列车在固定地点交会,车速不快不慢,约需1个半小时。幸运的是,我及时发现A车厢第一排有个空位,与小包厢里的司机并列,因此拍到了全景图。 马丘比丘是南美洲,也可能是整个美洲,甚或是全世界最令人神往的风景,它与墨西哥尤卡坦的奇琴伊察和巴西里约热内卢的基督像同列为“世界新七大奇迹”,相比而言,那两处地方较容易抵达。马丘比丘的发音也很好听,智利诗人聂鲁达赞颂它的诗篇《马丘比丘之巅》如雷贯耳,是他的巨著《诗歌总集》中的第二部,他因此获得了1971年诺贝尔文学奖。 到达热水镇以后,我又排队乘坐专用巴士,沿盘山公路上山。马丘比丘海拔不到2500米,比库斯科约低1000米,欧雁台和热水镇海拔分别是2800米和2000米,因此前面两段是下坡,最后一段却是上坡。当我们来到马丘比丘入口,只见人头攒动,这一幕在中国的许多景点十分常见,但在国外甚为少见。好在里面的空间比我想象的要大,进入以后人流迅速分散了。 生灵就像玉米,从过去事物的 无尽谷仓中,脱粒而出 这是《马丘比丘之巅》中的诗句。一座独秀峰下,一块草地上,一堆没有屋顶的石头房子,这一幕早已闻名遐迩,如同埃及的金字塔或中国的长城。可是,没有踏上那片9万平方米的山冈,恐怕是体验不到历史的沧桑感的。马丘比丘坐落在陡峭而狭窄的山脊上,旁边高达600多米的垂直悬崖下是亚马孙河的源流之一——乌鲁班巴河,后者也是库斯科所在的山谷的名字。 站在高坡上眺望,游人分成许多小组,跟随着讲西班牙语或英语的导游,他们讲述着石头的故事,最大的石块属于神庙而非国王的居所。有几只白色的羊驼放牧在草地上,人们争相与之合影。周围是更高的山峰,其中一座也对游人开放。途中还看到一位美国青年求婚成功,大家报以热烈的掌声,还有一位以色列女子体操队员在悬崖边做起倒立动作。 1911年,耶鲁大学的考古学家宾厄姆找到了传说中的马丘比丘,他称之为“失落之城”,这个判断有误。现在学者们认定马丘比丘是在1450年左右由印加国王帕查库蒂下令建筑的,他与那位被西班牙探险家皮萨罗杀害的国王相隔了五代。马丘比丘只有宫殿、庙宇和维护人员住的房子,它很可能是国王的别墅。 在印第安语里,马丘比丘的意思是古老的山巅。据说当年,宾厄姆骑着骡子跋涉在安第斯山的羊肠小道上。渐渐地,他的随行人员失去信心。有一天,宾厄姆无意中听店主说起某座山头有一片废墟,于是又点燃了希望。可是同行学者里没有一个愿意跟随,他只好请店主和一位当地青年陪同。沿途的荒山野岭让他震惊,他在笔记里这样写道: 在我所知晓的世界,没有任何地方能与这景色媲美。云雾缭绕的雪峰,金光闪闪、奔腾咆哮的急流,婀娜多姿的巨大花岗岩峭壁…… 还有许多种兰花和蕨类植物,一种难以言表的神秘魅力……突然间,我发现面前是印加最好的石建房屋的残垣。由于数百年来生长的树木和青苔的遮挡,很难看见它们。石料都经过精心雕琢,巧妙地砌在一起。简直是难以置信的梦境。 两年以后,即1913年,美国《国家地理》杂志4月号整期对马丘比丘做了介绍,马丘比丘一举成名。直到100多年以后的今天,每天仍有成千上万的游客从库斯科或欧雁台坐火车来看马丘比丘。从午时的喧嚣到黄昏人群散尽后的平静,那种强烈的对比,让人在怀古的幽思中保留一份虚空。一个曾经辉煌的文明,消失得如此彻底,不得不令人唏嘘。 227-232页 欧亚大陆的南端 我在新加坡的最后一天,去了马来西亚第二大城市新山。到新加坡的第一天,我趁去牛车水游览时,曾到购物大楼的旅行社询问过一日游,最后决定去新山自助游,放弃了参加旅行社的印尼民丹岛游览。民丹岛属于新加坡南边的廖内群岛,乘渡船50分钟可到。依照郭老师和昕余的指点,我一早坐巴士到克兰门,然后乘地铁红线到克兰芝,走过长堤。持有中国护照的可免签进入新山,之后再搭乘火车去城里。 新山又名柔佛巴鲁,位于马来半岛的最南端,也是欧亚大陆的最南端,比印度半岛、阿拉伯半岛和中南半岛都要靠南,正是这一点吸引我来到此地。柔佛也是州名,意思是“大地的尽头”,巴鲁的意思是“新”,新山是华人的叫法。新山是州府,有180万人,其中10万是潮汕人,故有“小汕头”之称。新山与新加坡只隔着柔佛海峡,长堤就是海关。 出了车站以后,我经过过街天桥,走下台阶,来到车站前街,一头通向有100多年历史的柔佛古庙。它坐落在五直律街,背山面海,居高临下,由于填海造田,如今它周围都是高楼。传说它是由19世纪柔佛州著名侨领陈旭年(1827—1902)等先贤倡议建造的,陈旭年后来曾是马来西亚的华侨首富。 虽然没有碑记可考其年份,但庙中现存两件文物:匾额和铜钟,前者书着“同治庚午”(1870),后者刻有“同治乙亥”(1875),说明柔佛古庙至少有150年的历史了。庙中供奉着5位神明,表明新山华人的五大组成部分:赵大元帅(琼帮)、华光大帝(广帮)、感天大帝(客帮)、洪天大帝(闽帮)和天元大帝(潮帮),天元大帝也是古庙的主神。 随后,我去了离古庙不远的新山唐人街,那里果然有一条陈旭年街。我参观了一家4层楼的民间马来西亚华人历史博物馆,大门敞开着,居然没有工作人员,我逐层上去参观。既感受到约占马来西亚人口四分之一的华人的艰难创业史,也了解了马来西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 原来,马来西亚由13个州,即马来半岛的11个州和加里曼丹岛的沙捞越州和沙巴州组成,其中有9个州是有苏丹和王室的,另外4个州(槟城、马六甲、沙巴和沙捞越)则没有。马来西亚原来是英国殖民地,1957年独立时,英国要求实行民主选举制度,要9个苏丹和平相处,最后形成轮流担任国家元首(阿公)的制度,但实权是掌握在首相手里。 除了首都吉隆坡,马来西亚还有两个联邦直辖区,一个是纳闽,位于东马沙巴州西部,是南海上的一座岛屿,面积约92平方公里。1984年,马来西亚宣布纳闽岛为联邦直辖区,1990年正式立法成为国际离岸金融中心。另一个是布城,位于马来半岛西海岸中部,原属雪兰莪州,2001年成为第三个联邦直辖区。布城是政府所在地,包括首相署和各部在内的机构都设置于此。从这个意义上,马来西亚有点像荷兰和南非。 看过唐人街之后,我走到一座印度教寺庙跟前,那里面的色彩之缤纷,就像过节一样。在英国殖民统治时期,大量印度人移民到马来西亚,如今他们是大马的第三大族群。不过,早在笈多王朝时期,国王沙摩陀罗·笈多(335—380年在位)对东南亚各地的入侵远及爪哇和马来半岛,那时便开始有印度人移居于此。尽管在军事上雷厉风行,在内政方面这位国王却是宽刑缓政的实践者,他本人有“诗人国王”和“印度的拿破仑”之美誉。 更令我惊喜的发现是,印度教寺庙的顶部是个等腰梯形的形状,且其雕刻之精美不逊于我见过的其寺庙建筑。只是梯形的面积偏大,难免有头重脚轻的感觉。在拙作《数学简史》中,曾写到印度教的祭坛有固定的面积,无论是圆、半圆还是矩形,这促使印度学会了圆周率的精确计算。看来,古印度数学与宗教的关系之密切远不止于祭坛。 《五十天环游世界》是一本融合了地理、历史、文化与个人感悟的游记。作者蔡天新以其独特的视角和丰富的学识,带领读者穿越四季,跨越四大洋,体验一场心灵与视野的双重旅行。从亚洲的繁华到欧洲的古典,从美洲的热情到大洋洲的宁静,书中不仅记录了作者在不同地域的所见所闻,更深刻地反映了他对于旅行、历史和人生的思考。 蔡天新的文笔流畅而富有诗意,每一段旅程都充满了故事和发现。他用镜头捕捉旅途中的风景,用文字记录下每一次心灵的触动。这本书不仅是一次地理上的环游,更是一次心灵的探索和自我发现。无论你是旅行爱好者,还是对世界充满好奇的读者,这本书都将为你打开一扇了解世界的窗口,激发你探索未知的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