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上海人民
原售价: 68.00
折扣价: 44.20
折扣购买: 出版忆往(陈昕出版随笔选增订版)(精)
ISBN: 9787208149281
令我印象最深的是对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院长陈观 烈教授的拜访。陈观烈教授是国内顶尖的货币银行学 专家,他在复旦大学开的货币银行学一课很受学生的 欢迎,我知道后便约他的学生陪我去其府上组稿,想 出版他的货币银行学讲义。当我谈完组稿的想法后, 陈教授很坦然地告诉我,他已经被京沪两地的大出版 社“包围”了,稿约都排到了数年之后,作为一个学 者他十分爱惜自己的羽毛,不到深思熟虑未敢轻易立 论著述,言外之意,我还听出了即便他有了自己满意 的作品也不会轻率地“许配”给新成立的出版社。这 番话虽然逆耳,却道出了许多大学者心中真实的出版 思维。毫无疑问,老一辈的名人是各家出版社“争夺 ”的对象,不过,因为自然规律的作用,他们的新作 总是有限的。如果眼睛只盯住他们,出版社的路将越 走越窄。所以,从一开始,我就把注意力放在努力开 掘新人新作上。我暗自揣摩,要将眼光更多地瞄准甚 至锁定经济学界的新生代,倾心于那些未来10年、20 年后的学术大师。这不仅仅是我个人的执拗,也是特 定时期的特定学术发育机制要求我这样做的。 20世纪80年代初,是一个特殊的学术开放与繁荣 的年代,中国经济学,乃至整个中国学术的“代际更 替”恰好与“理论大转轨”时期重叠,而中国改革开 放的实践又呼唤着经济学理论的创新。这给新生代经 济学家的崛起提供了比常规时期更大的平台与空间, 更宽阔、快速的上升通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 建立一夜之间需要数以千计的新锐经济学家,时代呼 唤着青年学人迅速成长,快速递进,出版人在其中应 发挥重要的作用。把握了这一新时期学术成长的规律 也就坚定了组稿的方向。于是,我经常梭行在各所大 学的校园里,手拿自己悉心整理的中国经济学前沿选 题清单,与这些青年学人讨论、争论,不久,就碰撞 出一串串鲜活的思想火花和新的著译书单来。 学林出版社成立后进了一些有出版理想和文化志 趣的青年编辑,如曹维劲、陈达凯等,他们后来都担 任了出版社的重要领导职务。对青年学人的培养和发 掘是我们这些青年编辑当时议论的主要话题。经过一 段时间的酝酿,在社领导柳肇瑞等的支持下,1985年 我们几个青年编辑策划了“青年学者丛书”,这是全 国第一套面向青年学人的丛书,我负责其中的经济学 选题。“青年学者丛书”开宗明义地指出:“80年代 中期,我国学术理论界有一股颇为引人瞩目的‘前喻 ’文化潮流。一批青年学者奋然崛起,以犀利的锐气 、独到的见识和严谨的学风,向我们展现了不少令人 振奋的新的研究成果。”“面对学术理论界新人辈出 的形势,出版工作者有责任把他们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推向社会。这对于我国学术的繁荣和新人的成长都是 十分有益的。”这套丛书一经推出就受到了学术界和 出版界的高度好评,一时间全国的青年学人纷纷聚集 旗下,希望能在其中有出版的机会。 学界对这套丛书评价最高的是其中的经济学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