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团结出版社
原售价: 49.00
折扣价: 29.40
折扣购买: 马云传(阿里巴巴二十年归来)(精)/中国著名企业家传记丛书
ISBN: 9787512673205
弱小童年,侠义梦想 马云出生于一个文艺家庭。 20世纪60年代,马来法是杭州摄影图片社的一名普通 摄影师。他出生于1939年,虽然未来将以“马云的父亲” 而吸引专业圈子以外的广泛关注,但此时的他,魂牵梦萦 的是杭州评话的创作和演出。 文革结束后的1976年,马来法创作演出了短篇评话《 周总理来到楼外楼》,荣获浙江省业余文艺创作节目会演 创作奖和演出奖,就此一举成名。马来法也逐渐从业余评 话演员,成长为业内资深专家。1981年,他在杭州云栖作 为上海、浙江评弹界人士代表,受到了陈云的亲切接见。 2]十余年后,马来法还担任浙江省曲艺家协会主席,并在 退休之后依然奔走于田野乡村,从事非物质文化遗产曲艺 类项目的保护工作。 马云的母亲崔文彩出生于1944年,她和丈夫有着对评 弹艺术共同的热爱。1963年末,结婚不久的她离开了家乡 杭州,加入了无锡县评弹团。日后,当年的同事回忆起来 ,对她的印象是“对待评弹艺术很热爱,学艺很用功,记 性很好……性格温和内敛,与世无争,长得也很标致。虽 然她的外貌和性格都和马云有所不同,不过母子之间眉宇 间的那股英气则是一脉相承的。”[1] 父母对事业的专注和上进,通过家庭教育氛围,融入 马云的精神气质基因中,并将在他的人生事业道路上展露 无遗。但童年的马云,更多感受到的是评话故事中的英雄 情结。他经常跟随父亲泡书场,沉浸在两肋插刀、快意恩 仇的故事情节中。少年时,他又迷上了武侠小说,在金庸 和古龙所打造的世界里流连忘返。这种英雄主义情结,使 他从小就不畏惧艰难险阻,不甘于平庸寂寞,而是喜欢结 交朋友、挑战强权,幻想着有朝一日能够成为他人眼中的 非凡人物,登高振臂、追随者众,受到万千敬仰,书写一 段传奇。 然而,马云此时距离英雄人物还很远:瘦弱身材,显 得突兀的大脑袋,数学成绩经常不及格。再加上由于爷爷 曾经做过保长,家庭成分差……这些缺点都让他成为人们 眼中典型的“坏孩子”。马云因此变得好斗。从小学到中 学,“打架王”马云全身上下缝过13针,却没掉过一滴眼 泪。最终,他因为多次处分,被迫转学到杭州八中。 马云后来说: “在我小时候,总希望有一个人站出来帮帮我的。但 是没有,一个也没有,于是我希望自己变得强大。”“我 小时候觉得,当有些人需要我的时候我就出现,是一件特 别伟大的事情。” 马云坚持认为,当时自己确实经常打架,但绝不是爱 打架,而是为了保护自己和别人。后来,马云敢于创建阿 里巴巴挑域传统经济模式、敢于对抗世界第一电商易趣、 敢于直面雅虎竞争合作、敢于应对腾讯的“突然袭击”… …其行动模式的根源,完疑与此时崇尚英雄主义的性格特 征养成有着充分联系。在他看来,互联网商业模式自带“ 侠气”,理应取代传统落后的商业模式;与易趣及雅虎的 对抗,宛如中国人踢碎了互联网商业领域中“东亚病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