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路数

上海路数
作者: 马尚龙
出版社: 文汇
原售价: 39.00
折扣价: 25.35
折扣购买: 上海路数
ISBN: 9787549628049

作者简介

马尚龙,生于上海,读书于上海,工作于上海,生活于上海,几乎所有的写作灵感都来自于“上海制造”。 曾经出版过《与名人同窗》、《幽默应笑我》等杂文集,出版过《上海女人》、《上海男人》《有些意思你从来不懂》、《上海制造》、《我爱相错论》、《为什么是上海》等专著。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上海作家协会散文报告文学专业创作委员会副主任。现任上海《现代家庭》杂志主编,编审。

内容简介

八小时以内和以外的关系 上海人对时间的遵从和计较,不是现在才有,是很有 年头的历史了。 20世纪的五六十年代,上海曾经诞生过一系列反映上 海新社会、号称“红色经典”的电影戏剧,比如《霓虹灯 下的哨兵》“海港》《年青的一代》之类;它们的共同基 调除了“红色”意义之外,还有专属于上海的另类小调: 都有一个小资产阶级思想的落后青年,他们的理想是虚幻 的,生活方式是资产阶级的,生活态度是好逸恶劳的,以 至被敌人蒙蔽利诱。《霓虹灯下的哨兵》中的童阿男,《 海港》中的韩小强,《年青的一代》中的林育生……称之 为上海的另类小调,因为这样的小调,很集中,却也很自 然很和谐地在上海找到生活共鸣,很难在其他地域的电影 戏剧中感受得到。似乎所有的人都有一个约定俗成的共识 :上海是“小资产阶级思想意识”的温床。当时的创作者 一定是秉承了上级宣传部门的指令,要唤起青年一代对上 海滩十里洋场的憎恶和对南京路香花毒草的识别能力。社 会经历了天翻地覆的变迁之后,再去做一番回眸定义,被 批判的小资产阶级思想及其温床,不乏上海的城市精神, 更不乏上海人的生活要义。 最有代表意义的莫过于《海港》中韩小强的一句告白 。韩小强初中毕业,当了一个码头装卸工,他不安心本职 工作,一心想改行做一个海员。韩小强干了八小时,总算 下班了,脱下工作服,便是一身时髦打扮,脚蹬一双白跑 鞋,下身一条深蓝色裤子,上身一件“海魂衫”,外罩浅 灰色拉链夹克,他要去看一部反映海员生活的电影《乘风 破浪》。一登场就唱了两句:“下班好似马脱缰,海鸥展 翅要飞翔。”为了彻查敌人的破坏,领导,其实也就是班 组长要求韩小强下班后留下来加班,韩小强不愿意,并且 振振有词地甩出一句话:“八小时以外是我的自由。” “八小时以外是我的自由。” 虽然剧中的韩小强是一个落后青年,在领导的教育下 提高了思想觉悟,认识到了“我沾染了资产阶级的坏思想 ”,但是韩小强的座右铭“八小时以外是我的自由”,成 了很长一段时间上海青年人的流行与追求。以至于当年在 造船厂、钢铁厂门口,下班铃刚刚响过,便有一群男青工 ,骑着“永久13型”“凤凰18型”自行车出厂门,敞开了 前襟,双铃一扳,就算是伴奏,齐刷刷所唱的,正是“下 班好似马脱缰,海鸥展翅要飞翔……”在学习“样板戏” 和“斗私批修”的年代,一方面在批判“八小时以外是我 的自由”的要害,一方面又在嘀嘀咕咕:这句话错在哪里? 难道下了班还没有自由? 这句话当然没错,创刊于改革开放之初的《八小时以 外》杂志,这一个刊名,恰是缘于韩小强因为“沾染了资 产阶级的坏思想”而产生的落后思想:八小时以外是我的 自由。 毋宁说,这就是上海人的路数。“路数”用如今时尚 化的词语来解释,就是“理念”。对“八小时以外”这一 个命题似乎谁都只看到了一面,而没有看到另一面,只看 到了八小时以外你不可以管我,管了我我也不做,另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