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厌学的魔咒(爸爸妈妈大学堂)

破解厌学的魔咒(爸爸妈妈大学堂)
作者: 杨大宇
出版社: 重庆
原售价: 26.80
折扣价: 19.11
折扣购买: 破解厌学的魔咒(爸爸妈妈大学堂)
ISBN: 9787229036812

作者简介

杨大宇,中国思维导图教育专家。长期从事思维导图的培训和教育工作。经过其培训的学生和家长多达上万人,被学生和家长们称为解决学习问题的“及时雨”。 1998年开始从事思维导图的教学研究。 2001年,在吉林省长春市十一高中任教,并开始了将思维导图与日常教学相结合的研究与实践。 2005年,担任上海《IT时报》特约撰稿人,主笔专栏“IT时评”。 2006年,开始正式进行思维导图的推广和培训工作。受到学生和家长的强烈欢迎。 2006年底,与哈尔滨出版社合作,出版《中学生必读的智理故事全集》一书,在学生和家长中产生了不俗的反响。 2007年,开设网络远程培训。其思维导图网络讲座《一步一步思考》和《思维导图基础讲座》在互联网反响极大,点击率达数万次之多。 2007,与中国发改委旗下的《中国中小企业》合作,担任特别撰稿人,为其撰写特约文章。 2008年,与武汉大学出版社合作,出版个人专著《有氧信息》。此书倡导了快乐学习和简单化学习的理念。 2009年,与电子工业出版社合作,出版个人教学专著《画出好成绩》。这是国内第一部由拥有多年教学经验的一线教师写就的思维导图图书。此书的内容来源于上万名学生的亲身实践,出版前即受到广大学生和家长的广泛关注。 2011年,与重庆出版社合作,针对国内普遍存在的厌学问题出版学习方法指导专著《破解厌学的魔咒》。 2012年,被长春市中小学德育工作办公室聘为“德育专家”。 2012年,被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聘为“专家组成员”。 2012年,被中国全脑教育项目办公室专家委员会聘为“特邀讲师”。 2013年,脱销已久的《画出好成绩》由湖北人民出版社重新出版。 2014年,杨老师受河北省涿鹿县教育局的邀请,在全县进行大规模的学习方法培训。目前,所有涿鹿县中小学都在教学中使用杨老师的教学方法,并以该方法的实施情况作为考察教学成绩的硬性标准。

内容简介

“铃铃铃……”一阵急促的闹铃声把你吵醒。你睁眼看了看悬浮在空 中的3D全息日历:现在是公元2211年9月5日7点15分。 “糟糕,今天是孩子开学的日子!”你按动了一下全智能卧床的按钮 。全自动洗漱设备开始帮你洗漱。5分钟后,洗漱完毕的懒洋洋的你已经开 始在机器人的帮助下穿衣服。同时,儿童房那边也在做着同样的事情。10 分钟后,你和孩子踏上了动力磁悬浮汽车,向着学校的方向疾驰而去。 来到学校后,一位工作人员把你的孩子领到了一台硕大的机器面前。 你知道,那是每个入学儿童都要进行的厌学倾向检测。通过检测的儿童可 以直接办理入学。 正当你思索着如何处理入学后的相关事宜时,那台硕大的机器忽然发 出了呜叫声。工作人员带着一脸遗憾的表情对你说:“很抱歉,您的孩子 没有通过厌学检测,他需要在治疗后入学”。听到这个消息,你并没有表 现出太多的沮丧。因为你的口袋里就装着不久前买到的抗厌学新药。听朋 友说这种药非常灵验,可以在瞬息之间就 改变孩子厌学的状态。 在你的帮助下,孩子服了药,并跟你在学校对面的冰激凌店小坐了一 会儿。30分钟后,你又带着孩子回到那台庞大的机器面前。这次的检测通 过了。工作人员为你的孩子办理了人学手续。他将和其他孩子一样愉快地 走入小学,升人中学,进人大学,并最终成为这个社会的栋梁之才。全托 抗厌学新药的福,你才可以如此轻而易举地解决这个问题。 我很希望告诉你我们正生活在2211年,我也很希望告诉你刚才我所说 的这些都是真的。但事实并非如此,现在是2011年。也许200年之后我们真 的可以发明出检测厌学倾向的机器和抵抗厌学的药物。但是眼下这些东西 并不存在。没有任何一台机器可以检测出厌学的倾向,也没有任何一种药 物可以治疗厌学。但是厌学给我们带来的危害,无论在2211年还是在2011 年都是一样的。 厌学的代价 一场世界大战爆发,我们可以比较确切地了解到人类为之付出的代价 :比如战争夺去了多少人的生命,人类有多少资产灰飞烟灭。一场金融危 机爆发,我们也可以比较确切地了解到人类为之付出的代价:比如金融危 机夺走了多少人的就业机会,多少企业为之倒闭,国民生产总值为之发生 多大程度的衰退。 但是,我们很难估计出普遍存在于人类社会中的厌学现象,让我们付 出了怎样的代价。很少有人会把普遍存在于学生中的心理问题与厌学联系 在一起,尽管事实往往如此;很少有人会把家庭中夫妻的矛盾归结于厌学 ,尽管厌学是很多家庭战争的导火索和催化剂;很少有人会把难以找到工 作归结于厌学,而事实上二者的关联非常紧密;很少有人统计过,因为厌 学,我们的教育系统付出了多少额外的成本,社会丧失了多少潜在的人才 ,家庭缺少了多少欢乐;更没有人能够统计出:我们的GDP因为厌学损失了 多少,我们的基尼系数因为厌学而扩大了多少…… 而对于正在阅读这本书的你来说,也许上面所说的这一切都不重要。 因为与整个社会的发展相比,你更关心的是你自己或自己的孩子。也许你 永远不会知道这个社会因为厌学损失了多少人才,但是当你的孩子在成年 之后回首往事时,也许会不无遗憾地说,“如果我当年不因为讨厌学习而 放弃努力,也许我的人生就不是现在的样子了”。 厌学改变了无数人的 命运,无需费太多力气,我们就能从自己身边的人中找到这方面的案例。 接下来的故事可能发生在你身边,或者你的朋友、同事身边;它可能发生 在北京、上海,也可能发生在乌鲁木齐、南宁,事实上,每一天都有同样 的故事发生,只是故事的主人公换了个名字而已。我们这个故事的主人公 名叫‘戴智”,他是一所中学的二年级学生。此时此刻,他正坐在学籍管 理办公室的沙发上,而那个正在办公桌前奋笔疾书的人是为他办理退学手 续的老师。 “你想清楚了吗?”在办理退学手续的最后一个环节时,老师仍然希 望奇迹能够发生。 “想清楚了。”戴智毫不犹豫地拿起笔,在文件上签下了他的名字。 这是他在这所学校里最后一次写下自己的名字。 他的表情很平静,甚至 略微有点开心的样子,貌似这不是在签署退学文件,而是填写福利彩票的 领奖通知单。但并不是所有人都像戴智这样开心,起码他那在一旁暗自抽 泣的母亲不是。 老师和同学们永远不会忘记戴智,更不会忘记他曾经的绰号——“小 诸葛”。这个绰号还是数学老师给起的,因为每次的随堂练习,戴智总是 第一个报出正确答案。为了带动更多的同学参与练习,数学老师甚至私下 里和戴智商量,能不能慢一点算出答案,好给其他同学一些机会。 现在,这些已经成为了让戴智的父母和老师唏嘘不已的回忆。那个曾 经聪明好学的戴智远去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极端厌学,并最终选择退学 的少年。 “为什么会这样?”这个问题不仅困扰着戴智的父母,也困扰着所有 经历过厌学噩梦的学生家长。他们想不通,为什么那个聪明伶俐的宝贝会 固执地毁掉自己的前途,也毁掉父母的梦想?为什么原本勤奋好学的孩子 会视学习如死敌,千方百计逃避学习任务?为什么一向诚实老实的孩子会 为了逃课和他们玩起捉迷藏?为什么他们背着书包走出家门,却没有走进 学校?为什么本来买给孩子学习、查找资料的电脑会变成孩子的游戏机, 成为他们逃离现实的工具,为什么当老师在前面讲课的时候,他们却在下 面玩手机、睡觉、说话…… 当事情演变到必须退学才能解决问题的时候,思考这些问题无疑有些 晚了。不过对于正在阅读这本书的你来说,思考这些问题正是时候。也许 你现在还没有发现自己或自己的孩子有明显的厌学倾向,也许你觉得在戴 智身上发生过的事情永远不可能在你身上发生。请注意,戴智也不是一开 始就痛恨学习的。他也曾经是一名老师和家长眼中的好学生,但是当他的 父母发现问题的存在时,已经无力回天了。 如果可以把厌学比喻成疾病的话,这种疾病发现的时候往往已经是晚 期了。由于不懂得科学的教育方法,很多父母应对子女厌学的手段不是让 孩子迷途知返,而是把孩子加速推向了厌学的深渊。破解厌学的最佳时机 就是在它还没有成为问题的时候,不要等到高烧40度才去注射达菲。P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