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现代教育
原售价: 78.00
折扣价: 45.24
折扣购买: 经典品读课·聊斋志异
ISBN: 9787510689949
壹 少年读《聊斋志异》 大梦浮生的异世界 似真似幻的大梦浮生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 也。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这两句出自李白的《春 夜宴从弟桃花园序》。天地仿若客舍,万物旅居其间, 而时光更是匆匆过客,人生三千事,不过大梦一场。 自古以来,无数文人墨客以人生幻梦为题材留下了 数不清的作品.《聊斋志异》中与此两句之意境相类似 者是蒲松龄的早期作品《画壁》。赴京赶考的书生朱孝 廉,误入古寺,见一画壁,似有玄机,心底一念浮动间 ,此身已入万花林。蒲松龄通过《画壁》这个故事,表 达了幻由人生的哲思,将传说里的神仙拉下神坛,使之 混迹于凡尘俗世。所以,虽然都是讲鬼神事,但在《聊 斋志异》中我们似乎很少得见轻歌曼舞、谈玄说理的太 虚之境,更多见的是市井街头与寻常巷陌之事之景。在 蒲松龄的讲述下,幽冥界也需考试上岗,狐妖也可以与 人相恋。可以说,正是《画壁》一篇定下了《聊斋志异 》的整体基调。浮生若梦,幻由人生,翻阅整部《聊斋 志异》,又何尝不是在画壁间神游呢? 《聊斋志异》广泛继承了古代神话、汉魏六朝史传 志怪、唐代传奇与宋元明白话小说创作的精髓,宛如一 幅卷帙浩繁的人物画卷徐徐铺展开来,其间浓墨重彩的 是爱情故事,力透纸背的是人情世态。无论是歌楼上听 雨的少年,还是客舟僧庐中的中年,都可以从《聊斋志 异》的虚幻世界中找到对应现实人生的种种解答。这也 正是《聊斋志异》问世三百多年魅力不衰的原因,在这 些精彩绝伦的故事背后,是作者蒲松龄对社会和人生的 深度观察与思考。 蒲松龄出身于书香世家,早年也曾想过科举入仕, 可惜屡试不第,只得以教书为生。他自幼便对民间的鬼 神故事有着浓厚的兴趣,据清末民初邹弢( tāo)笔记《 三借庐笔谈》载,蒲松龄为了搜集素材,在道旁设了一 处茶摊,来讨茶的人可以用故事代替茶钱。就这样,蒲 松龄搜集了大量离奇的故事,经过一番润色编纂后,便 有了如今呈现在我们眼前的《聊斋志异》。 康熙元年(1662年),二十二岁的蒲松龄以笔为媒, 书鬼神精魅,记人间传奇,直到康熙十八年(1679年)春 ,四十岁的蒲松龄初次将手稿结集成册,并定名为《聊 斋志异》,由高珩为其作序,此后屡有增补。《聊斋志 异》的写作历时四十余年,倾注了蒲松龄大半生的精力 。 彼时,茶摊的方寸天地,仿佛有着让人置身于时间 与世事之外的能力。时值孟夏,正暮山好处,空翠烟霏 ,离奇传说与袅袅茶音就此相逢,山中精魅也在那叶青 色的水汽中醒来,待安坐于茶摊的长衫先生与路过歇脚 的山中客对饮抒怀,徒留一身琥珀月光,再缓步迈入纸 墨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