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及控制技术

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及控制技术
作者: 范天赐 黄锋 杨俊伟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
原售价: 39.00
折扣价: 36.60
折扣购买: 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及控制技术
ISBN: 9787300331751

作者简介

范天赐:车辆工程硕士、讲师,中共党员。曾指导学生获得浙江省高职“数学建模”比赛一等奖1项,参与省级教学改革课题1项,参与编写浙江省高职院校“十四五”首批重点教材1本,主持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在线开放课程“汽车概论”。
黄锋:工学硕士、副教授、汽车维修高级技师,中共党员,浙江青年工匠,湖州市1112人才培养后备人选,浙江省访问工程师、访问学者。曾指导学生获得浙江省高职“汽车营销”比赛二等奖3项、三等奖6项,2018年指导学生获得全国高职院校学生汽车营销技能大赛三等奖,获得湖职院“十佳青年教师”荣誉称号,入选湖职院“名师”培育工程,主持省级课堂教学改革课题1项,主持浙江省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汽车营销”,浙江省课堂思政课程“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及控制技术”,主持及参与市厅级课题5项,并4次获得校级教学技能比赛一等奖、3次教学质量奖,制作的微课作品获得国家一等奖1次,省、市一等奖3次。
杨俊伟:深圳风向标教育资源股份有限公司软件总监,拥有13年的教育软件、课程开发、项目研发和管理经验,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的课程和软件开发总负责人,开发虚拟仿真软件20多个,参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立项的《关于汽车维修专业数字化资源建设研究》,负责清华大学汽车系示范性虚拟仿真实验课题建设,拥有《汽车部件的摆放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一种基于虚拟现实的新能源汽车底盘模拟训练装置》等发明专利。

内容简介

2.驱动电机冷却系统的类型
驱动电机冷却系统主要分为自然散热、风冷散热和液冷散热三类。
(1)自然散热。
自然散热是依靠电机自身部件进行热传递,通过与环境的温度差,热量从封闭的金属机壳表面传递到周围介质,为了增加散热效率,机壳表面会增加冷却筋设计,以增加散热面积。
自然散热的方式使驱动电机系统的结构变得非常简单,不需要辅助设备就能实现冷却功能,但是自然散热方式冷却效率低,适用于转速低、负载小、电机发热量较小的小型电机。
(2)风冷散热。
风冷散热是通过空气流过发热部件表面带走表面热量的一种散热方式。电机通过自带的同轴风扇形成内风路循环或外风路循环,产生特定的散热风道,通过风扇产生足够的风量,带走电机内部产生的热量。风冷散热的介质是电机周围的空气,利用环境温差,将冷空气送入电机内部,热空气向周围排除。
风冷散热的效果较好,通过循环空气的方式进行散热,无多余的介质,避免电机的腐蚀及磨损,有利于提高电机的使用寿命,结构相对来说简单,成本较低。风冷散热受一定的环境影响,如在高温、粉尘、污垢等恶劣的环境下,风冷散热效率将大大下降,因此,风冷散热适用于清洁、无污染、无高温环境下的电机。
(3)液冷散热。
液冷散热是将冷却液通过设计的管道流过电机发热部件,吸收热量后流到外部散热器,外部散热器通过风冷的方式让液体降温,再将降温后的液体送回到电机发热部件进行热量吸收。通过这种循环流动的液体,电机产生的热量不断被带走,以达到冷却效果。
液冷散热的效率较高,液冷散热相较于其他两种散热方式来说结构复杂,需要有较好的设计,冷却系统需要有良好的密封性,如果发生冷却液渗漏的情况,会造成电机绝缘损坏,严重时可能会烧毁电机。液冷散热对冷却液的导电率、硬度、pH 值等也要有一定的要求。液冷散热在一些高温、高湿、粉尘、污垢等恶劣的环境下也能有较好的冷却效果,因此新能源汽车电机驱动系统中多采用液冷方式进行散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