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做虎妈不做狼爸(美国幼儿园给家长的备忘录)

不做虎妈不做狼爸(美国幼儿园给家长的备忘录)
作者: 王敏
出版社: 江苏人民
原售价: 35.00
折扣价: 22.75
折扣购买: 不做虎妈不做狼爸(美国幼儿园给家长的备忘录)
ISBN: 9787214113054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每个孩子都是上帝牵着手带到世界上来的,每个 孩子都是父母心中的宝贝,父母们都想尽最大的努力 给孩子最多的幸福。 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父母的天职就是尽量满足 孩子各方面的需求。但是,如果一味满足孩子提出的 任何要求,孩子就会被被宠坏,将不再是一个快乐的 孩子,这样的家庭教育也属于非理性的过度宠爱,被 称为溺爱型教育。 溺爱最根本的表现,就是迁就和姑息孩子的错误 。在很多家长看来,宝宝在家庭中处于特殊的地位, 是家庭的中心人物,又属于最柔弱的成长阶段,所以 在对待孩子任性、骄横的行为时,就不由自主地采取 百依百顺的态度。 然而溺爱如同漩涡,会让孩子和父母都越陷越深 。 一味地纵容孩子,事事为他(她)代劳,无异于 给了孩子一件美丽的衣服,却不告诉他(她)穿衣的 方法。大量的实践和理论研究表明,如此的教育方式 ,等同于亲手扼杀掉孩子的独立意识和自制潜力。§ 哭是我试探你的方式 哭是人类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孩子的哭通常是 表达需要的一种手段,是他们与生俱来的与外界交流 的信息符号。孩子的需求得不到满足或者身体感到不 适,都会用哭来寻求表达。 对于父母而言,没有什么比孩子的哭声更令他们 揪心了。面对孩子的哭声,及时做出反应,不仅可以 增强亲子之间的情感交流,还可以加强孩子的安全感 。那些在哭泣时得到回应的孩子,会更加信任父母, 从而减少心理上的焦虑。 然而也正是有过一次次的经历,生活中有的孩子 学会了用哭来要挟父母,以期望通过哭声来满足自己 的要求。此时,家长们就要学会正确区分孩子哭闹的 原因了。 如果是孩子身体感到了不舒服,就要及时送去医 院;倘若孩子只是想要某种需求得到满足,家长就要 弄明白小家伙是不是在试探你了。如果属于合理的要 求,父母可以适当考虑;反之,绝不能一味迁就,否 则会给孩子一种哭可以作为威胁手段使用的心理暗示 。 可爱的托比就很少用哭闹撒赖的方式来要挟父母 ,因为他一次也没有成功过。 其实,在上了幼儿园小班后,托比就曾运用过跟 其他小朋友学来的“技能”——哭的方式撒赖。 一次晚餐,托比不想吃三明治中的火腿,只想吃 面,遭到了妈妈的反对,他便哭着躺在了地上。只是 家里人全然没去理会他,大家都正常地吃饭、看电视 ,就当没听到他哭一样。 当妈妈起身开始扫地时,她对托比说:“宝贝儿 ,躺过去一点,我要扫地,别挡着我了,我扫完你再 躺回来哭好吗?” 小托比听了妈妈的话,挪了地方继续哭。 过一会儿妈妈说:“好了,你可以躺回来了。” 两岁半的托比竟然真的又躺回原地,继续哭了起 来,全家人都躲起来狂笑不止。 半小时后,托比终于懂得,哭这一手段在自己家 人面前不起作用,他便小心翼翼地爬起来,找到爸爸 、妈妈说:“其实火腿也很好吃”。说完,就跑到餐 桌旁把火腿三明治吃了个干干净净。 此后,当托比在商场里看到有小朋友因为想买玩 具而躺在地上哭闹时,会悄悄趴在妈妈耳边说:“妈 妈我很乖,不会这样做”。 直到现在,托比也没有再用躺在地上哭闹的方式 ,作为要挟父母达到目的的手段。 显然,小孩子尽管不大,但潜意识里却懂得,一 次尝到了甜头,下一次就会变本加厉。当他们认为这 一招很管用的时候,想提出不合理的要求时就会习惯 性先用哭进行试探。而如果第一次哭的试探被父母阻 止,那么绝大多数孩子基本上不会再有第二次同样的 行为了。 现实生活中,家长们面对孩子哭闹时,可以采用 以下方式应对: 首先要进行必要询问,帮助并安慰孩子,转移他 们的注意力,尽可能用说理的方式平静孩子的情绪, 了解孩子哭闹的原因。 其次,对于没有特殊理由哭闹的孩子,最好的办 法就是冷处理。如家长可以躲在一边,但一定要让孩 子在自己的视线里,且离开孩子的距离和时间都不要 太长。对于小家伙来说,家长的离开就足以让他们感 受到某种威胁,并削弱他们先前不达目的、哭不罢休 的决心,这样一来,孩子往往会忘记刚才为什么要哭 了。 再次,面对孩子的哭闹,家长们需要“意见一致 ”。只有父母和在场的其他家长统一立场,才能打消 掉孩子无理取闹、以哭要挟大人的目的。 跌倒了。我自己能爬起来 家庭是孩子最好的学校,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家庭教育对孩子一生影响深刻。 每一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个勇敢的宝宝, 长大以后能够有所担当。既然如此,那么当小孩子牙 牙学语、蹒跚学步的时候,家长们就应该注重宝宝这 方面的培养,有意识地锻炼他们面对困难和挫折的勇 气。 对于孩子来说,家长不让孩子受一点委屈,一味 地视为掌上明珠,实际上是剥夺了孩子应对挫折的机 会,很容易给他们种下软弱和平庸的性格种子。而那 些从小就注重培养孩子顽强意志力和忍耐力的家长, 则会帮助小家伙们形成坚忍不拔和不屈不挠的个性精 神,使他们不惧怕未来种种困境和竞争。 那么,家长们如何锻炼孩子们遇到的困难和挫折 勇气呢? 不妨多让孩子独立面对一些小困境,适当地给他 们制造小的“刁难”和阻碍,如此几经“折磨”过的 小宝宝,未来大多能够摆脱对温室的眷恋,“理所当 然”地应对生活中出现的困难局面。P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