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购买技巧(图解现代个人理财顾问)

保险购买技巧(图解现代个人理财顾问)
作者: (日)上山道生|译者:刘淑梅//赵儒煜
出版社: 科学
原售价: 28.00
折扣价: 22.40
折扣购买: 保险购买技巧(图解现代个人理财顾问)
ISBN: 9787030208484

作者简介

上山道生,1932年生于长野县。1955年横滨国立大学经济学部毕业后,就业于安田火灾海上保险株式会社,先后于业务部、总部营业部、纽约派驻组、国际部、总部营业部任职后退休。此后,就任横滨国立大学经济学部及经营学部讲师。现在中央大学商学部、来细来大学经营学部、流通经济大学经济学部、千叶经济大学等任讲师,讲授《保险论》、《风险管理论》。他还是财产保险事业综合研究所本科讲座讲师、保险学会会员。 著作主要有《现代日本财险事业》(保险研究所)、《讲座日本财产保险公司》、《财产保险产业的结构变化与未来》、《财产保险大变革》(以上为东洋经济新报社)、《保险的经济分析》、《保险经济论》、《保险入门》(以上为中央经济社)、《财产保险市场论(讲义录)》(财产保险事业综合研究所)等。

内容简介

保险的起源 ■滥觞上溯数千年 保险这种社会制度,主要是为防备事故、灾害、病患等各种不测风险 发生于万一而采取的在经济上予以保障的制度。 今天,提到保险,恐怕人人皆知。但殊不知,保险在数千年前就已经 产生了。 公元前2000年左右,古代文明发源地之一的古巴比伦王国曾盛极一时 。当时,巴比伦商人的远途贸易非常活跃。富商将物资交给行商,利益对 分,而取行商的妻子、财产为担保,也可贷以资金。若中途遇盗或发生海 难,只要有相关证明即可免予没收担保。 以后,随着地中海成为古希腊、古罗马文明的中心,海运可以大量运 输的优势显示出来。然而,海上运输更大的风险性,如沉没、暗礁、海盗 等特有风险,也使得对海难采取经济对策的需要更加迫切了。 ■保险信贷双功能 当时,有一种在地中海的贸易业与金融业间广为流传的一种制度,称 为“风险贷款”。即,商人将其所拥有的船舶、货物作为担保,向金融业 者借贷资金,如航海成功,则以高息(24%~36%)还本加利。如航海失 败,则可免去还本付息义务。 也就是说,风险贷款一方面具有融资的金融功能,另一方面又具有转 嫁风险(保险)的功能。 1230年,势力强大的罗马法王格列高利乌斯九世颁布禁息令,风险贷 款由此退出舞台。但是,风险转嫁职能在此后并未绝迹,它转为商人向金 融业者支付手续费(保险费),以求在发生海难时得到补偿。14世纪,意 大利商人之间诞生了近似今天形式的海上保险,支持了地中海贸易的繁荣 。 以后,随着美洲大陆、东印度航线的发现,海上保险逐步从意大利传 到大西洋沿岸的商业都市阿姆斯特丹、伦敦等。 现代保险之祖 ■信息交换咖啡屋 “伦敦劳埃德”是个在媒体上出现频率较高的词,人们说它是“世界 上最早的保险组织”、“提供人造卫星保险等新险种的保险市场”。 原来,这个劳埃德就是由客户的代理中介人与保险人在特定场所进行 保险交易的市场。这里的客户就是法人、自然人以及做再保险业务的保险 公司等。 劳埃德的起点就是咖啡屋。咖啡最早在埃及,伊斯兰教徒间作为祈祷 时的疲劳恢复剂而深受喜爱。17世纪,咖啡传人伦敦,大量的咖啡屋如雨 后春笋般出现,竞争也日益激烈。当时,海上保险已从意大利传到伦敦, 许多个人保险业者已开始接受保险业务。海上保险业务需要有大量有关船 舶、船员、航线、气象等方面的信息。而提供这些信息的最佳地点就是爱 德华·劳埃德的咖啡屋。 咖啡屋里备有笔、墨、纸,俨然是一个保险办公场所。这就是今天的 劳埃德保险公司的前身。 ■从民间俱乐部到合作社 劳埃德于1713年亡去,但他的咖啡屋并没有倒闭,而是由那些个人保 险业人士管理起来。随着其在保险业内的发展,出入咖啡屋的人也受到了 限制,咖啡屋变成了民间俱乐部。 此时,英国已成世界贸易霸主,海上保险业随之获得飞跃发展,劳埃 德在1720年两家特许保险公司设立之前一直垄断着海上保险。1871年,劳 埃德法颁布后,劳埃德被法人化,昔日民间俱乐部变为“劳埃德保险合作 社”。 劳埃德最初以个人财产为担保,后逐步扩大到投资担保。20世纪80年 代后期,由于自然灾害频发、环境污染等因素,劳埃德出现经营危机。 1994年,劳埃德导人有限责任的法人资本以期增强业务能力、重振雄风。 保险的体制 ■支付保险金的制度 我们的生活已经与“保险”结下了不解之缘。只要你加入了相应保险 ,生病、车祸之时即会得到住院费、修理费等补偿。而一旦发生火灾就会 得到相当于保险费几百倍的保险金。 那么,保险为什么会有如此神奇的力量呢?奥秘在于保险制度之中。 保险制度首先必须有一个集合客户的保险客户群。而后预测客户群发 生风险时的损失额,则可按人头平均计算。人均的损失额就可作为保险费 集中起来,作为共同的准备金。例如,客户群人数为1000人,预计损失额 为2000日万元,则人均损失额为2万日元。每个人交纳2万日元则有2000万 日元的准备金,当其中某人发生经济损失时,则可对其支付2000万日元保 险金。 ■保险成立的条件 保险的成立需要特定的条件。 第一,要有风险的存在。这里包括死亡事故、伤害事故、火灾、台风 、交通事故等不测事态的发生或不幸事件的出现等等。 第二,必须有上述的保险客户群。就个人而言难以判定能否发生的偶 然事件,就客户群而言则必将以一定的概率发生。在大的客户群中,偶然 事件就是必然的。 第三,是保险费的合理计算。例如,在火险中木造房屋和水泥房屋的 保险费是不同的。因为二者在一旦发生火灾时基本上是一毁一存,如果保 险费相同岂不要乱套了? 第四,是共同的准备金。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支付保 险金,就得有资金。这资金要靠保险费来积少成多。 由上可见,客户群的形成是保险成立所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投保人 因加入到这个客户群中才会确保其经济损失得到补偿。 保险的重要性 ■事故的对策 我们通常力图能做到事前预防、回避事故及风险发生,但在纷纭复杂 的现代生活中,要完全预防、阻止各种各样的风险发生是不可能的。诚然 ,远于水则不溺,但我们总不能因为怕交通事故而放弃开车和乘飞机旅行 ,企业也不能因担心产品安全而放弃新产品开发、放弃技术的进步和企业 发展。 当然,我们可以预想事故的发生而千方百计地减轻损失。但完全消灭 事故,防止经济损失的发生,恐怕还没有万全之策。 因此,我们需要一个发生事故后在经济损失方面的善后之策。个人可 以靠储蓄或加入保险来预防风险;企业则可通过准备金的积累和保险的介 入归避风险。但是,储蓄、准备金虽有随用随取之便,却也要有一个慢慢 积攒的过程。而事故则往往是突发的,不会等到我们攒够那么一大笔钱才 来。 在此,保险则表现出其优势:签订合同即得以保障,即使灾害转瞬出 现也会马上得到补偿,而且是花小钱买大放心。 ■经济损失的补偿 由此,加入保险个人和企业可以以较少的成本换取发生重大事故时巨 额的经济补偿,以此避免发生重大事故时带来的经济收支失衡。 在此,需要注意的是,保险的意义在于补偿经济损失,而不是产生新 的价值,也不会创造利润。 ■保险作用的界限 如上所述,通过保险可以用较少成本确保经济上不受重大损害。但是 ,即使家属得到了收入上的补偿,也无法抚平失去亲人的伤痛。即使通过 补偿而在物理上能够修复具有文物价值的建筑物或书画作品,但其历史价 值则无法复原。保险对于精神上的伤痛和无形价值的流失是无能为力的。 P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