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北京联合
原售价: 36.80
折扣价: 22.90
折扣购买: 与孤独为友(如何获得内心世界的轻松和愉悦)(精)
ISBN: 9787550296893
冯莹莹,1979年生于哈尔滨,毕业于*本秋田县立大学,获博士学位,讲师,CATTI认定*语笔译一级翻译,中国翻译协会会员。现任职于哈尔滨远东理工学院,负责*语翻译、*语写作等课程。目前已发表论文6篇(其中l篇为SCI收录、3篇核心期刊、2篇省级期刊),出版专著1部,泽著6部总计110余万字,个人承担***课题2项。 和田秀树,1960年出生于*本大阪,东京大学医学部毕业,现任某大学教授。曾任东京大学附属医院精神神经科助理、美国卡尔梅宁格精神医学校**研究员,现为精神科医师及函授教育公司负责人、川崎幸医院精神科顾问、一桥大学经济系兼任讲师。和田秀树为*本当代文坛名家,著作等身,在*本极*欢迎。
此刻,您是否敢于发自心底地说出“我就是我” 这句话? 也许有些人的自我存在意识较强,但有时也会看 不清、弄不懂自己。 “我真想这么做吗?” “我是发自心底这样想吗?” “我的想法与别人的观点有何不同?” “我与他人有何区别?” “‘我’到底是谁?” 人们在这样思来想去的过程中逐渐陷入迷茫,愈 发弄不懂“我”是谁? 产生孤独感与疏离感的根源就在于对“自我”存 在的不确定性 当你能充分认清“自我”时,就会从容面对他人 的指责,偶尔的犹豫、彷徨也不会妨碍你选择属于自 己的路。反之,如果做不到这一点,就会在他人的否 定声中逐渐丧失掉原有的自信,变得随波逐流、盲目 屈从,并*终扼杀了真实的自己。虽然我们讨厌这样 的自己,不过各位读者都有过类似经历吧。 “知音难觅!” “我就是个可有可无之人。” 当你认不清自己时,脑中会被这类念头填满,仿 佛已丧失了奋斗下去的勇气,内心充满了对人生的失 望与感伤。 那么,如何正确对待这种孤独感与疏离感呢?首 先就要正确认识自己。 我因何来到世上? 耐人寻味的是,*本文学巨匠——夏目漱石先生 也曾抱有同样的疑问。 作家的成长经历稍显曲折,出生后曾两度被领养 ,9岁时因养父**而导致养父母离婚,然后他返回 了亲生父母家,但直到21岁时都无法重新加入自家户 籍。还有人认为,夏目漱石年幼时曾一度认为祖父母 才是自己的亲生父母。 正因为他成长在如此复杂的家庭环境中,所以一 直*困于这道无解难题——“我因何来到世上?” 之后,夏目漱石考入了*本*高学府——帝国大 学(即之后的东京帝国大学)的英国文学专业,并于 毕业后在高等师范学校担任英语教师,已然成了一名 社会精英。 然而,无论是学习文学还是从教,他都毫无兴趣 。 在夏目漱石晚年的自传体小说《道*》中,主人 公健三有这样一句话——“你到底是为什么而来到这 个世界上呢?”这也是作者对自己的疑问。大正三年 (1914年)夏目漱石在学习院(*本皇族及贵族子女 接*教育的学校)演讲时曾谈起,“虽然我明白来到 这个世上必须要有所作为,但我依然不知道如何去做 ,就像一个深陷迷雾的孤独者般裹足不前。”——( 选自夏目漱石《我的个人主义》) “我因何而生?” “不知道如何去做” 我相信,夏目漱石的烦恼也是当代很多人抱有的 典型烦恼之一。无论是文学泰斗还是寻常百姓,都逃 不开这个问题。 “他本位”是内心不安的源头 烦恼在继续,我们在跟现实的不断妥协中逐渐成 长。 有些人的工作并不如意,但他们会调整心态以博 得认可,还会信心满满地规划着未来。然后在不知不 觉中,逐渐发现了这份工作的意义,从而变得*有斗 志。也有些人为了家务琐事和儿女*劳半生,即便偶 尔感叹“自己的人生价值何在?”但家人的笑颜却让 他们来不及多想,继续忙于眼前之事。 但是,对于夏目漱石而言,这个自青年时期起就 产生的疑问——“我因何来到世上?”却一直困扰着 他。作家在33岁时,被*本文部省派往英国留学,然 而他踏遍伦敦的大街小巷,却找不到自己想要的答案 。他既无心游览异国风光,也无心研读文学著作,整 个留学生活过得枯燥而乏味。 *终,夏目漱石给文部省提交了一份“白卷”报 告书,并被迅速召回国。这次留学经历让作家患上了 严重的神经衰弱,甚至陷入了抑郁。 不过,作家在留学期间却有一项重大发现,在此 引用其原话。 P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