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作家
原售价: 48.00
折扣价: 35.76
折扣购买: 私人房间
ISBN: 9787521229950
克里斯蒂娜·佩里·罗西 (Cristina Peri Rossi,1941-- ) 乌拉圭小说家、诗人。1941年生于蒙得维的亚。1963年,她的短篇小说集《活着》出版,一举登上文坛。1972年因反对军人独裁政府流亡西班牙,此后长期生活在巴塞罗那。1984年出版长篇小说《疯人船》后赢得更多国际关注,如今已是国际上家喻户晓的拉美女作家之一。 佩里·罗西是一位相当多产的作家,至今已出版数十部作品。她的创作涵盖多种体裁,作品被译成二十余种语言在世界各地出版。主要作品包括长篇小说《疯人船》(La nave de los locos)、《爱是一种烈性毒品》(El amor es una droga dura)、《我无法告诉你的一切》(Todo lo que no te pude decir)、《不屈的女人》(La insumisa),短篇小说集《私人房间》(Habitaciones privadas)、《错爱》(Los amores equivocados)、《恐龙的下午》(La tarde del dinosaurio),诗集《时间之舟》(La barca del tiempo)等。她的作品涉及流亡、革命、儿童成长、女性身体与情感等多种主题,同时深耕幻想文学这一在拉普拉塔河流域有着深远传统的文学类型。她的创作有着鲜明的后现代女性主义色彩,并且热衷于进行语言上的革新,突破传统的文学规范。 乌拉圭小说家、诗人马里奥·贝内德蒂曾于《前进》杂志上撰长文称赞佩里·罗西:“必须承认,本国文学界正在发生变化。……在年轻的青年人之中,克里斯蒂娜·佩里·罗西尤其有代表性。……这种将历史,将我们的历史痛苦而又至关重要的转向变为艺术,化作寓言的热望;这种将社会的灾变转化为美学的战栗的企图;这种不为宣传而为发掘的目的;所有这些都构成了对这一世纪、这一年、这一月、这一分钟的挑战的革命性回应。”乌拉圭作家、学者、评论家安赫尔·拉马称她的写作语言是“同代中独具巴洛克、抒情,同时又有分析性的”。 因其出色的创作才华,克里斯蒂娜·佩里·罗西曾获得包括何塞·多诺索伊比利亚美洲文学奖、罗意威基金会国际诗歌奖等在内的二十余个奖项。2021年,克里斯蒂娜·佩里·罗西被授予西语文学的奖项——塞万提斯奖。 余晓慧 西语文学译者,毕业于北京大学西班牙语专业。
通宵酒吧 After hours 在拉曼却某个地方,有一座加油站,失落在广阔无垠的大地上,像一颗桑葚掉在沙漠里。他本无意在此停留(他喜欢在卡斯蒂利亚的公路上任情驱驰,如昏昏入睡,感到犹在母亲子宫里一般愉悦),奈何车子开始打滑了,像溜冰似的。“肏!”他想,“我们都又老又累了。不知道哪天,它就得死在路上,和我一个样。”加油站的人看起来伧俗、寡言、面色青黄,说车子隔天才能修好。他自己选:要么把车留下,要么等抛锚了再打电话叫人来找。但他几个月没交保险了。因为资金流动问题——经济记者和破产的人都是这么说的。真是个好词儿,财产也会破。记得和朋友们玩百家乐,有时轮到他坐庄,结果总是要宣布破产。做梦从真正的庄家手上赚钱,下场无非分文不剩、一败涂地,零落成泥碾作尘。尘归尘,土归土。对了,多久没尝一尝风尘的滋味了?几个月了吧,也可能一年了。他问加油站的人——那个伧俗、寡言、面色青黄的男人——附近有没有地方过夜。正是黄昏时分,这悠长明亮的玫瑰色黄昏,在八月,在拉曼却,他不知道身在何方,此前他一次车也没停,连下车撒尿都没有,他像做梦一样穿过了公路,车轮的声响如一支催眠曲将他摇晃,他宁愿等到明天,等加油站那个伧俗、寡言、面色青黄的男人把他的车,他的摇篮,还给他。“通宵酒吧边上有宾馆。”那人简省地说道,一边指向远处一个栗色的斑点。他放眼眺望,只见平坦灰黄的原野上有一方低矮的建筑,盖着一顶紫色帐篷,还有一圈寒碜的彩灯,和一个高高的发光“A”字,略微弯曲着,像一颗龋齿。他联想到维姆·文德斯的镜头,那个爱上了美国的德国佬(人难免爱上错误的国家和错误的女人)。“景色又当不了饭吃,王八蛋。”他咕哝道。他自己一直有着没用的艺术梦,也就是说,他总是异想天开。所以年过半百的他没有房子,没有老婆(她和他离婚了,应该说他能理解),也没有像样的工作。虽然到了他这个年纪,也已经没什么好工作了,除非从政,这是他深恶痛绝的,要么就是黑手党。而且他太个人主义,这两者都与他无缘。他也有过孩子,但孩子养大了就留不住。一个儿子在华盛顿不知道读什么硕士;另一个,他老婆最宝贝的,如今正游手好闲,白吃白住,连妓院都用不着去,因为女孩儿会自己到家里来。这就是一代人和另一代人的根本区别。他不得不为了生存而奔波;他的小儿子却和妈妈住在一起,一分钱不用花,还天天有姑娘拜访。 新拉丁美洲文学丛书第二辑书目之一,塞万提斯奖获奖者克里斯蒂娜·佩里·罗西小说作品 十个故事的连接点是共有的当代性,它们都在封闭空间里展开,都对“侵略性资本主义”的后果大张挞伐。所有故事都被精心结撰,包裹着克里斯蒂娜·佩里·罗西特有的幽默和犀利笔锋。 ——墨西哥《宇宙报》 《私人房间》展现了通讯发达时代人类的寂寞……书中所有人物有一个共同点:他们都处在深深的孤独之中,这是二十一世纪的主题。无处不在的社交网络正是孤独的证明,对虚拟友人或陌生关注者的需要则反映了一种个人主义的自恋心理……每个故事都是一道目光,投向其中人物生命里的冲突时刻。 ——克里斯蒂娜·佩里·罗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