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浙江大学
原售价: 39.00
折扣价: 25.40
折扣购买: 他们比你更焦虑(中国富豪们的隐秘忧伤)
ISBN: 9787308080552
东方愚,本名张华,财经作家,长期致力于中国富豪生态和财富变迁的研究。供职于《南方周末》,著有《胡润百富榜:中国富豪这十年》(与胡润合著)、《他们比你更焦虑:中国富豪们的隐秘忧伤》等。
“我们绝不能上什么富豪榜。”2003年10月3日,玖龙公司收到胡润发 来的关于核实张茵财富数字及相关信息的邮件后,张茵的第一反应是—— 焦虑、劝阻。 这种情绪并不难理解。在此之前,没有任何一位东莞企业主进人过富 豪榜,东莞这个中国经济最发达的二线城市之一,从来都笼罩着神秘的面 纱。藏富于民一直是它的一大特色,它的经济总量位居全国地市级城市前 茅(2009年GDP近3800亿元),但人们却很难看到所谓的“富豪”或“企业家 ”主动出没在形形色色的论坛、峰会或是镜头前。 第二天,张茵托丈夫(玖龙集团副董事长、行政总裁)刘名中回复胡润 。邮件是用中文写的,口气甚为含蓄:“贵公司关于中国内地百富榜的传 真收悉,非常感谢。经研究,有关贵公司要求敝公司给予答复的内容,我 公司不考虑出版。谢谢!” 胡润没有回复,张茵心急如焚。2003年10月6日深夜,因为以为胡润不 懂汉字,张茵敦促刘名中给胡润又发了一封英文邮件:“……如果没有经 过我们同意擅自发布关于我们的任何信息和数据,那只好对簿公堂了。” 胡润最后“辜负”了张茵,张茵以25亿元的财富排在2003年“胡润中 国百富榜”第17位,这是她第一次进入公众视线。 不过当时鲜有人关注她,因为那一年的中国首富是32岁的青年才俊丁 磊。直到2006年,张茵也“晋升”为首富时,人们惊讶地发现,原来张茵 不是“黑马”,亦非“土鳖”——她1985年怀揣3万元跑到香港捞世界,3 年后在东莞建立自己的工厂(东莞中南纸业),1990年又跑到美国创建美国 中南公司,一中一美,倒买倒卖,搞得有声有色。成立玖龙纸业是1996年 ,第一台机器就是20万吨的年产规模,到现在已是东莞、江苏、天津、重 庆四个基地,逾800万吨的产能了。 “她总是风风火火,冲劲十足。”一位玖龙的职员说。1990年前后, 纸业市场规则混乱,这成为她异军突起的契机。而她从创业至2008年全球 金融危机爆发前,20年中虽多有磨难,但整体而言顺风顺水,这从另一方 面又加固了她偏执的脾性。 中国经济最疯狂年份之一的2007年,似一场近乎癫狂的盛宴,众上市 公司股价升天,万马奔腾,有人揶揄彼时的公司“没事儿就融点资”—— 个中心态有二:一为趁热打铁,一为未雨绸缪。这一年,中国内地A股市场 融资额超过8000亿元,与港股市场旗鼓相当。 在这一年中,作为行业龙头企业的玖龙纸业,只是发行了两期4亿港元 的短期融资券。 “我们当时并不缺钱。”张茵回忆称。 事实确实如此。2007年,玖龙股价最高升至逾27港元,加上银行授信 充裕,张茵虽忙着跑马圈地,但没人会相信玖龙有一天也会缺钱花。于是 ,张茵多次对外声称不会通过增发或配股融资。 问题是缺钱花的那一天不久就来临了。2008年年底,坊问甚至传出“ 玖龙濒临破产”的传闻。张茵先前不搞股权融资的承诺,此时被不少人拿 来当做笑料,有人称她“好傻好天真”。 然而,当今天再回过头来看当初的举措时,张茵仍坚持认为自己从不 曾犯过傻。在她看来,未来股价可能会更高,“急于图一时之快而稀释自 己股权的行为未必明智”,她振振有词,“我们(家族)现在还牢牢掌握着 玖龙70%的股份呢”。 张茵家族在2009年通过出口转内销等策略调整,以及延续之前通过回 购公司股票、提前偿付部分银行贷款以提振投资者信心的做法,使玖龙走 出了泥潭。2009年1月1日至2009年6月30日的下半财年赢利超过13亿元,相 比前半个财年增长了3倍。 于是从花旗到大摩,众投行像令人爱恨交织的墙头草,一改先前的看 空,重新将玖龙调高至买入评级。由于行业复苏与并购重组被普遍预期为 造纸业的两大关键词,不少投行与投资机构找到张茵,给出一份份精彩纷 呈的并购方案。 “结果他们几乎无一例外地碰了一鼻子灰,”张茵说,“我不习惯抄 近道。”P1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