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中国文史
原售价: 55.00
折扣价: 33.60
折扣购买: 邻居/中国专业作家作品典藏文库
ISBN: 9787520524407
王梓夫,北京通州人,毕业于武汉大学中文系。供职于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国家一级编剧,原创作室主任。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异母兄弟》,“漕运三部曲”:《漕运码头》《漕运古镇》《漕运船帮》,《遭遇复仇》,《梨花渡》;中短篇小说集《昨夜西风》《蜜月日记》《都市里的11种爱情》《格外》《王梓夫小说选》《男人气象》《报告政府》;散文集《往事门前》《感悟生命》《通州赋》《漫长漫长的冬天》《撒谎不是人》;长篇随笔《寻求活法》;《王梓夫自选集》(3卷);《王梓夫小说精品》(5卷);《中国专业作家作品典藏文库?王梓夫卷》(15卷)及影视剧作品多部。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北京作家协会理事。作品曾获多种奖项,其中长篇小说《异母兄弟》获北京市建国45周年优秀作品奖,长篇小说《漕运码头》获北京市建国55周年优秀作品奖、第二届姚雪垠长篇历史小说奖,并拍摄成40集电视连续剧作为北京电视台建国60周年开年大戏。《漕运码头》曾在台湾地区出版繁体字版本。
皇族之恋 一曲长啼大厦倾,天生雷霆地生风。 戎马无意操干戈,囹圄有志习艺经。 荣辱沉浮皆为戏,苦辣酸甜总关情。 繁枝蜕尽高节亮,依旧渔樵唱晚晴。 这首诗是郭布罗·润麒八十大寿的时候,笔者敬献给他老人家的。如今,他已八十五岁高龄,仍然精神矍铄,壮心不已,嗜摩托,乐山水,行医治病,忙得不亦乐乎。 他曾有过高贵的出身和显赫的地位,他曾有过大起大落传奇般的经历,他是末代皇帝溥仪的妹婿,是末代皇后婉容的胞弟,从这个意义上说,他既是大清王朝的国舅,又是大清王朝的驸马。这一切都是过眼烟云,留给了半个多世纪的岁月风尘。现在,保留在这位耄耋老人身上的,是一颗童心、一份挚爱、一腔真性情,还有郭氏疗法的奇妙医术。 更难能可贵的是,他与爱新觉罗·韫颖之间的爱情,竟是缠绵悱恻、矢志不渝的。这是他们的旷世姻缘,又是他们终生的幸福。 一 郭布罗氏属达斡尔族,原籍黑龙江省讷河县。润麒先生祖上历代都是大清王朝的重臣,赫赫有名的长顺将军便是他的曾祖父。从他的祖父锡林布开始,他的家族便与清王朝最高统治者建立了世代联姻关系。锡林布的妻子是一位皇族的格格,他的父亲荣源的两位夫人也都是皇族出身。 婉容立为皇后,润麒被理所当然地封为二品顶戴,成了名副其实的“八千岁”。姐姐进了宫,他自然也就成了宫中的常客。虽说他只有十岁,却生得宽肩细腰,鼻直口方,一副英武雄姿。加上他生性活泼、大胆聪锐,初次“面圣”,溥仪便对他喜欢得不得了。 说来可怜,溥仪原本也是个聪明好动、热情浪漫的性格,自从他三岁登上龙庭,那冰冷的城墙和尘封的宫殿,便给他包上了一层厚厚的躯壳。然而天性难泯,见到润麒之后,溥仪的童心便不可遏制地苏醒了。润麒一进宫,他便留住不放,终日与之玩耍。一个威严震慑、神权天授的真龙天子,竟然也像村野乡童一般,带着皇姑御弟,玩起了捉谜藏、掏家雀、爬墙、上树的游戏。 润麒万万没想到,在这群玩伴当中,三格格韫颖会跟他结为伉俪,并成了他终身佳侣。 爱新觉罗·韫颖,号蕊秀,醇亲王载沣的嫡福晋瓜尔佳氏所生,女孩中行三,人称三格格。在醇王府的七个格格中,众所公认三格格长得最美丽。体态轻盈苗条,性格温和沉静,一双含情脉脉的大眼睛。润麒的母亲一进宫,便喜欢上了她。于是,便托婉容面奏皇帝,由溥仪指定,给润麒和韫颖订了婚。 二 1932年暑假,正在日本留学的润麒在家人的催促下,回国“奉旨完婚”。 早在1924年,冯玉祥发动了“逼宫政变”,废除了辛亥革命时制定的《清室优待条件》,溥仪被驱出了紫禁城。翌年,溥仪潜住天津张园,润麒亦赴津“伴驾”。 在皇族中,润麒一向与溥杰过从甚密、志同道合,既有帮助溥仪恢复祖业的决心,又向往西方文化和西方科学技术。润麒自幼便对机械有着浓厚的兴趣,时至今日,他的房间里亦常见些小发明、新技术,还渴望着拥有一台电脑,这是后话。为了满足他们的要求,1929年,溥仪便恩准他们赴日留学。 在日本,他们进的是专供日本贵族子弟读书的学习院,两年后毕业又进了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润麒修的是骑兵科,溥杰修的是步兵科。 在日留学期间,有一个日本贵族小姐深深地爱上了润麒,并大胆地追求不舍。可润麒想着他已在国内订了婚,始终不敢越雷池一步。正在这时候,他接到了溥仪让他回国完婚的“圣旨”。血气方刚的润麒是有着大志向和大抱负的,本不想过早结婚。他对溥杰发牢骚说:“不知道皇上是怎么想的,让咱出来不是为了求学吗?这么早结婚建立家庭不是累赘吗?” 溥杰没说什么,他递给了润麒一封信。信是三格格韫颖写来的,托溥杰帮助她说服父亲,让她出来读书。润麒展开信笺,上面那娟秀的小楷和委婉的文字撞击着他的心弦。三格格在信中倾吐着她的苦闷,说在家庭那沉闷的空气里,终日无所事事,虚度光阴。她特别想出来读书、学医,将来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只是父亲不准,家里又催着她结婚,自己的压力很大,非常痛苦…… 读了这封信,润麒非常感动。原来三格格不仅温柔美丽,还是个有理想、有志趣的新型女子。然而,王府的千金,皇帝的御妹,是该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怎么可能出来读书呢? 溥杰说,你要是跟她结了婚,再把她带出来读书,不就名正言顺了吗? 润麒被溥杰的话打动了,他决心回国完婚,把那可爱可敬的女子从地狱般的王府中救出来。 三 婚礼是在新京(即长春,伪满洲国的“首都”)举行的,仪式虽然简单,可是一切都是按照传统的习俗进行的,颇让这位东洋的留学生感到滑稽可笑。 润麒和婉容之间的感情是非常深的,婉容从小就十分疼爱这个天真活泼的弟弟。自从溥仪被日本人挟持到东北,建立了所谓的“满洲国”,当上了傀儡皇帝之后,与婉容之间的矛盾与怨恨便越来越深了。极度苦闷的婉容染上了毒瘾,身体越来越衰弱了。然而她还是强支撑着,精心筹划婚礼的每一个细节,尽可能把弟弟的婚礼办得体面些。 婚礼的前一天,婉容把韫颖叫到自己的房间里,拿出几样首饰,歉疚地说,你在这个时候嫁到郭布罗家,真委屈你了。 看着婉容那憔悴苍白的面容和浊泪盈眶的眼睛,韫颖心里一阵发酸,忙向婉容施礼说,多谢皇后主子恩典,韫颖怎么消受得起? 婉容把她拉到身边说,我早已万念俱灭了,心里惦记的只有这个弟弟了,郭布罗家或许他还有点儿出息,把他交给你,我就放心了…… 润麒实在不愿意在婚礼上让人家当木偶似的耍来耍去,可是想到母亲和姐姐的良苦用心,也就入乡随俗了。 婚礼过后,润麒便携着新婚的妻子回到了日本。在大清王朝二百多年的历史上,皇族格格中她是第一个出洋的。她又兴奋,又紧张,又有几分迷茫。 润麒带着她来到了风光秀丽的三元山,这是日本著名的活火山游览胜地。他们登上顶峰,俯瞰深不可测的火山口,只见一湖碧水,倒映着蓝天白云,加上周围怪石嶙峋,丛木苍翠,有如进了神话中的仙境。 丈夫告诉她,这地方叫“地狱入口”,许多爱情不如意或受到阻碍的年轻男女,便相抱坠湖殉情,以求永世不离…… 韫颖听了,吓得一把拉住了润麒,润麒顺势将她搂在怀里。韫颖仰起脸,深情地看着丈夫。 丈夫润麒长得英俊魁伟,又温存体贴,这使她感到有了依靠,有了归宿。 四 日本的士官学校是完全按照武士道精神建立起来的,有着极为严格的制度和极为冷酷的训练。无论雨雪风霜,也不管你生病受伤,只要一声令下,就是刀山火海,也要勇往直前。有一次训练,坦克成方队前进,侧面就是万丈悬崖。为了保持队列的整齐,润麒亲眼看到,一辆坦克直接开进了深渊。还有一次,润麒与学员们一起进行飞行训练,他前面的一个学员刚把飞机拉上天便栽了下来,烧成了一个火球。下一个便轮到润麒了,他二话没说就登上了飞机…… 在一次夜间骑马拼杀训练中,他从马背上跌下来,摔在水泥壕沟里,膝盖上的骨头都露了出来。军医只给他抹了碘酒便包扎起来,没想到他对碘酒过敏,伤口溃烂化脓。他只好停止训练治疗,正是数九隆冬,医院连个火炉也没有,冷如冰窖。校方怕发生危险,只好批准他回家治疗。 韫颖见了丈夫那惨不忍睹的伤口,又惊又怕,心疼得痛哭失声。她担心发生意外,不要仆人动手,亲自护理丈夫。煎汤熬药,嘘寒问暖,终日守在身边。 润麒的伤口刚刚痊愈,又染上了肺炎。这种病在当时还没有特效药,非常危险。韫颖更加焦灼,用自己的全部情感和生命呵护着丈夫,量体温、查病情、喂药喂饭,昼夜不离。在她的精心照料下,润麒的健康很快恢复了。没想到他的病刚好,却把肺炎传染了韫颖。这回,守在病床前面照料的该轮到润麒了。望着病势凶猛、高烧昏睡的妻子,润麒慌了,在焦虑与无奈中,他只好默默地祷告着。或许是他们的挚爱感动了上苍,这一对年轻的生命居然从死神的魔爪中双双挣脱出来。 韫颖本来是抱着求学的理想随丈夫来到日本的,到了这东洋岛国她才发现,日本的社会风俗比中国还要保守。已婚妇女走出家门工作和学习,被认为是丈夫的无能。像她和润麒这样的身份,是理所当然地要求她过一种闲适的贵夫人生活的。虽然她不愿意如此虚度一生,可为了丈夫的尊严,她也只好听任命运的摆布。 润麒只有星期日才能回家,她大部分时间都是独守空房的。为了丈夫,她只好牺牲了学医的初衷,开始学习日语,学习茶道,学习插花,学习贵夫人所要掌握的一切。她勤奋机敏,孜孜不倦,就连他们的第一个孩子出生,她都没有中断学业…… 五 前不久,笔者顺路来到了吉林省临江市的大栗子沟,半个世纪以前,溥仪就是在这鸭绿江边的小镇上宣布退位的。 1945年8月,随着日本军国主义的溃败,溥仪的傀儡小朝廷已经如丧家之犬,惶惶不可终日。日本投降以后,溥仪在关东军的安排下,想渡过鸭绿江,经朝鲜去日本。到了临江他们才发现,江对面的土地已经被金日成将军的队伍控制了。他们只好在大栗子沟潜伏下来,伺机外逃。 润麒在日本学的是军事,回来后被任命为“满洲国”高等军事学校的中校教官。溥仪在几间低矮的平房前宣读完“退位诏书”之后,便挑选了八名随行人员,决定取道通化由沈阳搭机赴日。这八名随行人员中除了他的三个侄子、一个医生、一个随从外,还有溥杰、润麒、万嘉熙。剩下的皇后、公主、贵妃、大臣、皇亲国戚,均扔在了这荒山僻野之中。说是以后再来接他们,可是谁也不知道,这“以后”在何时。一时间,哀号遍野,顿足捶胸,忙忙乱乱,拉拉扯扯,可怜这些金枝玉叶、贵胄皇族,到头来却落个无家可归的凄凉下场。 润麒实在不忍心扔下韫颖,何况她还正在生病,又带着刚刚出生几个月的小女儿。作为一个男子汉,他有义务保护这孤儿寡母。可作为溥仪的臣子,“国难”当头,他只有走忠君这一条路。溥仪虽说退位了,可龙威未减;润麒虽说已是“亡国”之臣,却愚忠未变。 三格格来给润麒送行,她怀抱着小女儿,把一个收拾好的大提包交给丈夫。她神态格外平静,没有恐惧,没有忧怨,更没有责怪,即使在这生离死别的时刻,她也不愿意表现得悲悲啼啼。她这样做,一是为了保持自身的尊严;二是不给丈夫增加心理压力。润麒非常理解妻子这一片深情和苦衷,他不敢抬眼看她,只是匆匆地吻了一下女儿的小手,便跨门而去。 告别了妻女,润麒又去看望婉容。姐姐拥着被子坐在土炕上,形容十分憔悴。在病魔和鸦片的折磨下,她已经瘦得脱了形。但她的美丽并未减,她用那双秋水盈盈的眼睛看着弟弟,嘴角上挂着凄艳的微笑。润麒没有勇气再面对姐姐了,他猛地冲出了门。后面,传来了姐姐那悲切的呼唤,润麒,润麒……多少年之后,这呼唤始终在他耳边回响着…… 六 润麒随着溥仪仓皇逃窜,原定从沈阳乘飞机到日本,下了车他们便惊呆了,沈阳机场已经被苏联红军占领了。于是,这伙“满洲国”的君臣乖乖成了苏联红军的俘虏。 不管怎么说,当了俘虏也算是有了结局。而留在大栗子沟的韫颖却像一片落叶似的在战火中飘零,受尽了磨难。 当时韫颖带在身边的是一个五口之家,除了八岁的次子光宗和仅四个月的小女儿曼若,还有两个多年跟随她的保姆。此外,她还要照顾病魔缠身的婉容和溥杰的日籍夫人嵯峨浩等皇亲贵族。 日本投降以后,通化地区便成了国共两军争夺“拉锯”的战场。为了生存,韫颖在大栗子沟的街头摆了一个小摊,变卖自己的首饰和从皇宫里带出来的物品。半个世纪以后,笔者来到大栗子沟的时候,还听到当地人谈起过此事。与我同行的刘进元先生的父亲,就曾从韫颖的摊上买过一把算盘和几块香墨。她用这些东西卖的钱,再买来玉米面、小米,甚至豆饼用来充饥。在那艰苦的岁月里,最好的饭食大概要算是不掺糠菜的玉米面窝窝头了。后来他们回到北京,有人送给小女儿曼若饼干,她竟不知道那东西可吃,哭叫着要吃窝窝头。 一个玉骨金身的公主,一个自幼养尊处优的三格格,在这荒山小镇上却练起了摊儿,顽强地担起了生活的重负。这或许是命运对她的捉弄,或许是生命给予她的体验。 灾难接踵而来。 她的次子光宗在外玩耍时被爬犁撞伤了,韫颖无钱求医,当地也没有医院。结果外伤感染,转成了骨结核,造成了终生痛苦。在奔波磨难中,韫颖又染上了伤寒。小女儿吃不到奶,差点儿饿死。后来遇上一个好心的军人,给了她一点儿大烟土,韫颖服下去之后居然奇迹般地活了下来。多少年之后她才知道,给她大烟土的军人原来是张学良的弟弟张学思。 直到全国解放以后,韫颖才带着家人辗转回到了北京。 七 1957年春节过后,最高人民检察院宣布对郭布罗·润麒免于起诉,从抚顺监狱释放回家。 分离十二载天各一方的夫妻终于又团圆了。韫颖打开门见到丈夫的时候,没有惊喜异常,更没有抱头大哭,只是微微一笑。然而这微微的一笑,却冰释了多少沉重的感情和凄烈的思念啊! 不久,政府安排了韫颖的工作,她担任着北京东城区政协委员,还兼任着街道居委会治安委员。润麒回来以后,便在一家汽车修理厂当工人。两个人自食其力,靠工资养家糊口。昔日的公主和驸马,如今成了普通劳动者,成了一对恩恩爱爱的百姓夫妻。 他们很知足,很快乐。1961年除夕,周总理夫妇在中南海宴请以载涛、溥仪为首的爱新觉罗家族。席间,周总理在给大伙儿布菜的时候,特意给润麒多夹了一条鸭腿,说,你是产业工人,应该多吃一点儿。 接着总理又问他干什么工种,润麒如实回答说,干钳工。 总理看了看他的眼睛又问,做小活儿看得见吗? 润麒说,戴花镜能看得见。 在一旁的中央统战部部长徐冰问,你是几级工? 润麒说,学徒工。 大家全笑了,总理却没有笑,皱皱眉头说,这不合适,你应该发挥你的特长。 没过多久,润麒便被调到了北京编译社,当了一名编辑和翻译。他熟谙日、德、英、俄等多种语言,在编译社他如鱼得水,确实如总理所关心的,发挥了他的特长。“文革”以后,编译社撤销,他被重新分配到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工作。以后,又担任了全国政协委员,直至如今。 八 尽管没有做过广告和进行过宣传,很多人都知道北京有个“国舅神医”,他用自己创立的独特的“郭氏疗法”,治愈过许多常见病和疑难病。前来求医者络绎不绝,其中有不少是来自东北、西北乃至海外的患者。不久前,澳大利亚国家电视台摄制了一部专题片,向世界介绍了“郭氏疗法”,使慕名而来者愈众。 早在20世纪30年代,润麒在日本留学时,便专修过日本的瘀血疗法和中国的针灸学;60年代,润麒又曾师从著名医学家吴桓兴教授,学习过病理学和免疫学;70年代,润麒在研究中国传统经络学和现代解剖学中,发现足太阳膀胱经甲线的走向与人体植物神经的位置相一致,尝试用调节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方法,对某些疾病进行双向调节,收到了显著的效果。 从“文革”受冲击下放到山区开始,他便开始了悬壶济世的行医生涯。三十余年,经过了三千五百多例的实践,他对“郭氏疗法”不断完善、精益求精,博采众家之长。离休以后,他除了参加全国政协和其他社会活动外,主要精力都用在治病救命上了。 韫颖年轻的时候曾有过学医的梦想,没想到退休后却成了丈夫行医的助手。润麒的诊所就开在自己的家里,一套三室一厅的单元楼房。韫颖身体不好,患有脊椎压缩性骨折,腰痛腹痛时常折磨着她。可是,她对前来求医的患者从来不烦不厌,热情周到。患者来治病,她还常常留下吃饭。甘肃来个患者,生活非常困难,润麒不但给他治了病,临走的时候,还给他二百元钱作为路费,并给他买了面包、煮了鸡蛋让他路上吃。 润麒经常说,他这一生最大的幸运和幸福就是与韫颖的结合。特别是到了晚年,儿女大了,老夫妻相依为命,日子过得很平静,又很充实。尽管韫颖身体欠佳,却坚持不用保姆,做饭洗衣、养鱼养花、收拾房间,都是两个人自己动手。 半个多世纪的风风雨雨,从紫禁城到东洋,从皇亲贵族到普通百姓,他们的爱情像一坛老酒,愈久愈醇。1989年,在全国妇联举行的全国金婚佳侣评选活动中,郭布罗·润麒和爱新觉罗·韫颖双双榜上有名,获得了荣誉奖。 九 为了完成《知音》杂志张茵小姐的稿约,我又一次来到了郭布罗家。润麒老先生正在给一位女大学生治病,我在客厅里敬候。在这些简朴的陈设中,最让我震动的是一高一低两个灵台。 韫颖是1992年因患膀胱癌过世的,享年七十九岁,润麒伴着她走完了坎坷而完整的一生。郭老让女儿制作了一个自己设计的灵台,里面供着韫颖的骨灰,上面摆着三张放大了的照片:一张是他们的结婚纪念照,一张是他们捧着“金婚佳侣”荣誉证书的合影照,还有一张是他们晚年的生活照。 在另一个较低的灵台上,铺着一块刺绣。上面的诗是郭老的亲笔:昔人对月酌,与影为三人,无月又无影,独坐惜昔人。 这首诗是郭老的学生小尹刺绣的。郭老的字酣畅俊逸,饱含深情;小尹的刺绣亦精工绝巧,梦牵魂萦。 韫颖仙逝后,有关部门派来湘妹子小李照顾郭老的生活。小李精心周到,又聪明好学。她来到郭老的家里,不但担起了日常的生活,还跟着郭老进修了日语,学会了“郭氏疗法”,成了郭老一个引以骄傲的学生。几年来,随着“郭氏疗法”闻名遐迩,不少人来拜师求学,得其真传者除了小尹和小李,还有铁梅。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有一位叫贺华太的马来西亚华人,不远万里前来求学,已经将“郭氏疗法”正式引到马来西亚,为更多的患者造福。 郭老见了我,便谈起了韫颖,面对韫颖的遗像,他背诵起了苏轼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老人的声音哽咽了,两行浊泪淌在他那雕刻着世纪风霜的脸庞上。我的心被这一片真情、一腔挚爱灼热了。 1996年11月于桑梓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