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读懂金融学(实用图解版)

三天读懂金融学(实用图解版)
作者: 大众财经图书中心
出版社: 中国法制
原售价: 48.00
折扣价: 36.00
折扣购买: 三天读懂金融学(实用图解版)
ISBN: 9787509352441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第2节货币三部曲之一:先有融而后有金 祖先甲:“我这头牛不要了,有谁想拿什么换吗 ?” 祖先乙:“我想要牛。我这里刚好多了两个奴隶 ,我用两个奴隶换你的 一头牛怎么样?” 祖先甲:“……成交。” 在生产生活中,企业和个人都有机会和金融打交 道。企业要上市融资, 个人有江湖救急。对不同的人来说,金融的表现形式 会有所不同。那么, 金融,究竟是怎样的一个概念呢? 顾名思义,金融就是资金的融通。通俗地说,就 是钱的流动。从此可 以看出,金融的核心就是钱,金融学是一个研究钱的 学科。因此,想学明 白金融,就不能不弄清楚钱是什么。 货币的雏形:易货贸易和专用货币 上面是原始社会人们易货贸 易的基本形式。这种交易方式虽然 古老,但十分有效。事实上,这种 一对一的以物易物方式,直到今天 仍然在人们的生活中普遍存在。小 孩子之间互换玩具,成人交换生活 用品,国与国之间也用石油、矿产 换取食品、武器。有时,这甚至是一种最方便的手段 ,不必为汇率、承兑 这些问题烦心。 由此可见,这一时期的人类社会,还没有产生货 币的概念。硬要说有 货币,那么所有用于交易的商品都是货币。它们对原 主人来说是货币,对 交易对象来说是商品。当时这种交易形式,只能算是 商品市场的雏形。这 种货币雏形的特点是专用性和临时性,即只对交易双 方来说被认可为货币, 不具有普适性。当时人们能够接受这种交易和货币形 式,与当时商品交换 的需求和数量很少有关。 但商品贸易的水平不会一直处于低下的状态。随 着易货贸易的逐渐增 多,人们渐渐发现这种交换方式效率低下。一个人手 里有羊,想要换农具; 另一个人手里有农具,却想换盛器。结果他不得不跑 很远,把羊换成盛器 之后,再找有农具的那个人去交换。于是,那些交易 更频繁的人首先开始 萌生了这样的念头:如果有一种大家都想要的产品, 我把多余的家产都换 成这种产品,以后再去交换所需,那该有多么方便啊 ! 货币正式产生:通用货币 循着上面的想法,人们开始寻 找在他们所处的环境中接受度最 大的商品。在当时,衣食是大部分 人最关注的商品。因此,食品和衣 物成为了通用货币的首选形式。 食品作为通用货币这一点,在 语言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痕迹。拉 丁文中表示钱的词汇pecunia和印 度目前仍在使用的货币名称Rupee,分别来源于pecus 和Rupye,这两者 都是两民族古代语言中牲畜的意思。汉语中的“币” 字则是纺织物的名称 (“币,帛也。”——《说文》)。 不过,无论是食物还是衣物,这时的通用货币仍 带有商品的主要属 性——使用价值。也就是说,这时的货币,都是用来 在生产和生活中消耗 的,对生产和生活有直接的作用。在这一点上,它们 和我们今天所使用的 货币存在着很大的不同。在这里,我们姑且先把这一 阶段的货币叫做“使 用价值货币”。 使用价值货币已经具有了通用性,人们在使用这 种通用货币的时候, 已经不再需要像之前那样,与对方交换之前,还要考 虑自己手里的货物是 否是对方需要的。如果刚好不是(实际上,这是最常 见的情况),就无法 直接交易,需要进行若干次中间交易才能交换到自己 需要的货物。 使用价值货币使古人的易货贸易进入 了一个全新的阶段,真正意义上的商品市 场出现了。市场调配资源的作用开始体现 出来,结果就是生产、生活资料被更有效 地利用起来,而这则导致了生产力的大幅 提高。生产力的提高反过来又提供了更多的剩余产品 进人市场。生产和交 换之间形成了良性循环,经济规模不断扩大。而这一 切,都是货币通用化 的结果。 然而,使用价值货币虽然具有了通用性,却仍然 存在极大的局限性。 一旦某一区域通行的使用价值货币——如牛、羊等, 数量已经完全满足了 人们对其具有的使用价值的需求,人们就会不再需要 这种货币。而一旦这 种货币的生命走到了尽头,基于该使用价值货币的市 场也将随之崩溃。P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