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心理学(第11版)

青少年心理学(第11版)
作者: (美)约翰·桑特洛克|译者:寇彧
出版社: 人民邮电
原售价: 88.00
折扣价: 60.80
折扣购买: 青少年心理学(第11版)
ISBN: 9787115318718

作者简介

约翰·桑特洛克于1973年取得明尼苏达大学的博士学位。他在进入得克萨斯州达拉斯大学的心理系之前,曾经在查尔斯顿大学和乔治亚大学执教。他是《发展心理学》和《儿童发展》编委会的成员。他关于父亲监护的研究被广泛引用,并被用于专家证人证言中以便促进监护纠纷处理中的灵活性和选择的多样性。桑特洛克授权McGraw。Hill出版的书籍还有《儿童发展》(第11版)、《终身发展》(第10版)、《儿童》(第9版)、《心理学》(第7版)、《教育心理学》(第2版)。 多年以来,桑特洛克一直作为职业网球教练而投身于职业网球运动。他与妻子玛丽·乔已结婚35年,玛丽是一位房产经纪人。他有两个女儿——特瑞西和詹妮弗。特瑞西就读于美国杜克大学的金融系,詹妮弗是美敦力公司的销售专员。他的外孙女乔丹年方14岁,外孙艾利克斯刚刚一岁。特瑞西最近参加了纽约市万人马拉松比赛,詹妮弗在女子职业网球赛中排在前100名。在过去的十年中,约翰一直在画一些表现主义的艺术作品。

内容简介

20世纪 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才出现了我们今天叫作“青 少年期”的概念。在1890年至 1920年间,一些心理学家、城市改革者、教育家、青 年工作者以及咨询师开始形成有 关青少年期的概念。在那个时候,年轻人,特别是男 孩子被越来越多地认为是顺从的和 脆弱的——而这些品质在早期被认为只与青少年女性 相关。霍尔关于青少年期的著作在 1904年问世(下一节将详述),它在重构有关青少年期 的论述中扮演着主要的角色。霍 尔在他的书中写道,尽管许多青少年表面看起来是顺 从的,但他们内心却经历着相当程 度的躁动。 正当教育家、咨询师以及心理学家开始制定青少 年应遵守的行为规范时,霍尔的观 点对这些规范产生了实质性的影响。结果,在1900年 至1920年间,成人一直试图把服 从和顺从强加于青少年。这类服从涉及鼓励学生信奉 学校精神、忠诚以及崇拜运动健将 等。在下一节中,我们将介绍霍尔的思想,以及其他 两种在20世纪同样具有影响力的 观点。 霍尔的暴风骤雨观 历史学家们将霍尔(G.Stanley Hall,1844~ 1924)看作关于青少年期的科学研究之 父。1904年,霍尔出版了他的两卷本著作《青少年期 》。 霍尔受著名的进化论学家达尔文的影响很大,他 把达尔文 的思想运用到青少年发展的研究中。霍尔假设,所有 的发展都 源于由基因决定的生理因素的控制,他认为环境因素 对于发展 只起到了微弱的作用,特别是在婴儿期和儿童期。然 而,霍尔 承认环境对青少年期发展的作用要大于对早期发展的 作用。至 少,在青少年期,霍尔相信,就像我们今天所认为的 ,遗传与 环境共同决定着个体的发展。 按照霍尔(1904)的观点,青少年期指的是12~23 岁这 个年龄段,期间发生了巨变。“暴风骤雨观” (storm-and-stress view)就是霍尔关于青少年期的描述,他认为青少年 期是一个 伴随着冲突和情绪波动的躁动阶段。暴风骤雨是霍尔 借用德国 作家对狂飙运动(Sturm und Drang)的描述,例如, 歌德和席勒 所写的小说就充满了理想主义和激情。霍尔认为德国 作家的主题与青少年的心理发展是 一样的。在他看来,青少年的思想、情感和行为都处 于狂妄自大与谦卑、目标坚定与诱惑、 幸福快乐与悲哀的摇摆之中。一个青少年,在某一时 刻可能以龌龊的样子出现在同伴面 前,而在另一刻又是一副友好的表情;可能刚刚还郁 郁寡欢,几秒钟后就又和同伴欢闹 起来。 霍尔是青少年期研究领域的巨匠,他开始用理论 的、系统的、探索的方法来研究青 少年问题,他的研究超越了传统的思辨和哲学研究。 毫无疑问,我们确实应该将青少年 期的科学研究之父授予霍尔。 玛格丽特·米德关于青少年期的社会文化观 人类学家玛格丽特·米德(Mead,1928)在萨摩亚 岛南海岸对青少年进行了研究。 她认为对青少年期产生最本质影响的因素并不是霍 尔所说的生物因素,而是社会文化因素。在个体由 童年到成年的过渡期,文化对其产生缓慢而渐进的 影响,这也是萨摩亚岛的青少年在这一时期被对待 的方式。她发现,很少有暴风骤雨伴随着这里的青 少年的成长。米德对萨摩亚青少年的观察,揭示出 这些青少年的生活是相对平静、远离骚动的。米德 指出,萨摩亚文化允许青少年观察性交及婴儿出生 的过程,鼓励他们把死亡看做自然现象,让他们做 重要的工作,积极投入异性交往,并清楚地知道他 们成年后的角色。所有这些都将有助于他们经历一 个相对没有压力的青少年期。然而,在美国文化下, 儿童被认为完全不同于成人,所以青少年期与成年 期的经历也就不同,青少年期体验到更大的压力。 经历了半个多世纪之后,米德对萨摩亚人的研 究结果被认为是有偏见的、有错误倾向的(Freeman, 1983)。当今的批评家们宣称,萨摩亚人的青少年期 要比米德所说的承受了更多的压力,萨摩亚青少年 中的少年犯就如同西方的少年犯一样。尽管对于米 德的发现充满了争论,但也仍有一些学者支持米德 的观点(Holmes,1987)。 创造者观 正如霍尔所说,青少年期的发展的确具有生物基 础;但是这一发展同时也依赖于 社会文化的根基,就像米德所说的那样。确实,社会 历史条件对青少年期概念的形成 有很大影响。按照青少年期科学研究之父霍尔的观点 ,创造者观(inventionist view) 认为,青少年期是社会历史的产物。在这一青少年期 观点中,特别重要的是20世纪初 的社会历史形态。当时,刚刚制定了法令,强调和保 证青年人更值得信赖,并鼓励他 们积极投身已经改善的经济活动中。这些社会历史形 态还包括当时学徒年限的下降; 工业革命期间的机械化程度上升,对劳动力的技能要 求也相应提升了,并且必须对劳 动力进行专业化分工;工作场所与家庭的分离;学生 按年龄分班上学;城市化;青年 人群体组织的出现,比如青年基督教协会和男童子军 ;以及霍尔的有关著述。 学校、工作以及经济都是创造者对青少年期所持 观点的重要内容(Elder,1975; Fasick,1994;Lapsley,Enright,& Serlin, 1985)。一些学者认为,青少年期的概念主 要是公民义务教育运动的副产品。以这个观点来看, 中等教育的功能就是要向青年人 传授智力棼能。但是,另一些学者认为,中等教育的 基本目标是在经济领域中对青年 人进行分配,使之在权威结构中发挥自己的螺丝钉作 用(Lapsley,Enright,& Serlin, 1985)。按照这个观点,美国就依照儿童法为青少年 期的青年人确立了一定的地位。通 过形成有关青年人的特别法令,成人限制了他们的选 择,鼓励青年人更值得信赖,并使 青年人积极投身易于管理的工作环境。 如今历史学家将1890年至1920年问称作“青少年 期的时代”。在这个时期,立法 者制定了大量关于青年人权利的法令。事实上,美国 各个州都通过了一些关于青年人的 法律,例如青年人必须接受中等教育,将他们排除在 就业人群之外。许多这样的法律都 包括了强制性条文。 立法产生了两个明显的结果:青年人的受雇佣率 下降,而入学率上升。从1910年 到1930年,10~15岁的青少年被有偿雇佣的比例下降 了75%;另外,在1900年到1930 年间,高中毕业生的数量有了实质性的提高,1930年 的毕业生数量大致是1900年的 600%。 P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