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茶故里--众说福鼎白茶/太姥文化丛书

华茶故里--众说福鼎白茶/太姥文化丛书
作者: 编者:吴守峰
出版社: 海峡文艺
原售价: 60.00
折扣价: 36.00
折扣购买: 华茶故里--众说福鼎白茶/太姥文化丛书
ISBN: 9787555017974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崛起的福鼎白茶 予佳茗名号,是中国茶文化的重要构成之一,也是一 种传统。除了绿雪芽和白毫银针,福鼎标茶名号的,还有 白牡丹、寿眉、贡眉等,一个个无不散发出尔雅的文气, 不是一般俗人能够作为的。从这些名号中,我还想到福鼎 有丰富的茶故事、茶诗、茶歌、茶楹联等等,真切地感* 到其茶史的悠久,积淀着深厚的茶文化资源,值得人们赞 赏,并需要进一步挖掘和珍惜。 这些名号的茶叶,只经萎凋和烘焙制成,属轻微发酵 ,形态自然,统称“福鼎白茶”。 《中国茶叶大辞典》有条目释:“中国现代生产的茶 叶依据制造方法和茶多酚氧化速度的不同分为六大类,即 绿茶、白茶、黄茶、乌龙茶(青茶)、黑茶、红茶。”福 鼎白茶属六大类茶叶之一。 福鼎白茶始发于何时?准确的年月难于考证,但民间 流传“太姥娘娘种茶治病”的故事,历史十分悠远。说的 是尧时,栖居太姥山下才堡村的农家女子,为人善良乐于 向人施以援手,做了不少好事。她以种蓝为业,村民尊称 蓝姑。一年正遇麻疹流行,波及太姥山周围村庄,眼看病 魔夺去众多幼小的生命,蓝姑心急如焚,带领村民上山寻 药,但都徒劳无果。夜里,蓝姑梦见南极仙翁,指点她“ 鸿雪洞”顶有株茶树,采摘后把叶子晒干用开水冲泡,是 治疗麻疹的良药。蓝姑初醒趁着月夜,在洞顶榛莽之中找 到茶树,把茶叶采下晒干分送每个村庄,嘱咐煮茶给孩子 们喝,终于把患病者治愈。从此,人们在太姥山上遍植茶 树,茶种来自“鸿雪洞”母树,晒干的茶叶成白茶,名“ 绿雪芽”。蓝姑在太姥山得道成仙,人们供养她为“太姥 娘娘”,并首推为福鼎白茶始祖。 民间故事要表达的意愿大致有三:一是白茶历史悠久 ;二是白茶有治病的功效;三是对太姥娘娘的赞颂和崇敬 。我每次到福鼎都能听到这一则民间传说,故事听得多了 往往会信以为真。但是,意愿毕竟不能代替现实存在,传 说一般不能作为历史佐证。 或许太姥娘娘年代太遥远,于是又有陈焕与茶结缘的 故事。说是19世纪期间,点头镇过笕村竹栏头自然村人陈 焕,是个孝子,母亲双目失明,家穷无力抓药治病,他只 好发善心吃斋,祈愿神灵庇佑母亲。一*,陈焕上山耕种 ,困顿时打个瞌睡,真叫白*做梦,梦中有人告诉他,对 面山头有一株茶树,采其芽叶熬煮成汁洗眼,可以治好你 母亲的病。陈焕醒后找到这株茶树,如法*制果然使母亲 眼睛复明。大喜过后,陈焕把这株母树移植栽培,不断繁 殖,借此靠茶致富,因而民间有人认定陈焕是*早移植福 鼎白茶的茶农之一。故事又是梦中高人指点,脱不了俗套 ,真真假假,依然是个传说。 中国**茶学家张堂恒著《中国制茶工艺》载:“乾 隆六十年(应是嘉庆元年,1796年)福鼎茶农采摘普通茶 树品种的芽毫制造银针。”《中国茶叶大辞典》在“白毫 银针”条目中,认定白毫银针创制时间也与之相吻合,因 此茶界一般都把1796年定为白茶创始时间。历**的许多 问题存在着不同观点,白茶创始起于何时也还有争论,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