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载诗集(汇评本)(上下)

钱载诗集(汇评本)(上下)
作者: (清)钱载|责编:葛云波|总主编:张寅彭|校注:张寅彭//平志军
出版社: 人民文学
原售价: 198.00
折扣价: 130.68
折扣购买: 钱载诗集(汇评本)(上下)
ISBN: 9787020180523

作者简介

钱载,乾嘉年间秀水派的代表诗人。乾隆十七年进士,改庶吉士,散馆授编修,后授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上书房行走,《四库全书》总纂,山东学政。其诗“清真铲刻,神景开阔,体大思精,卓然大家。在雍、乾间无敌手”(钱仲联《梦苕庵诗话》),舒位《乾嘉诗坛点将录》比为“智多星吴用”。著有《萚石斋诗文集》。 张寅彭,上海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清民诗文研究中心主任,韩国东方诗话学会理事。主编《清诗话全编》等。

内容简介

論清詩變體首出的大家錢蘀石(代前言) 張寅彭 錢載字坤一,號蘀石齋。他的詩,當年同時人的最初評價,呈一兩極之現象,即置於第一、第二的高位,而具體之評卻是負面的。如洪亮吉云:“近時九列中詩,以錢宗伯載爲第一。”“若決其必可不朽者,其爲錢(載)、施(朝榦)、錢(澧)、任(大椿)乎。”(《北江詩話》)舒位《乾嘉詩壇點將錄》以袁枚、錢載爲首,分別點爲“及時雨宋江”與“智多星吳用”。但落實到具體評論,袁枚首開“率真任意”之說,(《隨園詩話補遺》)王昶《湖海詩傳》復云:“率然而作,信手便成,不復深加研煉。”此評遂流傳開來,影響甚廣,連日人也附和,如頼山陽評《籬門》一詩云:“此等晚年頹唐之作,所以來蘭泉、倉山譏評也。”而錢氏的知友翁方綱也曾評選其詩,屢以所謂“顛逸”一詞訾其詩風。如於《詩集》卷二九《趙子固東坡笠屐圖硯歌》一首評云:“不問何題,總帶顛逸。”卷三二《羅山人爲余作探梅圖題以謝之》一首評云:“總帶顛逸光景,亦實可厭。”又曾總評云:“大約總以顛逸見致,固異時流,究非正派。”此“顛逸”一詞何謂,尚未爲人所追究,然以翁氏之身份,卻又不容忽略不察。乾嘉詩壇當年這一評論兩極的大落差,至少說明了蘀石齋詩不易遽賞的特徵,茲試爲申論之。 一、“率”評辯析 《蘀石齋詩集》五十卷,由作者生前親手編定,乾隆四十年先成三十六卷,未刊;乾隆五十三年續編至四十九卷,按年編排;乾隆五十四年己酉至五十八年癸丑最末數年之詩,再續編爲一卷,爲卷五十。《蘀石齋詩集》的刻本,即爲此種四十九卷本與五十卷本兩種。存詩凡二千六百餘首。 由於《蘀石齋詩集》梓行較晚,細審上述袁、王二家之評,情形也微有不同。時袁枚已在七十二歲以後的高齡,未必認真細讀。《隨園詩話補遺》記蘀石一則以懷舊爲主,蓋蘀石《詩集》卷四十九末一首《茶舫歌》,由袁枚從弟袁鑒而及其兄,“清涼山後阿兄題,大令名看小令齊”,詩序因有“五十年來意惟簡齋在矣”的感慨,遂引來袁氏“率真任意,有夫子自道之樂”的回應,適時而發,非是貶義,也不必是對蘀石詩的正式評價。王昶《湖海詩傳》中的“蒲褐山房詩話”則不然,此書體兼“傳”與“話”,故雖然主要記其佚事,推其鑒賞繪畫,但詩竟評爲末事,“率然而作,信手便成,不復深加研煉”一語,也是專爲評詩而發的。所以後世的不同意見,較爲精凖者如張維屏、錢泰吉等,便也只針對王氏,如張南山云:“述庵司寇乃謂其詩率然而作,蓋未細觀其全集也。”總之袁、王兩人的“率意”之評,因其本身較爲“率意”,而都不能令人信服。 同時人評蘀石詩值得重視的是翁方綱的意見。兩人過從甚密,詩學趣味也相投。覃溪是逐首讀過《蘀石齋詩集》的,今存他手批的《蘀石齋詩集》,除卷三、四、五、九、二十三、三十三、三十六、三十八、四十三及末三卷外,其他各卷皆有評語。他對蘀石詩“粗率”的批評,從字、句、事到題、意、韻,言之鑿鑿,連後來頗維護蘀石的錢氏族人如錢儀吉、錢泰吉等,雖不會照單全收,但也不能不擇善而從。 覃溪的評語約有一百三十餘條,其中稱許語不過十餘條,其餘皆爲負評,即屬蘀石詩的所謂“粗率”之病,可分別觀之。字句粗率者,如《過張侍御馨出示古藤花下憶弟用曝書亭集簷字韻詩歸而和之》之“愛而不見涎涎尾”,指曰:“‘涏涏燕尾’,從廷不從延,亦近人誤用。”《靜宜園曉直》之“青瑣已聞傳劄子,華裾猶自帶星光”,評曰:“此句‘自’字作何義用之?”《渡漢江至定軍山謁諸葛忠武侯墓》之“優劣比伊呂”句,評曰:“此間可下得一劣字耶?”《爲韋編修謙恒題其先教諭鐵夫授經圖》之“儒家六經天下術”,摘“天下術”三字曰:“不通。”《侍講張先生若需挽詞》之“相見斯須憶至誠”,摘“憶至誠”曰:“此等字終是不必有者。”《九峯詠十首》各首之小題,指曰:“忽而稱諡,忽而稱名,忽而稱字。”《六十七硏銘拓本歌並序》中之小注“真研不損,蘇文忠語”,評曰:“此八字可無庸注。”《宋謝文節公橋亭卜卦硯歌並序》之“物關節義情尤關”句,評曰:“二‘關’字復來無謂。”《梁吉士同書秋曹敦書招同諸友飲紫藤花下》,頻用“紅雲”、“紫雲”、“紫霄”、“紫霞”,譏曰:“不嫌執著耶?”《重游東林寺出觀文端公丁卯次韻詩再用韻》末句“任爾匡山青不青”,評曰:“是何言語?”《張少詹曾敞將歸桐城屬畫蘭竹》之“速爲成圖且奉觀”句,評曰:“不成話。”《政和鳳池研歌》之“賞家每玩宣和印,道君先識政和義”二句,評曰:“此二句實是欠通。”《慈恩寺登塔》之“山水如相忘”句,評曰:“是何說?”《秦二世刻琅琊臺始皇刻石詔書》之“泐餘幸免太武摧”句,評曰:“‘幸免’云不是。”《上巳後二日蔣侍郎招集北臺看桃花明日補作》之二尾聯“不信於歸屬之子,全慿太乙有東皇”,評曰:“此則未通。”《觀淳熙錢聞詩三峽詩石》之“七古存風格”,評曰:“七言古竟稱‘七古’,斯言典乎?”其他如《題秋碧堂法帖即用冊中顏魯公書竹山連句韻》中的裴循訛爲裴修;《觀文待詔歸去來圖》“文肅跋內竟不檢其祖諱”;《得世錫書卜以九月二十六日葬其母夫人感成》之二十“書房向後言毋戇”:“‘母’作‘毋’。”《楚山歌》之“望嶽如闔閶”、《賜清音閣觀劇恭紀十首》之二的“檀槽聲趁最瓏玲”,“闔閶”、“瓏玲”皆不可倒置。《范給諫棫士挽詞五首》之一“庚子已庚子,九州還九州”兩句及“俄教涕泗流”之“俄教”、之二“居然在一貧”之“居然在”,評曰:“竟是不通如此。通人而造此不通之境候。”又注意到蘀石“好用‘從容’二字,然往往未安”,“每用‘由來’二字皆不妥”。前者舉《西江試院雙桂歌》“從容取士仍南國”爲例,又特意爲《舟發南昌》自注中所存詩“朱閣從容秋士屐”的“從容”改“追陪”;後者舉《草堂寺與查按察禮飲》的“由來勵勤恪”、《七月朔日爲同徵小集賦詩六首》之二的“由來倫紀關皆重”爲例,以爲太“隨手”。 又有人、事、物入詩之粗率者,如《杜陵》首二句“帝在民間時,好作鄠杜遊”,指曰:“漢宣帝是何代之帝?有此文理乎?”《裁剪四照樓前花木》之“岸南岸北樹陰饒”,指曰:“數尺之地,可稱岸耶?”《至曹州牡丹已過》之“綠樹深城叫子規”,指曰:“子規,山東無此鳥。”《次韻金詹事入府丁祭畢與諸公飲福之作》之“減于牛俎供羔豚”,指曰:“俗呼薦俎謂之上供,此可以入詩乎?”《觀褚中令臨蘭亭序第十九本墨蹟》,指曰:“此是偽物,如何可以作詩?並無褚臨第十九本之事。此馮氏《快雪堂帖》之不考耳。”《觀唐貞觀淤泥寺心經石幢於鷲峯寺》與《題蘇文忠公墨蹟卷》,亦迭謂“此碑非真”、“此卷未必真”。 …… 凡 例 一、《蘀石齋詩集》有四十九卷本與五十卷本兩種。兩種均刻於乾隆年間。後者較之前者多出之卷五十,增入了乾隆五十四年己酉至乾隆五十八年癸丑間詩三十三首,實是四十九卷本的補刻本。光緒初五十卷本又有兩種重刻本,內容同。今即取五十卷乾隆刻本爲底本。又據錢世錫《行述》,另有《蘀石齋詩補集》二卷,未梓。今未見。 一、《蘀石齋詩集》諸家評本,計有:翁方綱評點本,錢聚朝輯錄翁方綱、顧列星、錢儀吉三家評點本,錢聚仁輯錄翁方綱、顧列星、錢儀吉、朱休度、錢泰吉等人評點本,唐仁壽輯錄翁方綱、顧列星、吳錫麒、錢儀吉、朱休度、錢泰吉等人評點本(其中吳錫麒但有圈點無評語)。末一種最晚出,前有‘咸豐乙卯春正月下旬,假甘泉錢先生所藏評本錄一過。仁壽’題簽。諸評本皆未刊。今取各本彙錄之,凡錄翁方綱、顧列星、朱休度、錢儀吉、錢泰吉、錢聚朝、唐仁壽等七家。錢聚仁亦偶有編輯之語,亦一併錄入。 一、諸本先後過錄各家評語,皆用五色筆,一人一色,區分甚明。惟唐仁壽本卷三《讀五代史記賦十國詞一百首》有一種墨色評語,過錄者未云所出,此例甚殊。今觀緊隨其後之卷四《安橋張氏宅贈德因德本兩秀才》一詩亦有墨色評語一則,下署‘衎石’,因推知此數則墨色評語當出自錢儀吉,兹爲補署。 一、蘀石齋詩之選本,翁方綱、錢泰吉等皆曾圈選之,然未及刊出。惟吳文溥所選《蘀石齋詩選》三卷,刊行於嘉慶五年。此本無評點。又道光七年紫薇山館刊《浙西六家詩鈔》,卷四爲蘀石齋詩,由吳應和、查有新選,且有吳應和評語,查有新間亦評之。國圖一藏本另有佚名手批語,稱‘清人’云云,或爲民初人。《浙西六家詩鈔》後曾流入日本,經近藤元粹評點,有明治間嵩山堂刻本。吳、查、近藤、佚名四家評語,今亦予錄入。 一、諸家評語一首或有數評,以○分隔,今仍之。 一、卷首總目及正文各卷卷端,有錢儀吉與錢聚朝兩家所作之年譜,雖簡略,頗便閱讀。兩家於事蹟、文字稍有異同詳略,總目中與各卷卷端亦間有出入。今各卷卷端之兩家文字並錄,以存其舊;總目中文字則取其記事詳者,合爲一種輯錄,以清眉目。两家紀事偶爲抵牾者,别據史傳年譜等材料酌定。 一、國家圖書館又有孫承光注本一種,乃爲錢詩中人物及山川、地理、名物之注釋,而無評論。注本属别一種體例,今不錄,當另爲之。 一、錢載之生平資料,近年以潘中華撰《錢載年譜》(上海古籍出版社二〇一四年版)最爲詳贍,錢世錫《府君行述》等傳記亦見收入,此次不再另輯附錄。 迄今最完善的钱载诗集评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