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点世界文学(上下)

知道点世界文学(上下)
作者: 邱立坤
出版社: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原售价: 29.80
折扣价: 23.20
折扣购买: 知道点世界文学(上下)
ISBN: 750626689X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在西方世界,《圣经》无疑是一本家家必备的书,堪与《圣经》媲美的 是《莎士比亚全集》。对于创造这一名著的人,与莎士比亚同时代的英国作 家本·琼生曾这样评价他:“莎士比亚不属于一个时代而属于所有的世纪。 ”几百年后的今天,我们可以大声宣称:“莎士比亚不属于一个国家而属于 整个世界。”莎士比亚的作品给世界文学长廊留下了一道金光灿烂、难以企 及的风景。 遗憾的是,对于这样一位伟大的作家,我们对他的生平却知之 甚少。1564年4月23日,莎士比亚(Shakespeare.wjuJam)出生在英国中部埃 文河上斯特拉特福镇一个商人家庭,后来家道中落。他是否受过学校教育对 今天的读者来说已经不可得知。但从他的作品所引用和涉及的知识来看,他 无疑是一个博学的人。1590年,莎士比亚开始独自编写剧本。他最早的剧作 是在1590-1591年左右完成的历史剧《亨利六世》。这位受正式教育不多的 乡下青年不久就在伦敦戏剧界崭露头角。他编写的剧本不断获得成功,后来 他还成为伦敦环球剧场的股东。1613年左右,莎士比亚从伦敦返回家乡。16 16年,也是在4月23日,在他52岁生目的这一天,这位伟大的剧作家与世长 辞。 莎士比亚只留下两首长篇叙事诗,154首十四行诗和少数杂诗,以及37 部震撼舞台的戏剧。但这已足够奠定他在文学史上不朽的地位。打开莎士比 亚戏剧集,如同打开百宝箱,使人眼花缭乱。书中处处进发出智慧的火花, 闪烁着艺术的光芒。作品为你展开的世界似不遥远,出现的人物也并不陌生 ,他们的思想、感情、行为、生活、道德观念,也远非是隔世的,他们的喜 怒哀乐,仍然在激动着我们。这些戏剧最令人热血沸腾的是莎士比亚挥舞着 个性解放的文艺复兴大旗向封建、宗教等堡垒发动的一次次酣畅淋漓的进攻 ,将蒙昧一次次斩于马下;人物形象塑造是莎士比亚对人类文化宝库所做的 最杰出的贡献。他创造的戏剧人物类型广泛,数量众多,有名有姓者达700 余人,其中哈姆莱特、罗密欧、朱丽叶、奥赛罗、夏洛克等不朽的典型已被 列入世界文学的艺术画廊。莎士比亚笔下的人物注重个性化、复杂化,通过 人物行动、内心独白等多角度刻画人物性格。这些已成为后来剛作必不可少 的手段。情节设计上他注重多层次、多线索、悲喜结合,使剧本生动活泼, 不落俗套。在注重情节安排的同时,莎上比亚对结构要求也极严,几乎每个 剧本都可用开端、发展、转折、高潮和收场等五部分的正规布局加以分析, 莎士比亚还是一位杰出的语言大师,他的戏剧语言在追求口语化的同时,也 融入诗的优美,创造出生动的意象、美妙的韵律,开一代风气之先。当代英 语中有许多词汇、短语、用法、谚语、格言都是从莎士比亚那里继承下来的 。1953年出版的《牛津名句词典》中莎士比亚的占65页,而《圣经》只有27 页。据70年代计算机统计,莎士比亚所用的全部词汇量达29066个,而《圣 经》也不过6500多个。从这些数据中足可看出莎士比亚语言的丰富性。 如今,莎学已成为一门世界性的学问,被誉为世界学术的奥林匹充。莎 士比亚研究机构遍及世界各地,莎剧已被译成70种文字(仅次于《圣经》), 他的戏剧在近百个国家和地区上演,研究莎士比亚的学术专著浩如烟海。只 在英语中,1983年统计当年共出3219种。如今所有大学都开设了莎士比亚课 程,1980年新加坡 长因宣布以东方文字代替莎士比亚文字,从而引起 一场轩然大波,他在人们的抗议声中,被迫辞职。另外莎剧仅在美国每年就 能卖出100万册,足见其销量之好。 莎剧数量众多,最有名的是《罗密欧与朱丽叶》、《亨利四世》、《威 尼斯商人》、《哈姆莱特》、《奧赛罗》、《李尔王》、《麦克白》,其中 后四部合称为四大悲剧。 《哈姆莱特》(1601年)是莎士比亚的四大著名悲剧之一。剧情讲的是丹 麦王子哈姆莱特为父复仇的故事。悲剧虽然取材于丹麦历史,但是深刻地揭 露了封建社会宫廷内部的腐化和堕落,的尖锐的斗争。哈姆莱特替父报仇, 杀死他的叔父,他自己也被叔父暗算,在与雷欧提斯的决斗中中毒剑身亡。 这场发生在宫闱之中的冲突,不仅是家庭的悲剧,而且是皇宫、国家的悲剧 。哈姆莱特最终未能实现他重整乾坤的愿望,临终前把王国交给了挪威王子 福丁布拉斯。 哈姆莱特的形象常常成为人们谈论这一悲剧的重要话题之一。这个人物 既有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反封建、崇尚人的理性的特征,又有宫廷贵族 后代悲观、忧郁的消极一面。在剧中,作者集中揭示了他的人文主义理想和 他对现实的悲观认识的冲突。剧中他的四次独白,表现了他在复仇之前的心 理斗争。在开始,他对父亲的突然去世深感悲痛,对母亲的快速转嫁疑惑不 满。当他听到鬼魂的话时,他一方面半信半疑,另一方面又为自己的犹豫和 软弱而感到自责。他利用戏班在皇宫中上演阴谋杀兄夺妻的戏(贡扎古之死) 证实了叔父的恶行,于是他决心为父报仇。他意识到,他的复仇关系到国家 的命运、正义的伸张,同时他感到自己势单力薄,怀疑自己是否能担当如此 重任。在他误杀宫廷大臣后,被遣送英国,他叹息复仇计划出师不利,感到 新王已经看出他的敌意必致他于死地。于是他不顾一切,利用与雷欧提斯决 斗的机会与新王决一死战。哈姆莱特的悲剧结局有宫廷斗争险恶复杂的一面 ,也有他自身性格局限的原因。莎士比亚通过这个人物的悲愤与失望、苦闷 与彷徨,批判了丑恶的现实,也揭示出哈姆莱特悲剧的必然性。 《哈姆莱特》不仅显示了莎士比亚思想的深刻,还显示出作者艺术上的 成熟和才华。剧中除了描写哈姆莱特的复仇情节线索之外,还安排了雷欧提 斯和挪威王子福丁布拉斯的两条复仇线索,以相互联系和衬托。在复仇情节 之外,莎士比亚还写了哈姆莱特和奧菲丽娅之间的爱情,哈姆莱特和霍拉旭 之间的真诚友谊,哈姆莱特和背叛自己父王的母亲复杂的关系等。在突出悲 剧的阴郁、灰暗、紧张氛围的同时,作者又穿插进嘲讽的诗句和插科打诨的 幽默场面,使得戏剧达到“崇高和卑下、可怕和可笑、英雄和丑角的奇妙的 混合”,显示出丰富的人物性格和五光十色的社会画面。P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