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文明

轻文明
作者: (法)吉勒·利波维茨基|译者:郁梦非
出版社: 中信
原售价: 39.00
折扣价: 25.40
折扣购买: 轻文明
ISBN: 9787508671703

作者简介

吉勒?利波夫斯基,法国哲学家,关注后现代问题。著有《空虚时代》《蟪蛄帝国》《义的终结》等。

内容简介

**章 轻生活:舒适、节约与消费 我们可以通过合理化、功能分化、个人化、世俗化以及世界的商品化等框架性的逻辑概念来定义现代性。然而,我们还有望借助一种细腻的、启发性或象征性的模式,通过一条*具隐喻性的途径来解释这个问题。在这个视角下,“轻生活”比任何其他概念都*能说明现代社群的活力之本,这也正是所谓的“轻对重的战争”。 这一进程的哲学冒险开始于17、18世纪,它源于人们在科学、道德和政治方面对理性的信仰。至高的希望不仅寄托于革命行动,也寄托于各种科技进步,人们相信这些进步能够创造*好的生活,松开需求的束缚,消除贫穷与苦难的重负。这并非虚梦。18世纪末,饱*饥荒与鼠疫摧残的时代结束了。渐渐地,严重的饥荒消失了,健康得到了改善,平均工作时长缩短了。通过不再那么令人痛苦的物质条件,种种现象都在表明,生活之轻的现代冒险开始了。 轻与重的对抗始于启蒙时代,到了20世纪中叶,随着消费经济的腾飞,这种对抗跨越了一个关键的阶段。在发达的经济环境中,物质财富激增,它们被用于方便*常生活(家居卫生与舒适、家用电器、汽车),也用于通讯与传播(电视、电话、电脑、互联网)、打扮(成衣、美妆产品、饰品)、娱乐(电视、高清频道、音乐、电影、游戏、旅游)。如果说消费世界和生活的减负运动息息相关,那是因为消费世界一刻不停地提供*多的舒适服务,完善那些便民的、愉快的物质福利。 在消费纪元,*常生活被打上享乐主义之轻的烙印。随处可见大量有关逃离的形象和对愉悦的承诺。城市的墙壁上张贴着各种符号,代表**的幸福和自由的**。关于旅游和假期的图像散发出极***的气息。广告、激增的消遣项目、动画、游戏和时尚,我们整个*常世界都激荡着对娱乐的颂歌,对肉体和感官欢愉的颂歌,对生活之轻的颂歌。通过传播表现消费之乐、趣味至上和**的图像,消费主义文明展示了它的目标:解放愉悦的原则,让人类脱离自古以来的贫乏、*迫、禁欲的状况。此时此地,带着对舒适、娱乐、幸福的尊崇,一种轻松、享乐、充满趣味的生活理念胜利了。 与此同时,经济自身在被两个因素重组,一个是轻的原则,另一个是以**、轻浮、样式的不断*新为根本运转方式的消费资本主义。有很多逻辑线索都表明,一种决定生产和需求秩序的时尚系统来临了。在这种情况下,物品不再仅仅体现为其真实的使用价值,它们取得了一层趣味的内涵,或者一种转而向“轻”靠拢的趋势:任何物品都*大限度地成了承载无聊和趣味**的小玩意儿(gadget)。不再有生产机器的沉重,有的是一种包裹在消费品上的跨美学的轻。同时具备了功能性、审美性和新奇感的消费品不仅在外形上越来越轻巧,还处于一种浮浅的象征性的维度之中:它的推出既是由于其“客观”的功能,也是为了愉悦、逃避和消遣。轻成了消费经济世界的标志或主调。

1.提出“轻文明”的大论题,从生活消费、瘦身健康、材料科技、艺术、时尚、建筑设计、家庭与性、政治与思想这八个角度进行细致的考辨;

2.**见识,在人们习焉不察的*常生活细节和社会现象中提出问题;3.帮助读者清醒地认识尚处于萌芽阶段的轻文明,开拓视野,*新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