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中国民族摄影
原售价: 68.00
折扣价: 42.20
折扣购买: 听闻(咖啡岁月黑胶年代)(精)
ISBN: 9787512210813
明星咖啡屋的二三事 台北武昌街的明星咖啡屋不仅名气最大,还是一 个饱富理想精神、浪漫色彩的时代象征。1949年,五 位随国民党政府由大陆来的俄国沙皇族裔,因思念家 乡食物,与台湾人简锦锥在此合开了“明星西点面包 厂”,招牌上的英文是Café Astoria。因糕点精致大 受欢迎,隔年在二、三楼增设咖啡屋,四十年间吸引 了许多作家、诗人、画家、表演艺术者。 2004年,明星咖啡屋在歇业15年后重新开张,一 楼仍供应各式美味糕点,骑楼下却已无诗人周梦蝶的 书摊,二楼不见白先勇、席德进、黄春明、陈若曦、 陈映真、尉天聪、林怀民等人的身影,三楼也不再是 《现代文学》《创世纪》《文学季刊》等台湾文学史 上重要刊物的开会、编辑、校稿处。 对我而言,明星咖啡屋纯粹是个解决民生问题的 地方,有长达五六年时间,我与内人天天在此吃早餐 ,有时甚至中餐、晚餐也来报到。当时内人在附近一 家进口公司上班,而我的工作室也在拐角的重庆南路 一段。而明星咖啡屋虽赫赫有名,却是收费公道、餐 点可口,咖啡格外香醇,招牌罗宋汤就更不用说了。 最难忘的就是面包附的那一小碟橘子酱,果香扑鼻, 口感浓郁,直到现在,我都没在海内外吃过比它更美 味的。 刚到《幼狮文艺》上班,我就常来明星咖啡屋拿 稿、催稿。让我最感动的就是周梦蝶的稿子,小楷笔 笔工整、苍劲秀雅;每回郑重无比、用双手捧给我的 ,正是他那非常著名的《闷葫芦居尺牍》。他写稿之 处不是楼上的舒适冷气间,而是马路边榻榻米大小的 书架下,坐的是比枕头高不了多少的小木凳。 记得在《家庭月刊》上班时,有天经过明星,看 到他的书摊敞开,小板凳却是空的。上了咖啡屋二楼 ,才发现他在靠窗的小圆桌旁聚精会神地写字,毛笔 起落之间,仿佛格外恭谨;看到我,咧嘴一笑。原以 为他在赶稿,走上前去,才发现那是结婚证书。“谁 要结婚啊?”他也不说,只是意味深长地笑,把那张 厚卡纸递过来。我一看就愣住了,新郎是我同事,新 娘却陌生。“这是谁啊?”周老笑得更神秘了:“就 是三毛啊,她的本名都被大家忘啰!” 那可是我看过写得最好的结婚证书,可婚却没结 成。极有女人缘的这位朋友,后来又有两次差点成婚 ,对象虽不同,却都是台北众所周知的才女。我跟一 位小说家两度受邀前往法院当证婚人,可是等啊等的 ,结果都只有他独自出现,对我们苦笑:“还是冷静 一下,过几天再说吧!” 我从未在明星咖啡屋得到创作灵感,倒是看过不 少优秀画家的作品初发表。也不算正式展览,就是在 泛黄的空墙面上挂画,有时同样作品一挂半年,有时 又频繁地更换创作者。记忆最深的就是萧如松的水彩 画,笔触轻柔,将乡间景色、百姓居家描绘得诗意盎 然,散着淡淡忧愁。那个年代,几乎人人都好吞云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