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沟通艺术(普通高校十三五规划教材)/工商管理系列

管理沟通艺术(普通高校十三五规划教材)/工商管理系列
作者: 余玲艳
出版社: 清华大学
原售价: 32.00
折扣价: 25.60
折扣购买: 管理沟通艺术(普通高校十三五规划教材)/工商管理系列
ISBN: 9787302478218

作者简介

余玲艳,北京建筑大学经管学院教师;清华大学社科学院心理系、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清华大学工业工程系特聘教师。北京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特聘教师。北京大本青青教育科技有限公司首席顾问。

内容简介

第三章 你了解人的需要吗 沟通为什么要从“需要”说起?沟通不仅仅在工作中很重要,日常生活中到处都存在着沟通。需要我们通过沟通认识自我,建立好的人际关系,促进组织的绩效,获得成果。而沟通有效,就要面对沟通互动中的情绪问题,情绪的背后有深刻的“需求”是否被满足的议题。3个月的婴儿会哭闹,实际上这个时候,他就有愤怒情绪了。 婴儿早期的愤怒表达往往是在表达自己马斯洛需求层次的第一层需要——生理需要——没有得到满足。两岁左右的孩子就开始想有自己的自主权,期望和大家有一定的边界。但是,成人往往会侵犯这个边界。 很多时候,人们通过愤怒来修复自己的伤痛,通过体验和表达愤怒可以捍卫自己的权利,建立人际边界,但同时又会对他人造成伤痛。 第一节沟通中的边界 一、 建立边界 “只有独立的,才是社会的。”在人智医学大会上,米凯拉博士说她花了很长时间才理解这句话。良好的边界,可以让我们看见“彼此”,看见彼此之间的“连接”。没有边界就没有独立,没有独立就没有关系。这样,我们才可以对沟通中流动的能量有一个辨别,而不会感到困惑。 一个人只有表达和释放了自己的愤怒,才可以建立边界,重建自我,从而感恩和接纳他人,等等。因此,那些看起来是负面的东西,可能是生命的馈赠。 边界建立需要三个阶段,这也是我们从出生到独立,基本上经历的三个阶段,如图31所示。 图31建立了清晰的边界才可以走向社会 第一阶段: 共生。 孩子在婴儿期,感觉和妈妈是一体的。但基本上在上幼儿园的时候,孩子就有了自我,而父母往往意识不到,还是按照自己的理所当然、自己的价值观和要求去“教育”孩子成长。 第二阶段: 逐步分离。 在上一阶段的后半段,亲子关系必然恶化,就算没有外显出恶化,妈妈通常都能感觉到不对劲,就会自然而然去学习成长。但不是每个妈妈都会去学习成长。如果像共生阶段一样去成长,而孩子在反抗失败后,又继续待在第一阶段,或者停在第二阶段,这个孩子成年后就难以走向独立。 第三阶段: 互为独立。 孩子与妈妈互为独立,但感情还是深度连接着的,妈妈在行为上要更多地支持和陪伴孩子。只有进入这个阶段,扮演好妈妈的角色,孩子才可以独立地成长。否则,就会对孩子形成正常的社会关系产生影响。 《管理沟通艺术》从心理学角度来探讨管理沟通的理论和方法,抓住与心理学相关的管理核心主题,引入表达性艺术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