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广西师大
原售价: 36.00
折扣价: 23.40
折扣购买: 一个人的爱与死(精)/新民说
ISBN: 9787549559237
林贤治,当代著名学者和鲁迅研究专家,著有散文随笔集《平民的信使》,评论集《胡风集团案:20世纪中国的政治事件和精神事件》《守夜者札记》《自制的海图》《时代与文学的肖像》,自选集《娜拉:出走或归来》,传记《人间鲁迅》《鲁迅的最生十年》等。主编“20世纪外国文化名人书库”“曼陀罗译丛”“曼陀罗文丛”“流亡者之旅译丛”“流亡者丛书”“世界散文丛编”、《散文与人》《读书之旅》《记忆》等丛书、丛刊多种。选编《绝望的反抗》《野百合花》《鲁迅档案:人与神》等数十种。
1 这个人 这是一个从无爱的人间走来的人,一个向坟的过 客,一个背负了巨大的虚无,却执着地挑战死亡的人 。 2 两间 精神分析学者认为,人类具有两种本能:一作爱 欲,一作攻击;一作生存,一作死亡。两种本能冲突 的结果,每每体现为单一的倾向,于是成就了世上的 许多宗教家、艺术家、伟大的统帅、铁血宰相、强盗 、刽子手、书报检查官、裁缝匠,各种类型的人。对 他来说,两种本能冲动却都是同样的激烈,相生相克 ,缠斗不已。当此明与暗,生与死,过去与未来之际 ,他不能不呐喊且彷徨于友与仇、人与兽、爱者与不 爱者之间。 3 相关的世界 为他所爱的有限的几个人,已经渐次地归于陨亡 ,或竟自沉没,唯余无所可爱的茫漠的世界在身后。 但他屹立着,一如从前般地抵挡迎面的刀箭。他总觉 得这世界与他有关,毕竟这是所爱者曾经存活的世界 —— 复仇的战士! 4 摧毁性打击 无爱的婚姻,对他一生的打击是带摧毁性的。 结婚时,正值青春的盛期,他却感觉着突然衰老 了。东京,北平,革命的浪潮起伏无已。然而,身外 的青春固在,于被禁锢的生命又有什么关系?因此, 无论杀人或自杀,他都可以毫无顾惜地一掷身中的迟 暮。 在会馆的古槐的浓荫里,钻故纸,读佛经,抄古 碑,无非借此从速消磨自己的生命。虽然,这也未尝 不可看作政治高压之下的一种麻醉法,如刘伶们之食 五石散,但是鳏居的日子显然给他整个的反抗哲学涂 上了一层绝望的底色。即使后来投身于《新青年》, 做小说,写杂感,一发而不可收,却也同样出于无爱 的苦闷,就像当时他所翻译的一部颇具弗洛伊德主义 色彩的文艺论集称指的那样:“苦闷的象征”。 5 苦闷与创造 《补天》的女娲,其伟大的创造,唯在无爱的大 苦闷中进行。 6 遗产 他深爱着他的母亲。 正是他所深爱的人送给他一份无所可爱的礼物: 朱安。命运的恶作剧。然而,这是不容违抗的,因为 血脉是不容违抗的。或如他所说,她是一份“遗产” ,那么在接受这份遗产之前,他已先行接受了另一笔 更大的遗产——传统礼教——了。 说及战斗,他曾说自己从旧营垒中来,反戈一击 ,易制强敌的死命。对于家族意识的暴露,他是刻骨 般的深入,这不能不归因于他所亲历的一份沉痛。 许寿裳丧偶后,他写信劝慰道:“子失母则强。 ”他之所以愈战愈强,莫不正是精神上丧母的缘故? 自婚姻事件之后,大约已因深味这“亲子之爱”的恐 怖而远离他的母亲了。 7 可怕的牺牲 他有一则随感录,记他读了一位不相识的少年所 寄的一首题名“爱情”的诗的感想。 诗里说,他夫妻两个“也还和睦”,就是不曾“ 爱”过,仿佛两个牲口听着主人的命令:“咄,你们 好好的住在一块儿罢!”他感同身受,当即发挥道: 爱情是什么东西?我也不知道。中国的男女大抵 一对或一群——一男一女——地住着,不知道有谁知 道。 我们既然自觉着人类的道德,良心上不肯犯他们 少的老的罪,又不能责备异性,也只好陪着做一世牺 牲,完结了四千年的旧账。 做一世牺牲,是万分可怕的事…… 我们能够大叫……要叫出没有爱的悲哀,叫出无 所可爱的悲哀……我们要叫到旧账勾销的时候。 8 两重性 观念的激进主义者,行动的保守主义者。 9 觉醒 克尔凯郭尔说:“与整个十九世纪相违抗,我不 能结婚。”存在主义哲学家以抽象的语言掩盖了关于 丧失自我的未来的恐惧。 他成婚在20世纪初,正是中国现代思想文化刚刚 发轫的时刻,个性解放的时刻,充满尝试与突破机会 的时刻。这个“人国”乌托邦的建造者,深知自己犯 下的“时代性错误”,但是,他无力纠正。所以,他 说: “人生最苦痛的是梦醒了无路可以走。” 10 爱情与婚姻 爱情源于爱欲,是爱欲的升华。 爱情是敞开的,自由的,是心灵的契约。在本质 上,它是蔑视世俗的,因而是无畏的。当它一旦被家 庭转译为组织的语言,便变得颇多忌讳了。婚姻使爱 情物质化,法律化,作为两性结合的形式,它是公设 的关于爱欲的封闭系统。 爱情并不等同于性爱,由于灵魂的参与,从而具 备了高出动物性的内容。它是关于人的本质的最完整 的体现。 爱情只是个体与个体之间的一种关系,富于良好 的弹性。当它被婚姻实体性地置于一个固定的空间之 内,便构成了某种现实环境。这样,婚姻得以以一种 团体的性质改变爱情的个人性,成为个人的异化力量 ,从而失去了人性本真的广度。在婚姻中,爱情是隶 属的,是被支配的团体所有物。可以说,婚姻是奴隶 制在现代社会中的最后一处安稳的居所。 11 夹击中 无论对人类还是对个人而言,爱情都是柔弱无助 的,它经常处于死亡本能与死亡文化的夹击之中。 12 流放 他的哲学既然以生命为本位,那么,作为生命活 动的基本形式,爱情不能不成为他所渴望的人生。可 是,他太重视精神了。灵与肉的自然结合难道是可能 的么?这个怀疑论者,即使怀着一种高远的理想,最 后也不能不把自己放逐到荒原中去。 13 雨和雪 《雪》说,朔方的雪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 是雨的精魂。这雪,已经使他永远失去了江南时期的 那种滋润美艳,甚至隐约于其中的青春的消息了。 14 剪绒花 小说《在酒楼上》以苍凉的语调,述说着一个无 所爱的记忆:因为南归,辗转买得红剪绒花,意欲送 给邻居姑娘阿顺,——我知道,那是她所喜欢的。带 到老家,打听得阿顺已经在出嫁前病殁,再也无法用 它装扮苍白的青春了。托人转赠阿顺的妹妹吧,这妹 妹一见我就飞跑,大约将我当作狼或别的什么。那么 ,剪绒花的存在究竟有什么意义呢? 爱是没有对象的。 15 馈赠 他说《我的失恋》,旨在讽刺流行的打油诗,其 实一如《他》以及其他白话诗一样,都是爱的独白。 其一,是说我的所爱在寻找不及的地方;其二,爱人 所赠与我的回馈完全的风马牛不相及:百蝶巾——猫 头鹰,双燕图——冰糖葫芦,金表索——发汗药,玫 瑰花——赤练蛇,彼此的价值并不对等。据考证,后 者正是他平素所喜欢的。事情如此悖谬,难道爱,真 是可以期待的么? 16 影的话 于是,有《影的告别》: 朋友,时候近了。 我将向黑暗里彷徨于无地。 你还想我的赠品。我能献你什么呢?无已,则仍 是黑暗和虚空而已。但是,我愿意只是黑暗,或者会 消失于你的白天;我愿意只是虚空,决不占你的心地 。 我愿意这样,朋友—— 我独自远行,不但没有你,并且再没有别的影在 黑暗里。只有我被黑暗沉没,那世界全属于我自己。 17 他和她 爱有一种偶然性。爱是瞬间的发现。 在人生的某一个驿站,正当潮流汹涌的时刻,他 和她突然相遇——相爱了。 18 两位女性 在女师大,他遭遇过一位年轻的女性许羡苏。大 约他们是亲密的罢,所以曹聚仁在一部关于他的评传 里,称她为他的“爱人”。因为她,他写了《头发的 故事》;她对他的生活——其实是生命的相当重要的 部分——表现过女性特有的关怀,在他逃难期间,也 是看望最殷的一个。后来,他偕同另一位女性,她的 同学许广平离京南下,每到一处,必有明信片报告行 止,除了通过她报告母亲,其间,想必还受了一种近 于赎罪的心情的支配的罢?但无论如何,他已经决定 同后者比翼南飞了。 感情这东西是无法分析的。他所以最终选择了后 者,自然有着种种因由。但是,可以肯定其中最重要 的方面是:她是一匹烈性的“害马”。 19 选择 “害马”以身相许,在给他带来无比的欣慰的同 时,也带来了无穷的忧虑。 从为“害马”剪去鬃毛的那天夜里开始,他就紧 张地思考着面临的问题:是同“害马”结合呢,抑或 做一个婚姻形式主义者,继续过一种独身生活?他同 时写了两个小说:《孤独者》和《伤逝》,可见过分 焦虑的灼痕。如果拒绝“害马”,自己将要成为魏连 殳,最后弄到无人送殓的地步。如果生活在一起,则 势必不但连累“害马”做牺牲,而且自己也会像涓生 似地变得一无所有,唯存永生的悔恨与悲哀。 离京前,他将司马相如的《大人赋》书赠川岛, 结句是:“必长生若此而不死兮,虽济万世不足以喜 。”仙乡是不足留恋的,他决心走出禁欲主义的境地 。即使时已至此,他仍然瞻前顾后,犹疑不决。在厦 门和广州之间,两地传书,也还有过将近一个月的关 于“牺牲”的讨论。 爱一个人是艰难的。对于爱情,他原来便很自卑 ,由于年龄和健康的缘故,怕因此“辱没了对手”, 再者,是对于地位的考虑,在他看来,这同经济生活 是颇有些关联的,最后便是“遗产”问题了。其实, 所有这些,都经不住“害马”的一一冲决。“不要认 真”,她告诉他说,“而且,你敢说天下间就没有一 个人矢忠尽诚对你吗?有一个人,你说可以自慰了… …”在他摸索异日的道路而需要“一条光”时,她给 了他“一条光”。 20 宣言 “我先前偶一想到爱,总立刻自己惭愧,怕不配 ,因而也不敢爱某一个人,但看清了他们的言行思想 的内幕,便使我自信我决不是必须自己贬抑到那么样 的人,我可以爱!” 他终于说了。 21 一种战胜 “我可以爱。”在这里,爱是一种权利。“我是 我自己的,他们谁也没有干涉我的权利!”子君说的 ,同样是爱的权利。五四时代的著名的题目:“娜拉 走后怎样?”说到底还是爱的权利问题。 没有权利观念的爱情,其能否存在是可疑的。 为了争取爱的权利,而终于背叛了婚姻,对于他 ,可谓个人主义对人道主义的战胜。 P7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