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智慧”丛书《治国之道:选人用人三千年》

“历史的智慧”丛书《治国之道:选人用人三千年》
作者: 《国家人文历史》
出版社: 大有书局
原售价: 56.00
折扣价: 35.90
折扣购买: “历史的智慧”丛书《治国之道:选人用人三千年》
ISBN: 9787807720720

作者简介

《国家人文历史》是一本以“真 相、趣味、良知”为核心价值的国家级时事人文类半月刊,由人民日报社主管主办,以“人文家国、历久弥新”为理念,连续多年被评为“中国邮政发行畅销报刊”;荣获“中国最美期刊”、国家记忆“年度历史文化品牌”、第三届全国“百强报刊”等荣誉。 “国家人文历史”微信公众号由《国家人文历史》杂志新媒体中心主编,致力于传播“真相、趣味、良知”的核心价值,以新闻为切入、以历史为深度,凭借深入独到的专业解读打造原创好文,为读者创建了一个触摸历史体温、发现历史真相的新平台,稳居中国微信月榜500强,连续多年入选“新榜具收藏价值公众号”。

内容简介

从贵族世官到九品中 正:科举制之前的选官史 在世界上任何一个地 区,规模大的国家都面临 这样一个问题——如何选 拔官员?谁能当官?这是 一个很大的问题,一是政 治资源的分配,二是国家 治理的需求。 我们知道中国从隋唐 起就盛行科举制,谁科举 考试成绩好,谁就可以当 官。对这个制度我们有点 习以为常,但实际上,科 举制是相当奇怪的东西, 甚至可以说有点“特殊”, 在世界上其他的国家,极 少见到这样选拔官员的。 即便在中国,在科举 制产生之前也走了一条非 常漫长的道路。从最早的 贵族、门客,到军功、推 荐(察举、征辟、孝廉) ,最后是九品中正制,自 隋唐起,开启了科举制度 。科举的出现,可以被视 为国家治理复杂化与国家 规模的超大化对现实政治 的倒逼。 最早的时候当然是世 袭 如果我们把历史追溯 到周朝,就会发现那个时 候的社会和后来的宋元明 清完全不同,在制度层面 上,反倒更像《冰与火之 歌》里的七大王国。和七 大王国一样,西周也是一 个封建制的贵族国家。这 里所说的“封建制”指的是 其本义,就是“封国土、 建诸侯”的制度。它是一 个金字塔式的等级社会, 而不是后来君权至上的扁 平化社会。孟子对这个社 会有过一个理想化的描述 :“天子一位,公一位, 侯一位,伯一位,子男同 一位,凡五等也。君一位 ,卿一位,大夫一位,上 士一位,中士一位,下士 一位,凡六等。”从这段 话里我们可以看出来,天 子也好,诸侯也好,虽然 是君主,但他们和卿、大 夫相去并不远,只是在等 级树上高了一点点而已。 明清的皇帝对大臣有生杀 予夺之权,可以随意处置 ,但在周朝那是完全不可 思议的事情,就像我们要 是听说总经理可以在例会 上把部门经理拉出去砍头 一样不可思议。 在这样的社会里,选 拔官员自然会倾向于世袭 制。这是很简单的一个逻 辑推理。世袭是人类的一 种本能。人们得到一些好 处后,会很自然地倾向于 把这些好处传给后代。既 然大家地位并没有本质区 别,天子能世袭,诸侯能 世袭,那么卿为什么就不 能世袭?大夫为什么就不 能世袭呢? 因此,在西周主要采 取世官制。到了春秋时期 世官制虽然开始有所松动 ,但依旧占据主流位置。 我们翻翻《左传》就会发 现,许多家族都是世世代 代为卿,比如晋国的荀、 范、栾、韩、赵、中行, 鲁国的三桓,郑国的七穆 ,齐国的高、国,都是如 此。这个时候也不太需要 经常从外界选拔官员,让 官员生官员就行了。 世官制其实是个很稳 定的制度,它具有可预测 性,减少了贵族内部的摩 擦,很适合一个静态的社 会。但它没能永久持续下 去,在春秋中后期,它就 出现了崩塌的征兆。问题 出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 周王朝不再能维持大一统 局面,各个诸侯国各自为 政,静态社会变成动态社 会,所有的政治实体都面 临巨大压力。诸侯国必须 追求军事和行政效率,内 部也必须重新划分权力格 局。最终的结果是权力越 来越集中。而权力越集中 ,官职也就越不像贵族的 固有权力,而像是国君的 额外赏赐。 另一方面是来自民间 的变化。在西周的时候, 只有官学而没有私学,民 间完全处于无知无识的状 态,国君即便想从民间选 拔官员也无从选起。但是 到了春秋时期,知识开始 普及,知识分子数量呈现 爆炸式增长。一下子,官 员潜在储备得以极大丰富 。而且这些知识分子本身 也渴望做官,学了一肚子 当君子的学问,怎肯老实 待在家里浇粪种地?孔子 之所以有这么大的号召力 ,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他 “学而优则仕”的理论,给 不甘心在家种地的知识分 子提供了一条现实出路。 而这种来自民间的求职压 力也推动了选官制度的变 化。 到了战国时期,世官 制度就整体性地崩溃了。 P2-4 ? 古人考试都考什么?现代人如果穿越回古代,会在哪个朝代脱颖而出? ? 唐朝的人力资源管理逻辑是什么? ? 清朝高考作文题出炉:字都认识,连在一起啥意思? ? “抽盲盒”式任职:古代官员去哪儿上任,只能随缘吗? …… 文史顶流《国家人文历史》9周年巨制,“历史的智慧”丛书之《治国之道:选人用人三千年》梳理了古代中国的选拔人才制度及其流变过程,从最初的世袭到两汉时期的察举制,再到魏晋的九品中正制,最后为科举制。视角独特,妙趣横生,力求在学术与戏说之间,寻找古代中国的另类叙事,探寻人才选拔的历史启迪。 1、老牌文史顶流《国家人文历史》联合大有书局年度巨制“历史的智慧”丛书,汇集9年期刊+微信公众号精华文章,带你“求”真相、“享”趣味、“寻”良知、“明”思辩,提高历史品味,多一扇看世界的窗口。 2、解读秘闻真相,让历史更鲜活。 丛书保留了《国家人文历史》释解迷团的风格,通过真实可推敲的历史解读,带你挖掘事件背后鲜为人知的内幕。大开脑洞的视角,生动有趣的文风,短小精干的篇幅,配合引人入胜的历史秘闻,让历史抛下枯燥无味,常读常新。 3、以大手笔写小文章,兼具深度和广度,让历史有思想。 从“宏观历史”到“微观人性”,丛书由大到小、由广入深地梳理了重大事件的来龙去脉,多个视角、各个方面还原和解读了历史的本来面目,丰富的知识要点、独到的历史评论、新锐的观点思想,让历史阅读更有滋味。 4、涵盖考古、文物、文学、艺术、自然、地理……多个领域,让历史在文本中回声。 不管你是历史、文学、艺术的爱好者,想要在闲暇时光独享一段舒适的阅读时光; 还是关心经济、社会、民生的有志青年,想要在繁杂无序的信息中,拾取真相、倾听真知; 亦或者想要给孩子一套高质量的人文启蒙读物; “历史的智慧”丛书,都会给你远超预期的惊喜和收获。 5、李开元、于赓哲、余世存、郭建龙、刘勃、吕白、十点读书等多位历史学家、企业家、阅读头部账号鼎力推荐,入选“有书共读年度图书价值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