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国家图书馆
原售价: 90.00
折扣价: 57.60
折扣购买: 尚书(精)/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
ISBN: 9787501362431
议的是各个部落联盟的首领四岳十二牧。会议的议题 是选拔各方面管事的人才。首先选拔治理历法的人。 放齐**尧的儿子丹朱,尧以为丹朱说话虚妄,喜欢 争辩,予以否定。然后选拔治理政事的人。鹱兜** 共工,尧以为共工花言巧语,阳奉阴违,予以否定。 *后选拔治理洪水的人。众人**鲧,尧认为鲧不服 从命令,危害族人,也予以否定。但是四岳十二牧坚 持建议任用。部落联盟**和四岳十二牧之间关系融 洽,**平等,会议充满**气氛。放齐、鹱兜** 丹朱、共工,尧可以据理否定;四岳**鲧治理洪水 ,尧虽然不同意,但仍然必须依从四岳十二牧的决定 。 《尧典》具有不可或缺的文化学价值。人类从畜 牧社会走进农耕社会,迫切需要根据季节耕种收获, 便留心观察天象物候。《尧典》则是人类“观象时代 ”观象记时的*早文献记录。《尧典》关于尧“乃命 羲、和,钦若昊天,历象*月星辰,敬授人时”的记 载,已为现代科学研究所证实。气象学家竺可桢在《 中国古代在天文学上的伟大贡献》(《科学通报》 1951年第3期)一文中论定《尧典》的“三百有六旬 有六*”就是阳历年,“以闰月定四时,成岁”则是 阴阳历合用,比同时代的其他文明古国的历法*为先 进。观象记时还反映了我国古代天人同构的宇宙认知 模式。认识天文制定历法的目的在于指导人类生产生 活。同时,人们在掌握宇宙秩序及其运动规律的过程 中,会触类旁通,对应人间社会秩序及其运动规律。 《论语·泰伯》:“唯天为大,唯尧则之。”后世“ 天人合一”学说与“历象授时”有着密切的因果联系 。 《尧典》还是中国传统文化一些重要思想、观点 的源头。儒家“修、齐、治、平”内圣外王政治哲学 思想的系统论述见之于《大学》:“古之欲明明德于 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 家者,先修其身。”“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 ,国治而后天下平。”《尧典》**节赞颂尧的品德 :“克明俊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 姓昭明,协和万邦。黎民於变时雍。”“明俊德”就 是“修身”,“亲九族”就是“齐家”,“平章百姓 ”就是“治国”,“协和万邦”就是“平天下”。修 身,才能齐家;齐家,才能治国;治国,才能平天下 。“克明俊德”,才能“以亲九族”;“九族既睦” ,才能“平章百姓”;“百姓昭明”,才能“协和万 邦,黎民於变时雍”。《尧典》与《大学》论证逻辑 的惊人相似之处证明《尧典》是《大学》的理论源头 。 西汉伏生所传今文《尚书》中的《尧典》,包括 下篇《舜典》的内容。本书则依孔传古文《尚书》分 为两篇。 P3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