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的七张面孔(全新修订升级版)

大明王朝的七张面孔(全新修订升级版)
作者: 张宏杰
出版社: 广东人民
原售价: 45.00
折扣价: 0.00
折扣购买: 大明王朝的七张面孔(全新修订升级版)
ISBN: 9787218106083

作者简介

张宏杰,蒙古族,1972年生于辽宁。东北财经大学经济学学士,复旦大学历史学博士,清华大学博士后,就职于中国人民大学清史所。著有《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坐天下》《中国国民性演变历程》《给曾国藩算算账》等。曾在《百家讲坛》主讲《成败论乾隆》,大型纪录片《孔子》《楚国八百年》《戊戌变法》总撰稿。 已出版作品目录:《千年悖论》、《坐天下》(**版名为《坐天下很累》)、《中国人的性格历程》、《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饥饿的盛世》(**版名为《乾隆皇帝的十张面孔》)、《中国国民性演变历程》、《给曾国藩算算账》(京官时期)、《给曾国藩算算账》(湘*及总督时期)、《张宏杰讲乾隆成败》、

内容简介

穷人的孩子好养活,虽然吃的是世界上*恶劣的 饭食,患每个儿童都患的蛔虫病和皮肤病,却并没有 耽误他长成魁梧的身材,只不过容貌丑了点,脑袋很 长.下巴宽大,整个一张驴脸。《明史》含蓄地称他 “姿貌雄杰,奇骨贯顶”。因为身强力壮,打架在行 ,他成了村子里的孩子王。 这个未来的皇帝*爱玩的游戏是“做皇帝”。他 找个土堆一坐.让孩子们跪成一排排,整整齐齐三跪 九叩头,同声喊万岁。谁叩头叩得不认真,他当时走 下去,一脚撂倒,然后再叫边上的孩子继续打,直到 打得他肯把头叩得嘣嘣响,脑门上长出大包为止。 **的文化活动,就是听在四邻八乡游串的说书 先生来讲书了,什么隋唐、三国、杨家将、《大宋宣 和遗事》。在这些评书里,他知道了“君叫臣死.臣 不得不死”,知道了朝廷之上有“忠臣”“奸臣”, 知道了“宋**一条哨棒,打下四百座*州”。 在对一个人精神世界发展至关重要的青少年时期 ,朱重八所能接触到的外界资源太少了。史称朱元璋 自小资质俊秀,“聪明过人”。《明**实录》载: “太后(即朱元璋的母亲)常谓仁祖(即朱元璋的父 亲)曰:‘人言吾家当生好人。今诸子皆落落,不治 产业。’指上(即朱元璋)曰:‘岂在此乎?’”从 朱元璋后来的表现看,这些评语并不是奉承皇帝的过 誉之辞。然而.再聪明,他也不过是一个乡下孩子, 如果不是元末农民大起义把他颠簸出原来的生活轨道 ,朱元璋注定终生被贫困牢牢锁定。在乡村社会里, 不仅仅有淳朴的人情和田园风光.也有愚昧、野蛮和 对权力的盲目顺从。就在社会*底层的摸爬滚打中, 底层文化精神***地渗进朱元璋的身心。随着命运 神奇的改变.登上皇位的朱元璋不可避免地把他性格 中的贫困文化因子*为广泛深刻地传播到整个帝国和 民族精神里面。 终其一生,大明王朝的开国皇帝的一举一动都* 着农民思维方式的牢牢制约。我们在他的治国大政方 针里,可以清晰地分辨出淮河南岸那个小村庄的贫困 文化的精神印记。 在凤阳乡下这些农民的眼睛里,天圆地方,*升 月落,小小的村野四周,景色永远不变。老一辈的生 活经验对农民们有着持久的报答力。“不听老人言, 吃亏在眼前。”对于外部世界,他们的基本反应是排 斥、恐惧和不信任。封闭的生活状态让他们感觉安全 、轻松。 基于乡村生活经验,洪武皇帝的治国理念中表现 出强烈的静态取向。他治理帝国的基本倾向就是把帝 国的运转方式固定化,使整个社会倒退到“小国寡民 ”“老死不相往来”的原始状态。 虽然取天下依靠的是武力、进取和冒险精神,然 而一旦天下安定,朱元璋立刻恢复了农民的保守本性 。大元帝国是一个世界性帝国,继承者朱元璋却对外 面的世界丝毫不感兴趣。他对曾给中国带来巨大财富 的海外贸易不感兴趣,不但禁*了海外贸易,甚至禁 止渔民下海捕鱼,把海岛上的居民悉数内迁,“以三 *为限,后者死”。在《皇明祖训》里,他把十多个 邻国列为不征之国,以这些邻国“得其地不足以供给 ,得其民不足以使令”,告诫后代,“切记不可”对 其动心思。虽然没有多少财产需要保护,套院墙在农 民生活中却是一项**重大的事务。继秦始皇之后, 朱元璋的明朝又一次花费巨大人力、物力来重修长城 ,以至我们**所见到的长城,基本都是明朝遗物。 短视的实惠观是孤庄村生活在朱元璋身上打下第 二个深刻的印记。底层文化是饥饿的产物,实用主义 是它的核心,占有和保存那点为数不多的生存资源吸 引了农民们的全部注意力。为了一点粮食、几间*屋 ,人们可以毫不顾惜地运用体力脑力,把算盘打到* 精,让每一粒米都发挥*大效益。从这点看,底层文 化是现实、精明而有效的。然而,由于生活经验的限 制,农民们目光短浅,缺乏想象力。他们的精明、现 实有时不可避免地变成短视和愚昧。 P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