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原售价: 125.00
折扣价: 86.30
折扣购买: 文叙之思(精)/光启文库
ISBN: 9787100213028
申丹,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叙事学和文体学领域国际知名学者,国际顶级期刊《叙事》(Narrative)和《文体》(Style)顾问、《语言与文学》(Language and Literature)编委。在国内外出版的五部学术专著获省部级以上奖(其中四部获一等奖),新著《双重叙事进程研究》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在国际、国内重要学术刊物发表论文超过150篇(获四项北京市和教育部优秀成果奖一、二等奖)。2014年以来,连年上榜Elsevier在国际上高被引的中国学者榜单。
自古希腊亚里士多德以来,叙事研究界一直聚焦于情节发展。然而,申丹发现在不少作品情节发展的背后,还存在一股叙事暗流,她将之命名为“隐性进程”,指出它不同于以往探讨的情节范畴的各种深层意义:隐性进程自成一体,构成另外一个独立运行的叙事进程,自始至终与情节发展并列前行,在主题意义、人物塑造和审美价值上与情节发展形成对照补充或对立颠覆的关系。这样的“双重叙事进程”或“双重叙事动力”对以往的各种相关理论和方法都构成重大挑战。为了应对这种挑战,申丹开拓了新的研究空间,将一系列理论概念加以双重化,并建构了多种具有双重性质的分析模式。 欧洲叙事学协会2017年在布拉格召开的第五届双年会特邀申丹以“双重叙事运动如何重构和拓展叙事学”为题,做了一小时大会主旨报告,外加20分钟讨论,引起强烈反响。法国的叙事学常用术语网站已将申丹的“隐性进程”作为国际叙事学界的常用术语推出。在《文体》2021春季刊的目标论文中,申丹全面系统地介绍了自己的双重叙事进程理论。参与对话的各国学者撰文回应,从各种角度对申丹的理论表示赞赏,予以阐发,提出问题或质疑,在不同体裁中加以运用,或者讨论这一新创理论与现有理论之间的关系。申丹应编辑部之邀,就各位学者的回应撰写了答辩论文《探讨和拓展“隐性进程”和双重叙事动力:对学者们的回答》,同期登出。该文逐一回答问题,回应挑战,清理误解,进一步阐明申丹理论的创新之处和应用价值,并探讨了更广范围的文学理论和文学阐释的相关问题。 叙事学研究奠基人的力作,彰显中国文化自信的学术读本 。1.西方叙事学领域中国的奠基人的超全面选集,可以一次性了解申丹教授的问学历程和最新学术动向; 2.外国语言文学专业的必读作品,论辩部分从视角与文本方面提供了文学批评的范例,可供参考学习; 3.跨学科研究盛行的今天,本书仍可为跨学科提供很高的借鉴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