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稼祥传/安徽历史名人传记丛书

王稼祥传/安徽历史名人传记丛书
作者: 施昌旺//周雪晴|责编:朱虹//方贵京
出版社: 安徽人民
原售价: 38.00
折扣价: 0.00
折扣购买: 王稼祥传/安徽历史名人传记丛书
ISBN: 9787212106492

作者简介

周雪晴,淮南师范学院音乐学院团总支书记、学工办主任、学生党支部书记,淮南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北京师范大学法学硕士。2014年安徽省高等振兴计划《弘扬核心价值观》名师工作室首席专家,主要研究方向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内容简介

第一章 桃花潭边走来的革命青年 一、品学兼优王稼祥 王稼祥自小就表现出了过人的语言天赋,是当地有名 的小学霸。 安徽泾县风光秀美,人杰地灵,自古备受文人墨客的 青睐。汪伦修书邀请李白,称此地有“十里桃花”“万家 酒店”之胜。李白应邀而至,流连忘返。临行时,汪伦送 至桃花潭,李白即兴赋诗,留下了脍炙人口的《赠汪伦》 :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从此,桃花潭扬名于世。而王稼祥的出生地厚岸村离 桃花潭仅十多公里。 1906年8月15日(清光绪三十二年六月二十六日),王 稼祥诞生在泾县厚岸村的一个小地主兼商人家庭。父亲王 鸿宇,又名承祖,常年在南陵县弋江镇经营当铺和油坊。 母亲查氏,名端,为人贤惠、心地善良,乐于帮助贫苦乡 亲。王稼祥上有两个姐姐,大姐名春玉,嫁于茂林吴姓; 二姐名珍玉,嫁于水东翟姓。姐弟三人关系和睦。 稼祥,原名嘉祥,在小学、中学时代用的名字都是嘉 祥,意思是吉祥的征兆,寄托了父母望子成龙之心。由于 父亲常年在外经商,教育孩子的重担就落在了母亲的身上 ,他最喜欢听母亲讲民族英雄岳飞、文天祥的故事,暗自 发誓长大也要保家卫国。 在母亲的严格要求之下,5岁的稼祥已经会背许多诗文 ,并开始写毛笔字,勤学苦练,练出一手好字。7岁时,进 入本村的柳溪小学(现为厚岸小学)读书。柳溪小学分高 、初两级,初小3年,高小3年,学制为6年,采用的是近代 教育的学制和方法。尤其是开设的英语课,由从金陵大学 (教会学校)毕业的查文梅执教,这在当时是很少见的, 可谓开了风气之先。 王稼祥和本村的王柳华等13人首批人学,被编为一个 班。很快,他就脱颖而出,成绩总是在最前列,特别是英 语总是考第一。少年王稼祥沉默寡言,好静不好动。他的 一生有两大特点:学习和思考,贯穿了他的一生,成了他 生活的第一需要和最大愉快。 1919年,当13岁的王稼祥小学即将毕业时,震惊中外 的五四运动爆发了。消息传到安徽,安庆、芜湖、合肥等 全省50多个县相继举行集会、示威,开展各种声援活动, 声援北京学生。就连偏远的山村厚岸,也受到了影响。厚 岸的一些商店门口悬挂“勿忘国耻”等白布旗,村民们也 纷纷打听、了解发生在外面的国家大事。富有正义感和爱 国热情的王稼祥,通过耳濡目染,在心灵深处埋下了仇恨 帝国主义和渴望中国富强的种子。 小学毕业后,王稼祥没有直接升人中学,而是在家乡 读了两年私塾,师从当地鸿儒王淡生,课程内容主要是“ 四书五经”及《古文观止》等。这些课程内容给他打下了 较好的国学基础。 1922年的秋天,王稼祥离开闭塞的厚岸,走向外面更 广阔的世界,进入了南陵乐育学校(现为南陵县城关一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