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双赢的沟通:话这样说就对了

创造双赢的沟通:话这样说就对了
作者: (美)刘墉 (美)刘轩
出版社: 天津人民
原售价: 30.00
折扣价: 17.70
折扣购买: 创造双赢的沟通:话这样说就对了
ISBN: 9787201179780

作者简介

"刘墉,他是知名作家,22岁获得新诗学会优秀青年诗人奖,其作品在中国大陆销售超过千万册。他是知名主持人,27岁摘得金钟奖。他是高校名师,31岁开始在纽约圣诺望大学教书。他是知名画家,一幅画售价过百万。他是励志大师,被称为影响千万人的“人生导师”。他的儿子刘轩是哈佛大学心理学博士,《我是演说家》第二季总冠军。他的女儿刘倚帆14岁获美国“总统奖”,并获得沃顿商学院MBA学位。他也是华人家教的典范,被称为“青少年心灵沟通专家”。他以自己的版税收入,在中国大陆地区捐建了四十余所希望小学,还帮助两百多名大学生、中学生就学。 刘轩,他是哈佛大学学士,哈佛教育学院人类发展心理学硕士、博士候选人。他身兼作家、企业讲师、品牌顾问、音乐制作人、节目主持人等多重身份。他是《我是演说家》第二季总冠军,在十点读书、喜马拉雅、少年商学院等平台推出多门爆款课程。他出版过《Why Not?给自己一点自由》《放任心中的一百次流浪》等散文集,《Get Lucky!助你好运》《幸福的最小行动》《大脑冲浪》等心理学著作。 "

内容简介

"认清目标与底线 一、认清自己的目标   有个妻子要过生日了,她希望丈夫不要再送花、香水、巧克力或只是请吃顿饭。   她希望得到一颗钻戒。   “今年我过生日,你送我一个钻戒好不好?”她对丈夫说。   “什么?”   “我不要那些花啊、香水啊、巧克力的。没意思,一下子就用完了、吃完了,不如钻戒,可以做个纪念。”   “钻戒,什么时候都可以买。送你花,请你吃饭,多有情调!”   “可是我要钻戒,人家都有钻戒,我就没有,就我贱,没人爱……”   结果,两个人因为生日礼物,居然吵起来了,吵得甚至要离婚。   更妙的是,大吵完,两个人都糊涂了,彼此问:   “我们是为什么吵架啊?”   “我忘了!”太太说。   “我也忘了。”丈夫搔搔头,笑了起来:   “啊!对了!是为了你要颗钻戒。”   再说个相似的故事:   有个太太,想要颗钻戒当生日礼物。但是她没直说,却讲:“亲爱的,今年不要送我生日礼物了,好不好?”   “为什么?”丈夫诧异地问,“我当然要送。”   “明年也不要送了。”   丈夫眼睛睁得更大了。   “把钱存起来,存多一点,存到后年。”太太不好意思地小声说,“我希望你给我买一个小钻戒……”   “噢!”丈夫说。   结果,你们猜怎么样!   生日那天,她还是得到了礼物——一颗钻戒。    当我们比较前面这两个沟通技巧的时候,可以知道第一例中的妻子太不会说话,她一开始就否定了以前的生日礼物,伤了丈夫的心。   接着她又用别人丈夫送钻戒的事,伤了丈夫的自尊。   最后,她居然否定了夫妻的感情。   何况,这样硬讨的礼物,就算拿到,又有什么意思?她丈夫的感觉也不好啊!   至于第二例,那太太就聪明多了。她虽然要钻戒,却反着来,先说不要礼物,最后才把目标说出。   因为她说后年才盼有个钻戒,丈夫今年就给她一份惊喜,无论太太或丈夫,感觉都好极了,这不就是双赢的沟通吗?   尤其重要的是,第一例当中想要沟通的人,居然到后来把沟通的目标都忘了。   沟通就像爬山。你先要设定目标,然后向着目标走。有人走大道,有人爬小路,无论你从哪条路上去,都不能忘了方向,忘了目标。   许多人沟通,都犯了“才沟通,就忘了沟通目标”的毛病。如同我们常常吵完架,却忘了当初为什么开始吵。 二、认清对方的目标   “我想要辆车。”十七岁的儿子对老爸说。   “什么?你想开车?你有驾照了吗?”   “有了!学校带我们去考的。”儿子得意地掏出来。   老爸看了看,扔回去。   “开车干什么?你妈不是天天送你吗?”   “我自己开,妈妈就不必送了。我可以帮她去买东西,还可以接送她。”   “那你就开她的车好了。”   “我不要,那是女人开的车。”   “你要男人开的车,我的车够大,够男人吧!让你开。改天我再买一辆。”   “我也不要,我要自己去买。”   老爸跳了起来:“买辆新车?刚开车就要新车?”   “我去买辆二手车。”儿子说。   老爸更火了。   “既然买旧车,为什么不开我的车?”   “我就是要自己去买辆车……”   结果,父子居然吵了起来。   看了以上这个例子,你知道他们父子为什么沟通失败吗?   因为儿子没说出自己的目标,老爸没搞清楚他儿子想要的是怎样的一辆车。   想想,一个十七岁的男孩子,他会想要一部方头方屁股的车吗?你给他全新的,他也不愿意开,宁愿开辆二手的拉风跑车啊!   做父亲的以为儿子要车是为了方便。   儿子要车是为了年轻人耍酷、爱现。   目标没弄清楚,沟通就有了问题。 三、认清自己的底线   当我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的时候,有一次逛摊子,看上了一个木雕。   “多少钱?”我问。   “两万卢比。”   “八千!”我说。   “天哪!”小贩用手拍着前额,做出一副要晕倒的样子,然后看着我说,“一万五。”   “八千。”我没有表情。   “天哪!”他在原地打了一个转,又转向旁边的摊子,对着那摊子举起手里的木雕喊,“他出八千!天哪!”又对着我说,“最低了,我卖你一万三,结个缘,明天你带朋友来,好不好?”   我笑着耸耸肩,转身走了,因为我口袋里只有九千,就算我出到九千,距离一万三还是差得多。   我才走出去四五步,他在后面大声喊:“一万二,   一万二啦!”   我继续走,走到别的摊子上看东西,他还在招手:   “你来!你来!我们是朋友,对不对?我算你一万,半卖半送!”   我继续走,走出了那摊贩聚集的地方。   突然一个小孩跑来,拉着我,我好奇地跟他走,原来小孩是那摊贩派来的,为了把我拉回那家店。   “好啦!好啦!我要休息了,就八千啦!”   现在,每次我看到桌子上摆的这个木雕,就想起那个小贩。我常想,我为什么能那么便宜地买到?   因为我坚持了自己的底线。   我也想,他为什么会卖?   想到这个,我又不是多么得意了,因为八千卢比,一定也在他的底线之上,搞不好七千他也卖了。   双向的沟通,有时候就像讨价还价。你不可能让他全部得逞,他也不可能对你完全让步。两方一定先在心里有个最低的底线,再在这个底线上沟通。也只有这样经过反复磋商,双方都有让步,也都有收获的情况下,才能叫作“双赢的沟通”。 " "1.刘墉、刘轩父子强强联手,打造高情商、高效率“沟通兵法”。本书是刘氏父子沟通理念的精髓集结,他们用丰富的人生经验与成果教你学会如何达到有效沟通、双赢沟通,助你成为沟通达人。 2.一部写给所有想要沟通却不知如何沟通的人,简单又实用的社交沟通指南。本书直击现代人面临的交往、沟通问题,给予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和建议。它以发人深省的小故事,从战略到战术,从目标、底线到身体语言和幽默技巧,深刻分析人性,通透讲解交往法则、沟通策略,让你学会避免无效沟通,不再恐惧沟通。 3.双赢的沟通才是沟通的至高境界。本书深度讲解双赢沟通的理念和方法,教你学会如何找到共同点、折中点,使敌人成为朋友、对手成为伙伴,助力职场与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