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的千年兴衰史(稀释和保卫财富之战)(精)

钱的千年兴衰史(稀释和保卫财富之战)(精)
作者: 金菁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原售价: 79.00
折扣价: 53.00
折扣购买: 钱的千年兴衰史(稀释和保卫财富之战)(精)
ISBN: 9787300278797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元朝纸币帝国的崩塌 既然元帝国可汗有零成本获取世界一切财宝货物的“ 炼金术”,那为什么没能保住帝国呢?事实上,元帝国的 开疆拓土堪称武力神话,但是它的财政和货币政策是个彻 底的灾难,使得元帝国成为历史上中国大一统王朝中较为 短命的一个。究其原因,可汗这个神奇的“炼金术”可算 是元帝国灭亡的催化剂。当然,要是元帝国的纸币制造数 量真如马可·波罗所描述的那样,那么源源不断的天量纸 币供给造成的通货膨胀致使其失去购买力,是臣民们要面 对的烦恼。 1260年起忽必烈发行的中统宝钞还是银本位的,是可 以兑换银子的,不过中统宝钞运行20多年后,因为持续的 通货膨胀,元朝廷又于1287年引入完全不可兑换的至元钞 ,宣布中统宝钞与至元钞以5:1兑换,并行流通,中统宝 钞即刻贬值80%。面对继续加重的通货膨胀,至大二年 (1309),元武宗又发行至大银钞,并规定其兑换率为:至 大银钞一两兑换白银一两,兑换至元宝钞五贯,兑换中统 宝钞二十五贯。忽必烈最初发行中统宝钞,规定它以两贯 兑换白银一两,至此它对白银法定贬值了92‰。这还不算 ,元朝廷又于1310年开始大量铸行小面额的“至大通宝” 铜钱,并诏令与历代古旧铜钱并行使用,宋代的各种铜钱 按原来的名义面值流通。结果流通不到两年,就因为人们 囤积铜钱而抛售纸币没能在市场上流通开。就这样,元武 宗钱钞并行的尝试相当短命地以失败告终。 元帝国朝廷财政自始至终是极度困难的,只好在货币 上打主意也是可以想见的。钞法异常混乱,钱钞并行也一 直是元朝廷里备受争议的话题。这个现象事实上反映了社 会经济生活中人们对纸币的排斥和对使用铜钱的坚持。所 以在确立纸币的唯一法偿地位后又实行钱钞并行,对于元 政府来说实乃不得已而为之。元政府明令禁止民间买卖金 银,“但几度解禁,又几度禁止。官府禁止金银流通,而 民间自用金银,因此官府又不得不相宜开禁,听从买卖, 这使本来就已贬值的纸币贬值得更加厉害了”。元政府为 了保障纸币的流通和使用,又几度禁止铜钱的使用,然而 民间用铜钱仍很普遍。元武宗至大三年(1310)再度开启钱 钞并行,铸造“至大通宝”钱和“大元通宝”钱,无非是 希望“以实钞法”。而结果正如王袆所说:“钞乃虚文, 钱乃实器,钱钞兼用,则民必舍虚而取实。”意思就是说 ,纸币不是真东西,金属货币才是真钱。让它们同时流通 ,老百姓一定会将“真钱”私藏起来,而避免持有纸钞。 到了继任的元仁宗,元帝国连冶铜铸币的成本都无法负担 了,这样,钱钞并行只一年多就只能回归完全纸本位。 还有更逆天的,到了元朝末代君主元顺帝的时候,面 对恶性通胀,经济生活萎缩的现实,丞相脱脱再次动议钱 钞并行,而且是以纸钞作为铜钱的本位币。这个可真是钱 拿纸当本位了。 根据《元史》记载,至正十年(1350),元帝国右丞相 脱脱召集中书省、枢密院、御史台及集贤翰林两院官.也 就是如今所说的各政府部门和有关方面专家学者在朝堂上 进行了一次公开的论战。脱脱在更钞法改革案中提议: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