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错会生病吃对不吃药

吃错会生病吃对不吃药
作者: 编者:陶崇华
出版社: 中医古籍
原售价: 78.00
折扣价: 46.10
折扣购买: 吃错会生病吃对不吃药
ISBN: 9787515209517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第一章 民以食为天——要想活得好,先要吃得对 真正的饮食专家就是吃得对,不生病 人打一出生就会吸奶,是本能教会我们。可是现 在问问自己:你还会吃吗?现在人们生活富裕了,吃 喝不愁,不像早些时候为了能填饱肚子卖尽苦力,那 时候人们会营养不良。现在的人们是为了能吃出花样 挖空心思,结果得了“富贵病”。所以,吃现在已是 一门学问。 人从生下来,五脏就在不停地消耗,因此需要不 停地补充营养,这就是“益”,益就是补充人体的阴 阳气血,使其维持生命的平衡。养生,在吃的方面, 应该坚信一个特别重要的原则:食补细无声,养命无 尽功。 著名的舞蹈艺术家刀美兰是傣族人,她1944年出 生,虽然已年逾花甲,却有着40岁的容颜,头发乌黑 ,皮肤红润,刀美兰曾说,她保养的方法其实特别简 单,但是要坚持。 什么方法呢?相当环保的,就是用喝的普洱茶兑 一些纯天然野生的蜂蜜,搅和均匀以后放在密封性能 良好的小瓶子里随身携带,聊天的时候,或者工作闲 暇的时候,拿出来倒几滴在手心揉开,搓热了拍打在 脸颊、肘部这些地方,其实只要自己喜欢,拍打在哪 里都可以。别看用一点茶水掺着蜂蜜拍打皮肤,它像 是很细微的事情,可是坚持下来,就会有很了不起的 效果了。 听起来,这是一个外用的方法,其实,在生活里 ,我们可以坚持饮用一些普洱茶、蜂蜜,这样也是大 有好处的。养生就是这样的,从点点滴滴,你能够做 得到的地方人手,长期坚持,就一定会有很大的功效 。你不能把养生当投资一样,考虑我投入了多少,我 就得有多少回报。你越是急切,往往越是不见成效。 每个人的健康与寿命60%取决于自己,无论从什 么角度上来说,其实人完全可以是自身健康的规划者 。养生是什么?养生不仅是一种文化,更是一种生活 方式。养生是自己的一种生命理念,一种生命态度。 它不是商业运作,不是精明计算。养生,养的不仅仅 是身体,养生的至高境界还是养心,是很内在的东西 。 现在人生活压力都挺大,谁都不想生病,生病了 花钱是小事,耽误了时间也损伤了身体,那是相当令 人痛苦的。其实很多疾病我们的祖先就已经帮助我们 寻找到了解决的良方,而那些可怕的现代病,也一样 能够预防,一样可以从我们的生活里赶走它们。方法 在哪里?从吃开始!真的。吃已经不再是个低级的问 题了,吃得好,这是基础,吃得对,这就是大智慧。 因为,从吃这个方面,我们来讲养生,是非常根本的 ,是抓住最本质的。甚至可以说,只要我们吃得对, 我们就可以不生病! 均衡饮食,让健康的“木桶”无短板 在管理学上,有一个著名的“木桶定律”,其大 致内容是说,一个木桶能放多少水,不是取决于木桶 壁上最长的那一根,而是取决于木桶壁上最短的那一 根木板。根据“木桶定律”的核心内容,还有两个推 论:其一,只有桶壁上的所有木板都足够高,那木桶 才能盛满水。其二,只要这个木桶里有一块不够高度 ,木桶里的水就不可能是满的。人的营养健康就好比 这个木桶,各种食物就是木桶的木板,缺了哪一块都 要降低健康水平。 人们经常说:“我能吃什么?不能吃什么?吃什 么好?吃什么不好?”其实,我们什么都能吃,什么 也别吃太多,也不能什么都不吃。 人天生就是杂食动物,看看你的牙就可以看出来 ,你这一口牙,有管磨的,有管切的,还有管撕扯的 。磨牙用来磨碎谷物,切牙用来切断蔬菜,犬齿用来 撕扯肉类,所以《黄帝内经》中说人要以“五谷为养 ,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这里的“五” 实际上是泛指各种蔬菜谷物,意思是让我们在饮食的 品种上要多样化,不能偏食,这也是中国传统饮食膳 食平衡的一个基本原则。所以饮食有偏废本身就是违 反自然规律的。 但你吃什么也别过度,食物有食物的属性,有的 食物寒凉,有的食物温热,均衡摄取各种食物就可以 互相克制食物的偏性,而增益食物的补益。我们都喜 欢吃螃蟹,但为什么吃的时候一定要加一点生姜汁呢 ?因为螃蟹是寒性的,而生姜汁是热性的,两者同食 ,不仅美味还能防止螃蟹的寒性伤人脾胃。如果因为 口味喜好而过度,就会导致失衡。 从现代营养学的角度讲,各种食物提供给人体的 营养素也不同。谷物主要提供人体所需的能量,家畜 肉类主要提供动物蛋白和脂肪,果类、菜类主要提供 人体必需的维生素、微量元素和膳食纤维。这些食物 ,缺了哪种都不利于身体健康。 而现代人在吃上容易走极端,认为好的、贵的就 是有营养的,天天大鱼大肉,顿顿山珍海味,血脂高 了不改,血糖高了还不改,真可谓是“吃”心不改。 有一部分女孩子,则是为了追求苗条而顿顿不吃,弄 得面如菜色。 所以,在饮食养生上,首先要避免极端,均衡的 膳食是健康的基础。除了饮食的种类要多样化,在同 一类食物中选择的品种也要多样化。 P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