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海南
原售价: 58.00
折扣价: 34.80
折扣购买: 数学的故事
ISBN: 9787544386708
理查德?曼凯维奇,毕业于英国牛津大学和开放大学,是从文化的角度关注数学这门科学的作家、活动组织者和产品设计师,曾任2000年数学年的顾问、欧洲共同体基金联盟建立的数学中心网络成员、米德尔塞克斯大学的助理研究员,获奖作品有《数学神秘之旅》。
历史并非那么整齐有序,关于数字起源的探索,是一 段通向迷雾笼罩的人类生活与文化起源的艰难旅程。考古 学家和学者们努力利用有限的残砖碎瓦,构建出有意义的 史前图案。新发现不仅仅是为以前的图案增加一块拼图, 而且还有可能从根本上改变以前的图案及我们与它的关联 。当我们考察数学活动的最早期的遗迹及美索不达米亚和 埃及的数学文明时,要牢记这一点。 数字记录的最早物证,是在南部非洲斯威士兰王国出 土的一块刻有29道清晰的V字形刻痕的狒狒的腓骨。这一记 录的年代大约是公元前35000年。它与纳米比亚现今仍在用 于记录时间变迁的“日历棒”类似。在西欧也找到了新石 器时代的骨制品。在捷克共和国找到的公元前30000年的幼 狼桡骨上,刻有两列5道一组共55道V字形刻痕。这好像是 一本账簿,也许是猎物的记录。最令人感兴趣的一个发现 ,是所谓的“伊尚戈骨”,发现于乌干达与扎伊尔间的爱 德华湖边,年代大约是公元前20000年。它好像不单单是记 账棒,用显微镜分析显示出了似乎与月相相关的痕迹。由 于夜间能见度的实际理由,也许还有出自宗教的需要,预 报满月是重要的。承认这一点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记录月 亮的轨迹应该是新石器人非常关心的事情。实际上,贯穿 于天文学、占星术和宇宙学,并对数学的发展影响最大的 可能是天体。 美索不达米亚数学 在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间的美索不达米亚,文字 记录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500年。不同的文化曾经统治着这 一地区:一开始苏美尔人和阿卡得人统治着这一地区,继 之而来的是铁匠赫梯人,赫梯人屈从于可怕的亚述人,亚 述人又被卡尔迪亚人取代,迦勒底人和他们的著名国王尼 布甲尼撒二世随后被波斯人推翻,这回又轮到波斯人被亚 历山大大帝的军队赶走。这一时期,权力的中心在乌尔、 尼尼微和巴比伦之间更迭。我们的数学资料主要来源于旧 巴比伦帝国(前1900一前1600)及公元前4世纪的后亚历山 大塞琉西王朝。前期显示出巴比伦人和阿卡得人的影响, 而后期希腊人和巴比伦人的影响更加显著。由于巴比伦人 在这一时期的重要地位,数学也经常被叫作巴比伦数学。 我们现在使用的十进制,是一种以10为基数的位值制 。换句话说,在某位的10个单位,等价于相邻高位的一个 单位。而一个数中,数字的位置决定它的值。最早的文字 记载显示,巴比伦人使用的是以60为基数的六十进制数。 迄今为止,六十进制仍用于计时。使用六十进制时,巴比 伦人把75表示成“1,15”,这和我们把75分钟写成1小时 15分钟是一样的。大约公元前2000年出现了一种仅使用两 个楔形符号的以60为基数的位值制。在该位值制中,“T” 形的楔形文字表示1,“﹤”形的楔形文字表示10。因此, 75被写成T﹤TTTTT。这一位值制被进一步推广到六十进制 分数的表示上,但是没有表示0的符号。一直到公元前6世 纪的新巴比伦帝国为止,置位符号仍然没有出现。因此我 们在读旧巴比伦数字时需要细心地通过上下文来辨别符号 的位。例如,因为没有0,我们难以区分18、108和180。我 们无法断定为什么巴比伦人选择了这样的位值制。尽管如 此,它对计算仍是非常有效的。同时,它奠定了时间的计 量标准,这主要是在时间和角度的测量中,分和秒全部以 60为基数。 巴比伦数学的物证,是一块带有楔形符号的土碑(黏 土版)。这种土碑是用黏土制成的。它们的使用非常广泛 ,成千上万的黏土板被保存了下来,小到小碎片,大到公 文包大小的整块黏土版。黏土是随处可取的。而且只要它 还潮湿,就可以擦掉上面的计算,开始新的计算。一旦黏 土干硬了,黏土版或者被扔掉,或者被用作建筑材料。巴 比伦人所进行的算术计算与我们今天做的很类似。巴比伦 人与生俱来就是制表能手。他们给我们留下了各种精密复 杂的运算表,如倒数表、平方表、立方表及高次幂表。这 样的高次幂表对借贷利息的计算很有用。由于袖珍计算器 已普及,数学运算表的使用在很大程度上已成为历史。但 是它们在便于计算上影响极其深远,这可以追溯到那些黏 土版。巴比伦人对代数学也非常精通,尽管代数问题和解 法是用语言描述的,而不是用符号来表示。他们利用本质 上等同于我们的“出入相补原理”(填充正方形)的方法 解了二次方程。他们的计算过程的正确性,基于一个矩形 可以重新排列成正方形这一事实。一些高阶方程也通过使 用数值方法或将其简化成其他已知类型的方程的方法得到 解决。 P2-4 .广受大众欢迎的数学人文图书,从数学家到各地数学教师,再到奥数冠军强烈推荐。 2.中文版二十来畅销不衰,销售超过50万册。 3.没有公式的数学书,通俗易懂,趣味横生,青少年爱上数学的捷径。 4.第六届“少年中国”图书应读作品,青少年暑假推荐图书。 5.彩色经典,可收藏,赏心悦目。 本书中几乎没有令人生厌的公式,只有生动的叙述加上精美的插图,读起来让人兴趣盎然。这是一本能提高读者科学素质和文化素质的读物,对于一般公众尤其是青少年读者来说,肯定获益良多。 ——著名数学史家胡作玄 这本《数学的故事》不但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点燃学习数学的热情,还能引导学生形成一种探索与研究的习惯,形成正确的思维习惯。在美妙的阅读体验中,读者得以领悟数学的数之美、式之美、理之美、形之美,在感叹和欣赏几何图形的对称美、非欧几何的奇异美的同时,亦能提升数学的素养和审美能力。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数学高级教师、北京市学科带头人 王教凯 我们除了要讲授定理、公式和例题,更应该讲授这些定理是如何被发现的,从而重现数学创造的真实过程。这本著作讲述了数学在人类历史长河中的重要作用,剖析了数学与文化之间的互动关系,从大量通俗的数学故事中反映了数学的文化内涵。 ——北京师范大学平谷附中教师 陈欢 该书深入浅出的剖析、绘声绘色的描述、寻幽探微的叙述、诙谐机智的手法、恰到好处的引用,将深奥变得浅显,将平淡变得有趣,将枯燥乏味变得鲜活灵动,读后有“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的体认。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教育局教研室教研员 任伟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