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色渐远

烟色渐远
作者: 赵明
出版社: 上海书店
原售价: 20.00
折扣价: 14.68
折扣购买: 烟色渐远
ISBN: 9787545814255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肇嘉浜路早已是上海的一条交通要道,它的出名 多少是跟徐家汇有着某种联系,而这两个地名显然跟 水有关。 历史上肇嘉浜的确是一条东西走向的通航河流。 从黄浦江穿越上海县城,往西经卢家湾、打浦桥、徐 家汇,可以直达昔日的松江府。论年纪,远早于明代 才出现的徐家汇。今日的徐家汇地区因徐光启后人的 繁衍生息,一度(最初)称作“徐家厍”,后来渐成 集镇,又地处肇嘉浜、蒲汇塘和李涉迳三河汇合处, 而改称徐家汇。民国初年,这里筑路渐多,河道被填 ,至1914年,徐家汇路以北被划人法租界后,肇嘉浜 这条一再被缩减的河道,竟成了租界与华界的界河。 界河以北厂肆林立、商贾云集,一派商业繁荣的城市 格局;以南的华界,原本在社会形态上,便是农耕经 济的乡村野景,经历“八一三”淞沪会战,几乎全部 沦陷,成为“孤岛”时期大批流民的栖息之地,其杂 乱程度不堪人目。这种情形直到新中国成立后的1954 年起,历经政府多次整治,才得以全面改善。 听说刘先生来上海,购置的新居就在肇嘉浜路的 路北,而且还是沿着这条人车熙攘的商衢。那是2004 年的初春,受上海博物馆客座研究的邀请来沪后作的 决定;之前他也曾为晚年的居所作过若干设想,如新 加坡或杭州……却神速地选择在这座城市的这么一条 路上,人地两生的他,难道就没多问问,即使不在闹 市,也大可离工作地点近一些。对外的说法是,跟随 他十多年的学生c君一家也在此居住,相互总有个照 顾。C君与先生的感情我是略知一二,这次的拜访便 缘于他。这当然是个客观的理由,但我总觉得好像还 不止这一个答案。 沿着高安路向南直行到尽头就是肇嘉浜路。很奇 怪,这条改建后的马路多出一条同名的辅路;白天也 颇安静,连街边公交车站也人影稀松。相反仅一条绿 化带外的主路则完全是车马喧嚣的世界了。依c君的 提示顺手左拐约三十步,他等候在一个常人极易错过 的人口,大家尾随其后,步人一个占地有限的社区。 从整体外观看,是一处颇讲究品质的外销住宅,没有 高层;围墙外紧挨着过去法租界的各式建筑,依然住 着居民,依稀还能听到邻家传出的西洋旋律。行到半 路,迎面突然香气大作,味道特殊难以形容。众人下 意识地借着本能打量这气味的出处,又全无踪迹;越 往前越明显,c君笑笑不发一言。我察觉到右前方一 个用竹篱笆围起的小院,浅黄色的灯光从屋内泛出, 形成一片光晕,衬托起隐约可见的庭栽;香味到此萦 绕不去,这应该就是刘家了。 刘先生夫妇已在门厅迎候。先生高大、夫人别致 ,二人都着中式服装,一个是皮质的,一个是缎质的 ,站在一起有松萝之致;出于礼貌,我没有细看,只 觉得他们衣服的质感都很柔软,也很亲切,正如他们 脸上的笑容。c君在旁招呼,一行人被纷纷请进了客 厅。这是一个底层的房子,把两个单元打通重新做了 规划。以客厅为中心,右边是给学生辅导上课的地方 ,左边依次是茶室与香室;间隔的空间设计成书架, 里面卷籍成堆。室外,数十平方的庭院,疏朗地布下 一株梅花,几枝翠竹,高低两座湖石,再配上满地半 绿的青苔,韵致清淡;从屋内沙发的角度望去,有宋 代文入画的结构意趣。据说主人当初的构思也颇本此 意。 整个下午到底谈了什么,老实说已记不清了。只 有两个印象,一是落座后,先生在茶几上自制的龙泉 三足鬲式炉内投入一截点燃的方形线香,片刻间满屋 芬芳。 P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