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村落与爱心呵护的悲辛人生

最后的村落与爱心呵护的悲辛人生
作者: 梦非|
出版社: 四川民族
原售价: 58.00
折扣价: 30.74
折扣购买: 最后的村落与爱心呵护的悲辛人生
ISBN: 9787573317544

作者简介

梦非,俗名余瑞昭,羌族。1965年3月生于四川汶川县,1988年毕业于西南民族学院。四川省作协会员,现为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茂县政协副主席。 三十余年来,已在《民族文学》《四川文学》《草地》和《四川政协报》等报刊发表诗歌散文近300篇(首)。出版有诗集《淡蓝色的相思草》《流年心诗》,散文集《相约羌寨》《灾与情·“5.12”汶川特大地震百日手记》《流年心情》,羌区旅游文化文图集《人文羌地》《羌文化旅游目的地·茂县》,以及民谣体诗歌集《唱游茂县》等。 创建“羌族文学社”,组织编辑出版羌族文学史上第一套文学作品集《羌山文丛》, “5.12”地震后羌族地区第一套文学作品集《羌族文学作品选》和《献给十八大的茂县新声》。牵头完成了对《茂县文化集成·土门片区卷》《茂县文化集成·较场片区卷》《茂县文化集成·赤不苏区卷》《茂县文化集成·较沙坝片区卷》《茂县文化集成·凤仪片区卷》的收集整理和出版。

内容简介

史前追记 其实,此“史前”非彼“史 前”,它并不遥远,不过是 麻风村建立前的一些往事。 这个寨子位于岷江和涪 江河谷的崇山峻岭之中,区 域属茂县,面积很大,当时 有近5000平方千米,是最 大的羌族聚居区,高山河坝 都遍布着石头建筑。人们生 活其中,日出而作,日落而 息,炊烟缭绕,山歌悠扬, 农田多为坡地,交错分布于 房屋四周,山间溪水流淌, 林木青幽,给人一派田园牧 歌的印象。 长期以来,看似居住在 风景中的人,却苦于地方传 染病的困扰,让生活多出了 不少艰辛。其中,麻风病即 是横行了数千年的一种疾病 ,它流传甚广,几乎遍布整 个山区,一旦感染,患者便 意味着开始了一段悲惨人生 ,他们无论男女老少,都被 命运之手牵引着,只能在病 魔的折磨下走向生命的终点 ,有的甚至家破人亡,这不 禁让人想到伟大领袖毛主席 写的“绿水青山枉自多”的诗 句。 感染麻风病的人,会被 孤立于村野,家人也要回避 。于是,患者只得远离家庭 、村庄,找一处僻静地,或 住在岩洞里,或修建起简易 房、搭一间草棚子求生存。 现在,还有不少遗迹仍隐藏 山中,人称“麻风棚”“癞子 房”“大麻风梁子”等,我每 次经过,都会感受到一种阴 森森的气息。 这里发生过很多与“麻风 ”有关的故事,有的人得病 后躲入深山,有的人并未得 病却以“麻风”作为掩护来达 到一些其他目的,每种经历 都让人心酸。其中,麻风病 患者的故事大同小异,他们 往往都是在自我隔离中了结 一生,比如下面这个发生在 土门一带的事。 这件事是一位老干部讲 的,他曾任民政局长,也是 在事发地土生土长的人。他 说,以前有个村民姓李,娶 妻生子后,其乐融融,一家 人耕田放牧,勤俭持家,但 其妻却不幸得了麻风病。随 后,她被赶到了大山里,在 一个叫“钭岔口”的地方,搭 起草棚独自生活,粮食等用 品由家人送至,饭由她自己 煮。有人送东西来时,她也 得与来人隔着一段距离,或 用一根竹竿递过去接,或让 人将东西放在地上,等人走 后再去取。后来,她病死在 山中,被人在草棚旁边挖个 深坑埋了。那干部还说,这 种类似的事他知道的就有5 例,而那些住过麻风患者的 地方,过了很长时间,仍有 遗迹留存。 “钭岔口”我曾去过,记 得那儿有一道沟很深,流着 清澈的水,两旁植被茂盛, 沟中段有一棵大树,有数人 合抱那么粗,树叶青翠,每 到夏日便开出满树花朵,当 地人叫它丁木树。树边有古 庙一座,供奉着龙王等神像 ,青瓦石墙,显得庄重而神 秘,四周一片宁静,唯鸟鸣 啁啾,云飞天外。当地人对 我说,古庙前方双溪汇合处 ,即有麻风棚。也不知那个 女人是如何熬过那些孤单无 助的日子的。 另外,像曾经的发病地 洋盘沟等,据说也有类似的 事发生,那里的麻风病患者 生前独自在岩洞里、崖壁下 、土棚中挣扎度日,死后便 被人在沟里的偏远处或就地 掩埋,或用火焚烧。 当然,麻风病也曾在特 殊时期被一些人用来做过“ 护身符”,如为了逃避兵役 、劳役,或在灾荒时期,这 些并未患病的人因生活所迫 而假装染了麻风病,像土门 河流域就发生过类似的事。 一些人为了养活家人,将自 己的眉毛剃掉,说自己得了 麻风病,然后独自跑到高山 上“隔离”,悄悄在林间空地 上开荒种地,等到种下的玉 米、土豆等作物成熟,又在 夜晚踏着月色将其背回家中 ,确保一堆儿女在困难时期 存活下来。 在那段艰难的岁月,这 种情况时有发生。装病的人 最常用的方法是将火灰等碱 性物,兑水后涂抹在眉毛上 ,等其掉落后,便宣称自己 的麻风病发了,需要到特定 的地方生活,然后避开众人 ,悄悄地让生活持续下去。 永和沟一老者就回忆说,他 便知道这样的一人。 那人独自生活,无家人 亲戚,在那个最为困难的时 期,即使是“两只肩膀抬着 一张嘴”,日子也难以为继 ,他便用“碱水去眉”之法, 弄光了自己的眉毛,然后说 自己得了麻风病。那时,刁 花麻风村正在筹建,不久, 他就作为“病人”被送进了村 里。至于那样做的原因,他 说是为了吃上饱饭。虽知道 他作假装病,却又让人不忍 遣责,并且感到心酸。 所谓“假的真不了”,后 来,那人的眉毛慢慢长了出 来,医生说他的病已被治愈 ,让他回到老家生活。再后 来,政府还将他列为“五保 户”,又送他到养老院颐养 天年。 这些发生在麻风村建立 前的事,可谓形形色色,组 合起来便是一部中华人民共 和国成立前,这片土地上的 人们与传染病进行抗争的历 史,只是斯人已去,今天知 之者甚少,我走访了半年, 也只访到了不多的几例。它 们都曾真实地发生过,每个 故事都很沉重,让人感到那 些岁月从未有过静好,置身 其中的人,生命有如草芥, 活着本身就已是极困难的事 了,却又时时被病魔威胁, 令人痛心。 有幸生活在这美好的新 时代,在党的阳光照耀下, 远去的悲歌只会定格在那段 岁月。 2022年9月16日P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