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北京大学
原售价: 42.00
折扣价: 27.30
折扣购买: 管理的历史维度(精)
ISBN: 9787301275726
宫玉振,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管理学教授,BiMBA商学院副院长兼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东方战略与领导力研究中心主任。曾任军事科学院战略部副研究员、康奈尔大学东亚研究中心访问学者。著有《中国战略文化解析》《取胜之道——孙子兵法与竞争原理》《大道至拙——曾国藩与中国式领导力》《美国陆军领导力手册:在任何情况下实施领导的技能、策略与方法》(译著)等十余部,主持和参与十余项国家及全军科研项目,发表学术论文近百篇。先后获国家图书奖特别奖、军事科学院优秀科研成果奖、中国大学出版社学术著作一等奖、中国孙子兵法研究会优秀成果奖、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经济学双学位优秀教学奖等。
霍去病与马云:MBA教育有用吗? 把霍去病、马云与MBA搁在一起,乍看起来就是 无厘头的混搭,其实不然,三者还真有关联。霍去病 和马云这两个人,要是生活在同一个时代,八成是会 相互欣赏的。这不仅仅是因为两个人都是极有天赋之 人,更重要的是他们都对通过正规教育来培养管理能 力颇不以为然。 霍去病的大名,可谓妇孺皆知。这位汉武帝时期 的名将,17岁起即以骠姚校尉的身份随大将军卫青出 征,屡屡以长途奔袭的手段大破匈奴,尤其是经过漠 北一战——“匈奴远遁,漠南无王庭”——一改中原 王朝长期以来在与匈奴对抗中的守势。后人评价他“ 转战万里,无向不克,声威功烈震于天下,虽古之名 将无以过之”。 对于这样一位天才级别的年轻将领,汉武帝自然 十分器重。或许是因为霍去病少年征战,无暇读书, 武帝想进一步培养他,便要教他学习孙吴兵法。没想 到霍去病却说了一句霸气十足的话,“顾方略何如耳 ,不至学古兵法”(打仗看的是方略高明不高明,不 必非得去学古代兵法吧)。 对这句话,马云想必一定会非常认同的。因为这 句话换成今天商业的语言就是:做企业,就看经营能 力的高低,为什么非要读MBA啊! 马云几乎从不掩饰自己对MBA的“不屑”。据说 他曾经公开表示,公司中95%的有MBA学位的高管都是 不好的,不管这些人是毕业于哈佛、斯坦福还是国内 名校。在前不久的某个场合,马云更是不无尖刻地说 :那些本来还算聪明的员工,一读MBA就变傻了。 那么问题来了:兵法和MBA这对难兄难弟,到底 是有用,还是没用呢? 我们还是从兵法说起吧。北宋有位兵学家叫何去 非,他在《何博士备论》一书中,对“霍去病不学兵 法”这段公案,早有一段精妙的点评,我们不妨引用 来看。他说: 兵未尝不出于法,而法未尝能尽于兵。以其必出 于法,故人不可以不学。然法之所得而传者,其粗也 。以其不尽于兵,故人不可以专守。盖法之无得而传 者,其妙也。法有定论,而兵无常形。一日之内,一 阵之间,离合取舍,其变无穷,一移踵、瞬目,而兵 形易矣。守一定之书,而应无穷之敌,则胜负之数戾 矣。是以古之善为兵者,不以法为守,而以法为用。 常能缘法而生法,与夫离法而合法。 这段文字,翻译成今天的白话大致是这样的:用 兵之道都可以从兵法中找到根据,但现成的兵法却不 可能穷尽所有的用兵之道。因为兵法可以解释用兵之 道,所以人们不可以不学兵法。但兵法所能表达出来 的,只是用兵的一般原则。由于兵法并没有穷尽用兵 之道,所以人们不可以拘泥于兵法的教条。那些兵法 没有办法表达出来的,反而正是用兵的精妙之处。兵 法总是有固定的结论,作战却没有不变的态势。一天 之内,一阵之间,分散、集中、攻取、放弃,变化无 穷,往往是一移步、一眨眼,作战的态势就已经完全 不一样了。拘泥于兵法的教条,来应付不断变化的敌 情,胜利也会变为失败。所以真正善于用兵的人,不 是死守兵法的原则,而是以兵法为我所用。他们常常 能够根据已有的兵法而发展出新的兵法,以及表面上 违背了兵法,却在更高的层次上契合了兵法。 这段话,把兵法的价值与局限,讲得真是淋漓尽 致。仔细琢磨一下便可明白,霍去病这样的名将之所 以是天才,就在于他身上那种过人的悟性,那种用兵 的直觉和本能。这种直觉和本能是如此宝贵的天赋, 以至于一个没有学过兵法的人,依然可以在战争中学 习战争,靠个人的领悟就能制定出杰出的取胜方略。 商业世界也是如此:有不少人,没有MBA学位, 甚至没有像样的学历,但依靠过人的商业直觉与本能 ,加上非凡的毅力,同样可以在商业中学习商业,干 成超出常人的事业,马云便是如此。 由此我们不能不得出这样的结论:在战场和商场 ,那些基本的原理确实是可以通过花费金钱和时间的 方式学到,但过人的直觉、本能和悟性,才是现实中 最稀缺的资源。 如果人人都有这样的直觉、本能和悟性,估计兵 法和MBA大概就真的没有多大的必要存在了。问题是 ,并非所有的人都是霍去病和马云。不得不承认,我 们身边的大部分人,都只是中人之资。那么,我们这 些普通的大多数,如何能够像霍去病或马云那样成功 ,哪怕是最低标准的成功呢? 我们当然可以自己去打拼、自己去摸索、自己去 琢磨、自己去总结,一步步地积累自己的经验,但是 我们会经历很多失败、遇到很多瓶颈、走过很多弯路 、浪费很多时间与资源,最后突然发现,自己接受的 教训,别人早就已经接受过多少遍了;自己总结出来 的经验,别人早就已经总结过多少遍了。 据说拿破仑被囚禁在圣赫勒拿岛时,偶然读到《 孙子兵法》后大为感慨:“如果早读过这本书,我就 不会失败了。” 这个故事是真是假,已经无从考据,但在教学的 过程中,我确实经常听到学员讲这样的话:“如果早 十年听到这门课,那我就不会是今天这样了。” 一个人的经验和悟性总是有局限性的,天才恐怕 也不例外。兵法也好,MBA教育也好,提供的是在无 数人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之上,总结出来的规律、原则 和技能,让人可以更好、更快地理解自己和所处的这 个世界,以及背后的行为逻辑。 但是,就像古人所说的那样:“大匠能与人规矩 ,不能使人巧。”法度固然可以言传,妙法却必由心 悟。照搬棋谱下棋,照搬套路搏击,照搬条令打仗, 照搬MBA课堂学到的流程和模型来做管理,向来都是 自取其败。MBA教育可以教给学员的大多是商业的原 则和技能,但原则和技能的具体运用,却需要学员自 己去领悟;真正深层次的取胜之道,也只有靠个人去 体会与总结。没有人会只靠书本打仗,就像没有人会 只靠书本管理一样。 事实上,好的MBA教育,像好的兵法一样,提供 的不是现成的行动指南,更不是唬人的谈资和包装, 而是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提供思维的启迪,包括对 现象的洞察力和对事务的判断力。一句话,提供的是 活的智慧,而不是死的条文。 这就要求MBA学员一方面要尊重和学习前人或今 人的经验,以及在此基础上总结出来的规律;另一方 面,也是更重要的一方面,是要牢记“法有定论,兵 无常形”的古训,把这些规律创造性地运用到自己的 管理实践之中,并在实践中发展这些规律。用宋朝的 武学博士何去非的话,就是“不以法为守,而以法为 用。常能缘法而生法,与夫离法而合法”。这才是 MBA学习应有的境界,这样的MBA教育,才能真正培养 出有用的管理人才。 说起来,MBA有没有用,其实是一个伪命题。兵 法也好,MBA教育也好,都是善用者生、不善用者死 。我们固然不能因为历史上很多名将都喜欢兵法,就 认为兵法是万能灵丹,包打胜仗;同样也不能因为有 人学了兵法,却还是打了败仗,就认为兵法不但无益 ,反而有害。MBA也应该作如是观。关键是我们的商 学院应该提供什么样的MBA教育,以及MBA学员应该学 什么、如何学。 你学,还是不学,兵法就在那里。你读,还是不 读,MBA就在那里。你看,那位口口声声说MBA没用的 马云,不也当起了湖畔大学的校长、招起了准MBA吗 ? P106-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