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辽宁教育
原售价: 15.00
折扣价: 11.20
折扣购买: 怎样写论文--十二位名教授学术写作纵横谈/大师谈学习系列/花生文库
ISBN: 7538276696
三 要有写作论文的勇气和信心 很多同学初次撰写论文,常常有勇气和信心不足的问题,这和他们有一 个错误的指导思想有关:他们往往认为写论文必须要有广博的学问,他们认 为自己还太年轻,读的书还太少。知识不足,没法写论文;在这时写论文, 自己最多只能到书本上去抄录一些现成的论点和材料来,自己很难想出新的 论点来。因此,他们往往想等自己再多读点书以后才来写论文。 首先,应该肯定,读的书很少,知识贫乏,是没法写论文,提出新的见 解来的。认为自己无须读前人的书,随便谈点自己的看法,就可以产生扎实 的好论文来,当然是不对的。但是,另一方面的极端也是不对的,要把有关 的书读完才写论文,也是不实际的想法。书是读不完的,应该读一点用一点 。三四年级的大学生,已经读了一些基础课,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现在是 要在这个基础上,针对科研题目特定范围的需要,再加深加宽,再读一点有 关的书,再搜集一些材料,来提出和解决一个专业问题,藉此锻炼科研能力 。 年轻,就一定不能写出有新见解的好论文吗?当然不。年轻,思想敏锐 而活跃,正是进行科研的有利条件。历史上有很多年轻人做出了成功的科研 成绩,就是证明。从文艺创作说,曹禺二十三岁写出了《雷雨》,是他本人 的成名作,也是中国话剧的奠基作,并不比他后来思想学识更丰富了的中、 老年时的作品差。从文艺评论说,著名的杜勃罗留波夫(1836—1861)只活了 二十五岁,他写的《黑暗王国中的一线光明》等论文是不朽的文艺评论,至 今仍是值得我们文艺评论工作者好好学习的必读书。车尔尼雪夫斯基(1828 —1889)的名著《生活与美学》(1855年初版),是他在二十七岁时出版的学 位论文。他在这篇论文中向当时流行的唯心主义美学大胆挑战,有尖锐的战 斗的论辩的特色,对唯物主义美学作出了科学的建树。这篇论文是全世界美 学研究历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是至今所有学习研究美学的学者的必读书 。作者在这篇论文初版的33年后给论文写第三版序言时说,他只改了一些很 小的问题,没有大大修改它;他在晚年看青年时代写的东西,并不采取否定 的态度。这些事实,都证明青年时代只要以正确方法深入钻研一个问题,是 完全有可能写出好论文来的,并不一定要等到了自己书读得更多的老年才开 始执笔写论文。 在自然科学方面,青年时代就做出科学研究的重大成果,这样的例子也 很多。例如,文艺复兴时代,意大利的科学家伽利略,十九岁就发现了单摆 定律,二十六岁发现了自由落体定律和抛物线运动,二十九岁发明了空气温 度计。牛顿十岁能观察天象,十六岁用实验和理论的方法测量风速,二十三 岁发现万有引力定律。“数学大王”高斯,七岁可以解级数和,十七岁提出 最小二乘法,二十二岁证明实函数代数定理,二十四岁开创近代数论。被誉 为全能物理学家的费米,二十五岁就以“费米统计法”声震学坛。航空大师 卡门,三十岁以“卡门涡街”理论名垂科学史。 年轻人读的书即使不很多,但只要肯钻研,方法对,完全可以写出好论 文,比读书读得多的人有成就。因此,我们应该有信心,相信自己能写好论 文。当然,我们并非说,青年可以自恃头脑灵活而不读书。前面说到的杜勃 罗留波夫虽然只活了二十五岁,但读书的数量是很惊人的。只是十三岁那年 ,他就读了411种书。他把一切空闲时间都沉浸在读书里。而且,他不是死 读书。他不但阅读的范围非常广泛,而且每读一本,就苦苦地思索,养成了 锐敏而正确的判断优劣和辨别是非的能力。 只要我们刻苦钻研和思考问题,把所见到的前人论述一一用实践去检验 它,把它一分为二,孰是孰非,把正确的错误的区分开来,分别排队研究, 就自然会产生自己的见解,对前人的观点做出补充、发挥、纠正、批驳,就 自然会形成自己的新观点,产生自己的学术论文,就不会只是停留于抄录前 人的现成的观点和材料。相反,如果不思考,只是死读书,即使把所有的书 都读完了,也还是不会有自己的新见解,也还是写不出自己的学术论文。 由此可见,有正确的指导思想、态度和方法,对于树立信心,使自己敢 于去从事论文写作,是关系极大的。在写作之前,要有勇气,敢于去干。犹 如要学游泳,必须敢于跳下水去实践:在干中学。否则,站在岸上,听一辈 子的游泳知识,也还是学不会游泳。 P019-P022